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概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试析“概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试析“概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

【论文摘要】“概论类课程”在军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这些课程虽技术性不强,但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高度概括性,对于培养学员的人文素质和军事素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联系实际探讨了“概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文关键词】概论类课程;人才培养;现状与出路

“概论类课程”在我校学员培养中普遍存在,如《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概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以及《军事理论导论》等。这些课程具有其共同特点:不是技术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而是理论性很强的人文科学;不是远离实践,而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概括性较强的科学;是对学员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军事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提高“概论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概论类课程”教学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

1. “概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今天的军校学员成长的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其视野及知识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拓展。我们是在一个复杂多变化的环境中进行“概论类课程”教学的。如果仍沿用简单的、灌输的方式使学员接受知识,从而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结论就变得十分困难。在课堂督导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发现部分学员心态比较浮躁,缺乏听课的耐心,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个别学员在课堂上睡大觉,教学实效性急需改善。

“概论类课程”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概论类课程”的考核大多以卷面成绩为准,题目多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方面的识记性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较少,学员的得分率不是很高。据统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理学院全院学员本类课程的考卷中,通过率较低,不足80%。可见,相当一部分学员没有深入理解基本知识、认真思考理论,没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学员成绩评定体系只注重结果、忽略过程。若仅以期末考试成绩这个方式进行考核,效果会欠佳,因为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实际上是要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员的素养与自觉行动,显然,这是没有办法在考卷上体现出来的。

上述状况反映出“概论类课程” 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以,作为教学者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要将学员的心吸引在课堂上,变学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提高“概论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2. 改变“概论类课程”教学现状需强化的理念

欲使“概论类课程”较抽象的理论成果,内化为学员的信念与行动准则,就必须找准学员和课程内容二者的契合点,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本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一)由强调识记知识向历练学员思维能力转变

大学生不愿意学习相对抽象的理论,可一旦他们进入到课程的思路中来,就会受益匪浅——历练思维能力、提升思想水平。这是个人将来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能欠缺的能力。“概论类课程”教材的设置大都充分展现了逻辑性、系统性,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正面剖析问题,以理服人,充分发挥了知识的力量、逻辑的力量。学员认真学习后能看清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战争问题背后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就是历练思维能力、补充思维源泉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照本宣科式的讲授,由强调学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基本方法的识记和背诵向历练学员思维能力方面转变。

(二)由既定的结论灌输向师生共同研究得出科学结论转变

对真理的认同,靠既定的结论灌输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当代,人们面临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既定的结论遇到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就会失去其现实作用。如果学员只知道既定的结论,而不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通过教员和学员共同研究,使学员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了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做出结论的能力,“概论类课程”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三)由教员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探讨解惑转变

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是“概论类课程” 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员社会实践和实战能力的基础。对学员只教知识,不重视其能力的培养,知识就是死的。但是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调动学员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营造民主探 索的气氛,通过师生共同探讨解惑,才可能实现。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可在课堂上设置几个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让学员们自己去思考、探索、求知,最后总结提炼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与理解,不同的观点通过课堂上的相互碰撞,进一步加深学员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人文与军事素养,使静态知识逐步转为化综合能力。

3. 对“概论类课程”教学出路的探讨

提高“概论类课程”教学实效性,需要从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3.1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员的主体性

结合目前我院“概论类课程”教学现状,改革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3.1.1 课题式教学法

由该课程任课教员组成若干课题小组,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确定若干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供学员选择作为研究课题。学员在教员指导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并完成相应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 由学员自行选择一些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有组织地进行主题发言,然后 自由辩论。讨论或辩论结束后,由教员点评总结,充分发挥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1.3 辩论式教学法

教员根据课程要求情况,选择若干有争议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研究,从中选择一个可辩论的题目,再将学员分为正方、反方和旁观点评三方。在正反两方辩论后,先由旁观方学员点评,最后由教员评讲。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把单一的、平面的课堂变成丰富的、立体的、多维的课堂,有效地解决了该课程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3.2 课堂讲授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概论类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也是学员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深化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概论类课程”教育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学员课前调查的基础上,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对学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类和综合分析,并围绕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员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按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一认知过程,让学员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军情,开阔眼界,这是“概论类课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

3.3 考核要突出实效性

“千人一面” 与“千人一卷”是对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模式弊端最为形象的概括。学员们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唯书唯上,彻底沦为考试的机器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不仅严重扭曲了“概论类课程”的教育功能和本质,而且还扼杀了学员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从考核内容、方式及机制上,设法增强考核的实效性。

3.3.1 内容要突出能力考核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考查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分析题、 撰写小论文等形式锻炼学员搜集资料、 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 形式上突出多样化考核

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坚持正确的命题原则和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相结合, 学员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是课堂发言、抽查笔记、撰写论文等方面的综合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试成绩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论文写作、口头答辩等形式,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总成绩以百分制计算。

3.3.3 考核机制上突出多种奖励方式并用

为了调动学员学习“概论类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员对“概论类课程”的错误定位,可以采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论坛、沙龙等多种活动方式来激发学员学习“概论类课程”的热情和学习动机。与学员队、机关相配合,对凡是在这些活动中获奖的学员,都可以相应地获得期末考试免考、平时成绩加分、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等不同形式的奖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说“墙”
送你一轮明月
说墙
送你一轮明月
又是一年风起时
生命并没有结束
送你一轮明月
说墙
说墙
打网球,太棒了!
送你一轮明月
说墙
说墙
送你一轮明月
送你一轮明月
区卫生局2012年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度下学期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维中2007级4班传染病防治安全预案
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2012年卫生工作计划
罗镇乡中心学校2006年安全法制工作计划
“学校安全月”活动方案
2011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2011年血防工作计划
2011年卫生院妇幼工作管理计划
2011年卫生院防疫工作计划
工商局关于二OO五年创建“安全单位”的工作计划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卫生工作计划
2012年医院文明创建工作计划
施工工长钢筋计算经验公式及参数
施工合同效力特点不可忽视
工程预算编制体会点滴
分享我在施工工地上的个人经验
工程量清单计价小知识
如何确定公路桥梁预算造价
阳台清单规则及定额规则比较及计算难点
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和报价
备考2010年造价员考试经验之谈
如何开展公路土方工程量的审计
建筑工程类五大员的不同工作职责
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新房怎么计算施工面积
考生分享:2010年造价员考试通过经验
甲方的预算人员必须知道的知识
《詹天佑》的“心”
从《索溪峪的“野”》谈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中的网络元素
《詹天佑》相关链接
浅谈《索溪峪的“野”》改进教学
给京张铁路取名
读《詹天佑》有感
《詹天佑》读后感
《詹天佑》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詹天佑》读后感
读《詹天佑》有感
美丽风景处处在──解读《索溪峪的野》
读《索溪峪的“野”》有感
詹天佑不掠人之美
“人”的启迪──读《詹天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