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1

略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反抗形象

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中,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旧中国的妇女形象及其解放问题,塑造了一些十分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从顺从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反抗,并且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她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正如单四嫂、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等形象一样。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逐步反抗斗争及其思想义的深入分析,揭示束缚妇女进步反抗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探讨鲁迅先生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的解放问题的深邃思考。

关键词:鲁迅小说 妇女 反抗形象 探索

“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上午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中的典型形象是:《明天》中的单四嫂,《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和《离婚》中的爱姑,而且基本都是妇女反抗的悲剧形象典型。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逃避的反抗

在《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创作了他小说中的第一个妇女形象——单四嫂子,她是一个在社会里受多重压迫并很符合封建规范的“节妇”,是广大妇女生活和命运的代表。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由来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这同时,等待她的不止是丧子的不幸,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摧残和压迫,没有一个人来是真正安慰她和关心她的,都是各有所图连她仅有的财物也随宝儿的死一并没了,她的“明天”也彻底的没有了。单四嫂子一直是处在封建礼教的规范里,她已经接受这些规范,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是合理的,面对凄苦的生活,她想到的是她唯一的希望——宝儿。可是丈夫、儿子死后,她还要面对一连串的经济上的敲诈勒索和精神上的伤害和侮辱,可想而知,单四嫂子只得在太大、太静、太空的屋子里赶快在睡梦中去找她的宝儿。她不可能知道去反抗各种压迫,在她看来是必然的,她剩下的就只有逃避了,而且就在当时对她这么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反抗是过分的期待,她只能在顺从、悲哀中惨淡地失去“明天”。最多她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的死造成的。明天,应该是给人希望的,但是单四嫂子的“明天”确实沉重的的打击和失望。鲁迅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在封建各种压迫中不断受到摧残的境况,她毁灭了宝儿,也毁灭了单四嫂子,但是单四嫂子没有反抗,这给我们心灵以沉重的震撼。鲁迅就是要通过单四嫂子的不反抗,或者说是逃避的反抗,让世人警醒,是妇女争取、反抗的时候了,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有一点觉醒啊。

(二)被迫的反抗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作品,其中的主人公是祥林嫂,总的说她是一个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她所受的压迫和摧残,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比起单四嫂子,更为悲惨。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无知的普通农村妇女,是在封建伦理包围和影响下土生土长的,一直受到封建政权、皇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等等的“熏陶”。她对于封建礼教是很认同的,也在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在规范自己。因此在她受到压迫的时候,她的反抗是浅层次的,是被动的,当然也是势单力薄的,也不可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彻底反抗。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了反抗的身影,虽然是被动,而且结局是失败的,但是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丝希望的曙光。祥林嫂的第一次反抗,是她的第一个丈夫刚死后,婆婆要将她像牲畜一样卖掉时,她被迫逃了出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只想过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是为了远离婆家的压迫。这是一次突破,她反抗的是封建族权和婆婆的强大权威,无疑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第二次反抗是祥林嫂被夫家人从鲁镇劫回,卖到贺家,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抬出轿来,几个大男人使劲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一不小心,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这“异乎寻常”的反抗是祥林嫂对将她但牲畜般买卖的婚姻制度的反抗。但她还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最终还是服从了这次婚姻,安心地呆在贺家了。虽然她的反抗最终是屈服了,但是这次的反抗也足足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了,也使我们从祥林嫂的拼命的反抗中对女性的解放看到了希望。她第三次的反抗,应该是更深入了,但是也使最后的反抗了。她开始质疑封建神权,质疑鬼神的存在与否,对有无地域也产生了质疑,这是从根本上怀疑封建社会所宣扬的思想。这是一次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反叛,正如文中所说:这里的人照旧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使得“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多”的“我”感到悚然。祥林嫂是有一些反抗觉醒意识的,她首先是为了自己不被夫家直接卖掉而被迫逃出,之后在鲁四老爷家干活,但此时的她却成了鲁迅所说的那种得到当奴隶就安心的人。她之后反抗再嫁的原因是受到封建婚姻观的严重影响的,她不愿被世人瞧不起,也不愿失去她看来已经很安逸的奴隶生活,不愿意再不稳定的过日子。之后她在贺家失去一切又在回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受到的压迫,特别是精神上的摧残就直接而且残酷了,这也直接导致了她的死。祥林嫂的反抗是被迫的,是被动的,她开始反抗也最多是为了能够在物质上能过得去就行了,不是为了自身的独立去反抗的,再加上她的出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她的命运必然是惨淡的。她的反抗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很难得的了,特别是她最后开始怀疑封建神权的想法,因为毕竟她只是一个无知的,而且连姓什么都不清楚的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鲁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受到强烈压迫的妇女悲剧典型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了鲁迅对妇女的深切关心,也从这里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三)一次主动的反抗

