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3

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海明威的人生名望、人生创作、及人生精神,阐述了海明威精神的现代意义:人要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人的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永不可战胜;人要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自尊。

关键词:海明威;人生名望;人生创作;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一、海明威的人生名望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人生旅程具有传奇色彩。他在文坛上负有盛名,早期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塑造了众多顽强拼搏、临危不惧的“硬汉”形象,并以精通叙事、文体简洁、风格独特而备受称道。他“精于现代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作品《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他的创作风格、小说的人物和人生态度不但在国家,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影响。

二、海明威的人生时代背景

海明威生活的时代,美国当时虽然表面上发展迅速,物质充裕,但背后也潜存着不安因素。工业危机和财富不均,工人罢工及商品过剩,失业率上升,农民由于粮食欠收而被迫背井离乡等问题,导致大萧条。

物质方面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信仰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一战给美国人民的生活以很大影响,他们对世界变化感到捉摸不定,对诚实的标准感到怀疑;“及时行乐”的思想十分横行,他们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在战场上回来的青年人为了排遣郁闷,开始寻花问柳,道德沦丧,精神荒原。这个充满着战争、暴力、凶杀、邪恶、恐惧、绝望和死亡的世界对海明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和打击,并在他的肉体和心灵上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可怕的创伤,从而把他推上了痛苦、迷惘、绝望和死亡的边缘。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垮,他像一头“受伤的老狮子”,用笔同那个荒诞的世界作了无数次抗争。

海明威通过小说揭露和鞭挞了那个荒诞的世界危机的矛盾,发泄他和“迷惘的一代”对那个社会和世界的憎恨、愤怒、不满和绝望。在海明威看来,一个人没有勇气比什么都可怕。他作品中主人公的头上总有一种厄运在盘旋,他们奋力抵抗这种厄运。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尼克、《太阳照样升起》的巴尼斯、《丧钟为谁而鸣》的乔登、《乞力马扎罗之雪》的哈利、《弗·马康贝短暂的幸福》中的马康贝、《拥有与缺乏》中的摩根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品都表现了这一点。这些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面对困难、厄运能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幽雅风度。海明威塑造的这种艺术形象,被人们称为“硬汉形象”,而桑提亚哥则是这类“硬汉形象”的典型。

三、海明威的人生创作

海明威先后出版了著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代表作。由于《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他先后获得普里策奖和诺贝尔奖,从而确立了他在美国及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永别了,武器》讲的是一个受伤的美国士兵与一个英国护士的爱情悲剧,亨利代表整个一个国家的经历,他在战争中受了伤,对世界的非理性无法理解。他离开了军队,和凯瑟琳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他们认为能远离社会,过他们的爱情生活。但他们所共同面临的是末日。在这部小说里,作者强调了人类在肉体和精神上都要受难的观点。

《丧钟为谁而鸣》主人公罗伯特·乔登是一个美国人,他自愿参加到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中。虽然他自己也知道他的斗争注定要失败,但仍坚持斗争,因为这是为自由而战,乔登不幸受重伤,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对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我们已经为自己信仰的事业奋战了一年,如果我们在这里取得胜利,我们就将在每一个地方取得胜利……”怀着这样崇高而坚定的想法,他掩护了自己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乔登也像《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一样厌恶和诅咒战争,在暴力和死亡的笼罩下为恐惧、恶梦所困扰。尽管如此,他却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他们俩身上那种迷惘与悲观,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战,因而保持了较高的斗志。最后,他的献身证明人生是有价值的,事业是值得献身的。

《老人与海》的情节十分简单,写一个老渔夫桑提亚哥孤单一人出海远航捕鱼的故事。老人在海上漂流了84天,仍然一无所获,此后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但是在归途中,一大群鲨鱼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还是抵抗不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马林鱼只剩一幅巨大的骨架了。但小说表现了人类的一种斗争精神。

四、海明威的人生

海明威的人生哲学,近于接受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无比残酷,和平时期只是战争的延续,同样残酷、冷漠,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斗争。但是他又相信世界上还有天然美好的事物,可以作为减轻悲痛的调剂。即便是战争的血腥大屠杀,其间可以穿插爱情,作为短暂地解除疼痛的良。尽管个人惆怅万千,但可以通过狩猎、钓鱼等活动,进行精神治疗。即使这一切都失效,或者被剥夺光了,还可以表现高度的勇敢和毅力,在重大压力下保持一定的优雅风度。

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虽非英雄,但为生存下去,还保持着一定的价值观念,遵循一种近乎待人如己的原则,保持了做人的尊严。他们的人生哲学很少讲究性,因为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原本是一团糟,一片荒原,一片混乱,没有合理的逻辑。

另一方面海明威笔下被战争毁掉的一代人又不仅仅是迷惘的,麻木的,悲观的,他们仍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面对着失败甚至死亡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顽强的、执著的。从杰克、布莱特、亨利、凯瑟琳、乔登、玛丽娅到桑提亚哥,包括那些斗牛的、打拳的、围猎的普通人物都有对某种美好人性的强烈追求。杰克在爱情无法圆满实现的情况下表现了高度的自制和忍耐;布莱特不愿毁掉那个年轻的斗牛士,表现了改恶从善的良好愿望;乔登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表现了献身的精神;桑提亚哥在重重危难中所表现的坚韧毅力和大无畏的拼搏精神,无不闪现着耀眼的火花。

