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
"
[论文关键词]有效阅读 五步阅读法 悟读 赏读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面临着对整个基础教育效果的集成和检测,有效的阅读教学重要性尤为突出。高中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 事件、 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继坤.现代阅读学教程[M].青岛大学出版社,1999.
[4]张传崇.中学阅读教学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赵厚玉.语文教育的现代阐释[M].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亮
- 假如我是孙悟空
- 接力赛
- 十二生肖
- 雨
- 月亮
- 雨
- 太阳
- 接力赛
- 天气娃娃
- 猫和老鼠
- 记一次献爱心活动
- 一件感人的事
- 雨
- 可爱的变色龙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1500字
- 2011入党申请书(八)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1000字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 2011入党申请书(七)
- 生物教师专业发展计划
- 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四)
- 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五)
- 2011年2月入党申请书
- 2011入党申请书(五)
- 入党申请书范文1000字
- 优秀入党申请书(一)
- 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本(三)
- 2011本科生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1500字
- 浅析藏族舞蹈中的宗教内涵
- 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
- 二胡在戏曲音乐中的作用
- 舞蹈排练的非审美功能——《飘逝的花头巾》的排练感悟
- 幼儿音乐舞蹈教学模式
- “全球本土化”话语中的音乐教育
- 浅论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意境营造
- 佐罗塔耶夫手风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 论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创造性教学法
- 关于音阶、琶音、和弦的指法记忆
- 浅析湖南新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 公路计量支付软件的应用与开发
- 浅议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
-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析黎英海钢琴曲《春江花月夜》
- 《赵州桥》教学设计1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赵州桥》
- 《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建议
- 《赵州桥》教学设计4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
- 《赵州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 《赵州桥》教学设计6
- 《赵州桥》教学设计3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赵州桥》教学设计5
-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