如果说祥林嫂的反抗是被迫的,被动的,那么爱姑的反抗则更多的带有主动和强势的成分了,而且她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离婚》中的爱姑,是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的。爱姑与单四嫂、祥林嫂一样也是普通的劳动妇女,但是她的反抗更主动,而且也更长久和猛烈,在初期也取得了一点胜利。这当然也跟她不错的家庭背景有关的,正如文中说:“我们虽然是初会,木叔的名字却是早已知道的。胖子恭敬地说。”【1】她的反抗不公也是在有了家庭背景的支持下才得以继续的,也因为参杂这些原因,使得爱姑的抗争有了新的进步。爱姑应该说是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中长大的,很多方面的行为在家也是得到一定宽容的,这从她的家庭出生不难想象。她十五岁嫁到施家,“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然而,这个善良的农村女性,当丈夫另觅新欢,要遗弃她时,她却变得异常的泼辣,勇敢,并进行了坚强和持久的抗争。在旧社会,男人这种事本来时很平常的,没有什么不太对劲的。大多数妇女对此都是忍气吞声,被迫接受事实。但是爱姑在丈夫“姘上了小寡妇”,公公又站在儿子一边时,她却站出来与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她整整闹了三年,闹得施家无法,只好请了绅士慰老爷从中说和。而慰老爷只让施家赔八十元,劝她“走散好”。爱姑都不依,认为慰老爷不通,定要和他把理讲到底,“要闹得他们家破人亡”。可以说爱姑的这些反抗都是值得肯定的,在以往的妇女都没有敢如此的。施家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又请来里与县太爷换帖的七大人。爱姑还是敢于去见七大人评理。在大庭广众之下,她申诉自己在施家受到的欺凌和冤屈,大骂丈夫是“小畜生”,公公是“老畜生”。她的确是为广大妇女出了一口气,虽然最后在地主老爷的威逼下,以施家出九十元大洋,双方“走散”结案,但是从她身上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女性觉醒解放的希望。《离婚》中的爱姑仍然是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仍然是在受到不公的待遇后奋起反抗的,而且仍然是也悲剧结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但是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推翻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在农村,辛亥革命的影响更是微弱,封建思想还是非常强大的。爱姑是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的具有一定平等意识的又被压迫的农村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出了敢于同封建伦理斗争的精神。爱姑的反抗,首先的原因是丈夫要遗弃她,而她本人在施家又是符合传统妇道标准的,这就是她奋起反抗的直接原因。而爱姑毕竟也只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过世面,缺乏社会经验的农村妇女,她在斗争中我们看到了她的局限性。

她的抗争是具有很大的幻想性,而且表现出非常自大的样子,而且反抗中带有明显的报复心理。而在面对七大人时,她又对维护封建统治的七大人心存幻想,认为他是“知书识理”的人,是“讲公道话的”。她还想把官司打到县里府里。可是七大人怎么可能反对封建伦理?他根本不理采爱姑的苦,而是他以装腔作势压迫爱姑屈服,以“走散”结束。爱姑取得了赔偿的“胜利”,但她的无知、幼稚也充分体现了出来。当然爱姑的失败也还有其它原因,比如说见七大人时,她那“高门大户都走得进的”父亲,却一句话也不敢说,让她完全陷入孤立。还有在路途中,遇到的路人没有人表示支持她的意思,这使得她的斗争是孤立的,那她就是为了获得封建伦理常态下给予她的地位也不可能了。爱姑的斗争,比起祥林嫂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她闹了三年,闹得施家无法,而且她有不示弱的勇气,这对她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鲁迅先生塑造的爱姑形象,是一次大的突破,是女性争取自身权利和平等的一大尝试,但也反映了农村妇女命运的悲惨和反抗的艰难。