海明威是以塑造那些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失风度的主人公而饮誉文坛的,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就是他那种“人可以被消灭而不可被击败”的最典型的“硬汉”形象。常年的捕鱼生活在他身上刻下了大海留下的难忘印记,铸就了他的“硬汉”性格。他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到大海深处去捕鱼,虽然接连去了84天,一条鱼也没有捉到,但还是带着“希望和信念”,独自驾着小舟出海了,而且“到那什么人也没有去过的地方”。小说中,桑提亚哥捕鱼不但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且是“为了光荣”。“鱼一方面养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因此它必须战胜鱼。他希望能证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哲学:“让它把我当作比现在的我更有男子汉气概些吧,事实上我一定会那样的。”他证明了1,000次都落空了,但“现在他又要去证明了,每一次都是一个新的开端,他也决不去回想过去他这样的时候”。他认为:“痛苦对一个男子汉来说不算回事。”当他终于把大鱼制服,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以胜利者的姿态返航时,却又遇到了更凶险的对手:鲨鱼。于是他又和鲨鱼作殊死的搏斗,伤痕累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它消灭,可就是打不败它。”这就是彻底的海明威的人生哲学。最后,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失败了,1500多磅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幅空骨头架子。可是他精神上并没有失败,这也是海明威晚年人生哲学的集中体现:强调了人类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注定要受难的特点。人类的斗争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尽管在与不可战胜的自然力的抗争中,只能取得部分的胜利。

海明威的创作人生哲学是:力图反映当代的现实,特别是时代的精神。海明威在小说中谈“人”,具有特殊的品质,遵守某种不言而喻的行为准则。例如军医那蒂,一心一意抢救伤员,反而为和疾病所污染。又如军队里的神父,纯朴友善,受尽军官们的挖苦讽刺,但他坚持宣扬基督教的爱,始终不离岗位。再如凯瑟琳,这个海明威作品中最温柔、最善良、最浪漫而最勇敢的女性,怀了孕,还敢于冒着大风雨,连夜奔往瑞士;在难产的手术台上,还与死神搏斗了好多个小时,就是在极端疲惫和痛苦中,还能坚持安慰她的爱人亨利说:“好的,我会夜夜来陪你的。”凯瑟琳是海明威笔下最使人难忘的形象,海明威也在宣扬一种人生哲学意义:爱可能战胜死亡。

五、海明威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海明威是钢性的汉子,具有典型的“硬汉”形象,他的精神、意志、精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他的作品中所阐述的思想和海明威模式的英雄及英雄人物的精神,就在今天,也是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2.爱心使困惑者找到希望。刘思琪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母亲多病,没有工作,常年需要服,家庭条件一直不好,爷爷去世得早,80多岁的奶奶生活在文水,需要赡养,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读高三时父亲不幸离世,家中惟一的柱子不在了,她一时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迷茫了,消沉了。老师和朋友的爱心,她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变得更加成熟了,变得更加坚强,上大学后,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在院学生会担任实践部部长,她积极向上,成为同学的榜样。2006年,她从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被学校推荐到了团中央参加全国的评选。她是生活中的强者,困难越大,反倒越坚强。“人生本身就是充满紧张和战斗”,人生就是一只逆风飞翔的海燕,无论暴风雨多么激烈,也不能屈服。 总之,在我们今天的时代仍然需要有海明威的人生精神: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紧张和战斗的;人类的爱可能超越人类的死亡;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自尊;人的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永不可战胜。我们还应领会他的另一种人生哲学精神,也是他的创作精神,“冰山能够移动的尊严是它的八分之一浮在水面以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参考文献】 [2]海明威,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蒋承勇.外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金东春.选读同步训练[M]. 学苑出版社,2001.

[5]陶洁.美国文学选读[M].出版社,2000.

[6]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张伯香.英美文学自学辅导[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朱维之.外国文学史[M].(欧美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谈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爱炫耀的白兔
火车上的姐姐
妈妈的机关枪嘴
辣椒
蜗牛与小鸟
我的“小馋猫”妹妹
快乐大课间
假如我是一个小精灵
爱哭的姐姐
猜球
我喜欢的一种水果——葡萄
美丽的小红花
看书是我的乐趣
三相全电子式电能表的多用途开发
论民用建筑等电位联结的重要性
地铁乘客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论哲学在政治上的无能
浅谈清梳联电气控制对生条质量的影响
什么是“博弈各方利益最大化原则”
浅论轨道交通(地铁隧道、立交地道)雨水排水泵站
高层建筑物防雷探讨
杭州地铁试验车站的设计与施工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调查问卷分析
自由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
我国地铁接触轨技术发展综述与研发建议
自由主义乌托邦的来临
从上海地铁1号线看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四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之二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之一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六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