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论文关键词:干农活 赏农景 记农事 写农民

论文摘 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它强调生活是学生学习最广阔、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使知识不断由“有限”走向“无限”,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验证和“增值”。课程改革的今天,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显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利用生活资源,开拓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使之呈现更多活力。

今年秋,响应教育局号召,有幸去金坛市水芹之乡——朱林镇中心小学支教。我所教的是一批淳朴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山水田园”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独特优势。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们到田野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正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蕴含山水和田园的浪漫气息。

一、干农活,品尝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做。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节假日和周末同家长一起干农活,把在干活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说出来、记下来、画下来。这样,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宽阔了,对劳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一旦对农村生活产生兴趣,就会有深刻体验,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只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他们的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学会做事、做人,才会表达和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赏农景,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于是,我们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季节的变化把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化冻的泥土、柳树的嫩芽、泛青的小草、回归的燕子、飘动的白云。只要教师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记,他们就会发现身边事物的无限美。学生写野花:“树叶还没长出来呢,路边、桥头,野花就开满了。有浅蓝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芽花,白里透红的缚苗花,她们先把春天迎来了。”孩子一旦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面前!大自然给予他们学语文无穷的天地。

三、记农事,培养情趣

村村有故事,家家有故事。学生看到什么事,听到什么事,做了什么事,都要求学生收集起来。事无大小,鸡毛蒜皮,瓜秧豆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就值得写下来。当然,孩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像捉知了,跟妈妈去卖西瓜,下河洗澡摸河蚌……都可以写得童趣十足。写写身边的事也不难,邻居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家里两只大公鸡斗架,燕子在屋檐下筑了巢,稻子大丰收……至于他们听到的,如爸爸妈妈饭桌上说话,邻居乘凉时的闲聊,爷爷和村长的小小争吵,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有意思的内容。哪怕只写短短几句,也有农村风情跃于纸上,成为宝贵的习作材料。

四、写农民,感受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有农家生活的小天地,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广阔天地,去寻找习作的丰富“原料”之矿,使农景、农事、农活成为丰富的习作源泉,自然而然农民就会成为孩子们心中“最可爱的人”。为了让学生多角度表达,多种形式发散,多种类型联想,拓展习作空间,教师指导学生写农村的人和事时要做到“三不一

要”。“三不”即内容不论,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不限,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形式不拘,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要”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写,学生没有顾虑,没有束缚,当然会努力把自己采集的千百朵花酿出蜜来。我又组织了一个“雏鹰文学社”,办了一份手抄报“雏鹰文学”,凡是表达真情实感的,哪怕是几句,都可以在“雏鹰文学”上发表,并将优秀作文推荐给有关报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结合生活的教育,便是无用的教育。”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性灵性。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孩子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2]杨启平.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杭州出版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你,秋姑娘
我心爱的镜子
匆匆
国庆节想英雄
多功能足球鞋
我的芭比娃娃—玛娅
字典“公公”
尝试
有趣的笑话
我喜欢的书
校园一角
秋来了
超越自我
我喜欢
幼儿园儿童接送制度
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租用汽车的管理规定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初中教师用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中心小学教师办公室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集体活动上报审批制度
学生出入学校制度
中学“学生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
学校集体活动安全制度
学生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制度
办公室计算机使用制度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所有权保留制度中出卖人取回权的法律性质
拖延偿还养老保险历史债务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民法论文(1)
论契约自由原则的演变与发展民法论文(1)
不断完善的中国商标法制民法论文(1)
论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
论无效合同的法律效果民法论文(1)
富勒的信赖利益理论与缔约过失之比较研究民法论文(1)
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基本问题研究民法论文(1)
侵权法中“违法性”概念的产生原因民法论文(1)
自然资源权利物权化的思考与立法建议民法论文(1)
论相邻关系制度的调整与环境侵权的救济民法论文(1)
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
构建执行程序中的证据制度之探讨民法论文(1)
相邻权问题的实证分析民法论文(1)
交通事故认定属性之我见民法论文(1)
《鲸》教学建议
《鲸》教学设计2
《鲸》说课设计3
《鲸》教学设计8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
《鲸》教案学案设计
《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3
《鲸》教学设计6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鲸》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鲸》教学设计7
《鲸》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鲸》教学设计9
《鲸》第二教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