(四)女性知识分子的觉醒反抗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形象。她不同于祥林嫂、爱姑等无知农村劳动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有知识的女性,子君的反抗和觉醒,是鲁迅在探索女性问题上的另一思考和另一方面的探索发现,而且子君的觉醒有了更深入的表现,更具有主动意识和理论指导,是妇女解放的另一新台阶。子君生活的时代,仍然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她在家有严厉的父亲,在城里上学又要受到胞叔的严厉管束,就连她去找涓生的路上,也会受到监视。但子君毕竟是一个知识女性,“五四”前后提倡的新思想、新道德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从旧的封建家庭勇敢地走了出来,她“目不斜视地骄傲地”来到会馆,听自己心爱的人“说家庭专制,谈打破就习惯,谈男女平等”,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为了争得彻底的恋爱自由,子君还毅然斩断亲情,与涓生在小胡同建立起了小家庭。这是他们取得了小胜利,但悲剧也就开始上演。青年自由恋爱是不能容于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在子君与涓生结合之初,他们就被迫斩断各种亲情,子君的叔叔不再认她做侄女,涓生也与原来忠告他的几个朋友决了交,他们在社会上开始孤立了。之后局子里一纸解职令导致涓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这客观上加剧了他们感情上的破裂。经济上的拮据,使得涓生开始不满子君的把小家庭生活当作全部人生意义,涓生还觉得子君也成为他的拖累,只好被迫分离,而子君在随父回家后不久便凄惨死去。子君开始在走出来时,给我们莫大的希望,她有理想,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盲目的斗争,有武装自己的新理论,并知道拿起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与封建伦理进行坚决斗争。可是,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先是被社会孤立,然后又被迫失去经济来源,使他们完全被孤立,被一步一步逼向绝路。子君的失败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也使我们明白,面对封建势力,单个人的反抗最终都会失败以结束。而且,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就能除掉的,子君自己在走出来后,也受封建女子在家持家务的思想的影响,把小家庭的生活看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子君的可贵之处是她敢于反抗,并有强烈自我觉醒的意识,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敢于朝着自己的理想抗争的精神。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战争中的孩子
绿树的启示
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沉痛的教训
养金鱼
蝉发音的秘密
我的发现
一件真实的事情
战争中的孩子(1)
“白杨胡”落地的奥秘
动物给人类了许多启示
大自然的启示
战争中的孩子
大自然的启示真多
大自然老师
检讨书一封
给老公的检讨书
MM给老公的检讨书
如何看待批评
经典的检讨书
跟老婆闹别扭的检讨书
检讨书—冯林
给媳妇的检讨书
我写给BF的检讨书和保证书
一份真实的员工检讨书
检讨书10
检讨书5
有史以来最深刻的检讨书
检讨书12
工作疏忽检讨书
装饰工程
地下防水工程通病及治理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感受
建筑施工脚手架知识
建筑节能保温工程
砌筑工程
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建筑设计色彩构成
高层建筑施工
管理工作中的50点感悟
季节性施工
技术员工作转正申请
防水工程
怎么做好钢筋翻样
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的意思
《夏夜多美》教学难点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提高篇
《夏夜多美》整体阅读感知
《夏夜多美》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夏夜多美》老师语录
《夏夜多美》重点问题探究
《夏夜多美》考点练兵一
《夏夜多美》重点字词梳理
《夏夜多美》随堂练习:巩固篇
《夏夜多美》教学重点
《夏夜多美》第一教案
《夏夜多美》教学目标
《荷叶圆圆》趣闻故事:“小鱼儿”的“儿”怎么读?
《荷叶圆圆》美文欣赏:荷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