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论文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艰巨任务,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去的教学,大多是刻板的“我灌输,你接纳”的教学方式。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未曾听说有人反对“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但在实施时,这原则却只剩下“教为主导”或变成“教为主宰”。不少教师在课上还是自始至终担当“主演”的角色,学生只是“听众”而已,偶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要一些学生“参演”,也只是找一些优秀学生发发言,当当“配角”而已。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关系收到的成效微乎其微。创新教学迫切需要有新的、更有效的“教与学的关系”的存在。“问题”教育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典型的教学形式,也能有效改善“教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育组织形式是强调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现代教育更突出问题取向的方式。“问题”是学习知识的前导,一切知识的积累都是因为解答了问题。学问,既学又问。学,是学习知识;问,是探索知识。要改变学生光学不问,光学少问的现象。
要把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学生越能把老师问倒,越说明老师教学的成功。一个爱问的学生,是好学生;一个常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一个问得刁钻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一个老师面对大胆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他敢有丝毫的懈怠吗?所以,每节课前都设置问题,让学生为课上的“头脑风暴”等创新意识的训练做充分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学生汇报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发射性的思维。遇到的问题,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启发,思想的相互碰撞,形成争鸣的局面,然后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开放型课程的教学。分析、解决问题是学习,发现问题是更重要的学习,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应“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方法,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如果只是能够发现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不够的。解决问题要靠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是提出问题,把解决问题交给老师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也没有达到培养学生的教育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作品的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来源于社会实践。学生创新思维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创新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思维形式,通过这种思维,人们可以在事物的现状和科学的现有成果基础上,揭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并使认知超出现有水平,从而达到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境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在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安排学生提出问题,有“地震逃生方法?”“怎样震后救援?”“最爱你的人是谁?”“在地震中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等问题,在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的过程中,我看到孩子们泪光闪闪,他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而且提高了应付突发灾难的方法和技巧。使课堂变成学生燃烧激情、释放才智、拓展思维、彰显个性的探究平台,既满足了学生的孝敬、回报父爱心理需要,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在课教学中尝试欣赏活动,用探究式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联想,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尝试成功的体验和乐趣中探究知识、创新思维、拓展能力。
因此,在新时期,语文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和内心、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基础教学上转变思路,由基础性教学向创作性教学转变,促进互动式教学的建立;加深对现当代语文的了解,吸收其优点引入语文教学中,以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效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创新思维的发展不仅和智力因素有关,而且和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表明:有创造力的儿童富有责任感、热情、有毅力、勤奋、富于想象,依赖性小,喜欢自学,勇于克服困难,好冒险,有强烈的好奇心;能自我观察,有较强的独立性,兴趣广泛,爱好沉思,不肓从等。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的个性,加强学生独立性、勤奋、自信和持之以恒等优良个性特征的培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变色龙的启示
- 我的小伙伴
- 我的一家
- 爬山
- 我的校园
- 我心目中的2010广州亚运会
- 忏悔
- 看日出
- 小狗球球
- 珍爱生命,防止火灾
- 考试之后
- 我喜欢的小机器人
- 我的一家
- 含羞草
- 美丽的恩施
- 十佳少先队员申请书
-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2000字
- 申请加入系团总支学生会申请书
- 取保候审申请书范例参考
- 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申请书
- 优秀学生奖申请书
- 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
- 大一申请国家三等助学金申请书
- 申请店长的升职申请书
- 乒乓球社团申请书
- 商标注册申请书
- 商标申请书件的要求
- 幼儿园老师辞职书申请书
- 贫困学生借款申请书
- 伤残等级鉴定申请书
-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2)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论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法学理论论文(1)
- 谈盗窃犯罪的立法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口供(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2)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隐私权的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3)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障(6)法学理论论文(1)
- 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民事庭前审查程序的改革(5)法学理论论文(1)
- 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 由生命权看安乐死(2)法学理论论文(1)
-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7)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我国的夫妻财产权(2)法学理论论文(1)
- 《笋芽儿》教案
- 《火车的故事》教案
- 《雷雨》教案
- 《充气雨衣》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去年的树》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梅花魂》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新型玻璃》教案
- 《观潮》第二课时教案
- 《去年的树》教案
- 《珍珠鸟》(第二教时)教案
-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案
- 《观潮》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