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7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关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


地方文献是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又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真实记录。作为本地区进行生产、科研、教学的丰富的“情报源”,地方文献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无论是从发挥其自身的情报价值方面,还是从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效益提高方面。都可起到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现实需要与可行分析

关于地方文献,早有杜定友先生就进行过研究,近十多年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也取得不少成果。归结其共同点,都认可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色,是在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区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的具有地方研究性质的文献。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其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本文不想在此深究地方文献概念、内容、范围及形式的具体化(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探讨),而是着眼于地方文献这个体系本身如何构建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方面作些探讨。

从全社会文献资源的整体建设角度分析,近些年来,由于受书刊涨价,以及国家经济状况使然等因素影响,全国多数文献情报单位,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文献情报服务方面,已陷入困境。受市场竞争驱使,一些民办信息机构纷纷崛起,它们的起点高,技术力量较强,给官办的文献情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迫使着这些文献情报单位应从宏观上加强文献情报资源的合理布局,发挥优势,搞好资源开发利用,有重点、有特色地做好文献情报的保障服务,否则,文献情报机构是难以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另一方面,从文献使用情况看,由于藏书流通量的大小,藏书利用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首先取决于读者的满足程度和利用程度,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只有通过建立具有适合本地社会需要,满足本地读者需求的特色馆藏体系,才会抓住读者。鉴于上述方面,加强地方文献资源这种特色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一个新的趋势,给不少文献情报机构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遇。

从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来分析,其基本原则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合理的文献资源布局体系,来减少巨大的馆藏建设重复与浪费。共建应以各自的特色为基础,特色意味着馆藏在某些方面的特殊优势,若无特色也就无所谓共享。在这里,文献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文献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而稀缺又是节约和按照需要的比例来配置各种资源的前提。目前我国文献资源浪费与稀缺并存的现状,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来讲,它是建立在本地文献收集、整理与利用的基础与优势之上,既可填补稀缺,又避免了重复浪费,因此,必然可成为一个可靠的,富有特色的保障体系参与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中来。

再从地方文献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地方文献的涵盖范围可以说具有综合性,包括了各个领域,可称“地方小百科”。作为一般读者来讲,他可以通过地方文献来了解当地的基本概貌,加深对本地情况的熟悉程度;作为学者和研究员,他可以通过地方文献全面并有侧重地分析、研究地方性问题,为当地发展提出决策参考;作为外地读者,他还可以通过查阅外地文献与当地文献作联系、比照,择优避害,达到相互交流、扩大宣传之功效。这一切,都有助于各类读者从地方文献的信息含量中受到启发与借鉴,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实际问题。

可见,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既必要也可行。

二、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大的工程,地方文献作为一个分支,也有其特定的建设要求。并且由于它涉及到全国各个地方的地方文献收集、整理与利用,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讲求一致性、协调性,力争形成地方文献共建网络化体系。

1、关于文献保障问题。

地方文献的收集方式具有特殊性,这与地方文献本身的形成有关。总体来看,地方文献的产生源较为分散,面广。其中,有些是地方外人士对本地的研究,有些地方文献由于历史原因向外流传,都有可能使地方文献来源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界。因此收集渠道与途径不能与普通图书论同。除了正常的图书采购渠道外,还要广开门路,拓宽信息渠道。如本地区宣传部、组织部、统计部门、政策研究室、当地各类研究中心等机构都拥有丰富的情报信息,尤其是各种会议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及地情、社情等文献资料,可派专人进行联系,收集;也可利用各种书目索引等工具书摸清历史上的地方文献出版、存佚情况及收藏单位等等,以拓宽视野,掌握尽可能多的地方文献资源信息;地方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还可通过深入实际,调查寻访,顺藤模瓜的方式,直接获取民间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如果涉及到跨越本地区范围的收集工作,要尽可能掌握真实可靠的信息,做好收集工作的各种准备,如购买资金、复印费用、拷贝手段,摄像器材等,争取用最少的花费,获取较多的文献。总之,收集地方文献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在建立广泛联系点的基础上来进行。这当中不仅本地政府要给予支持,地区与地区之间也要相互协作,以保证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有较高的保障率。

2、关于学科体系问题。

从地方文献收集内容的总体要求来看,应围绕着反映地方建设的理论研究、地区性社会科学的应用研究以及为地方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文献情报服务等为重点来进行,着重收集现代和当代各学科、各项建设事业的实际资料和档案资料。具体到一个地方而言,则存在一个深加工问题。也就是说地方文献作为一种特色,还需要和学科研究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和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每个地方应相应建立起具有各自学科特色的地方文献收藏体系。作为地方文献本身,它包容百科;而对一个地区来讲,其地方文献的具体内容又表现出特殊性,结合地方特点有其突出优势的方面,如果每个地区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注重将这种综合性与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文献体系,纵观全国,则可构建起多学科、多领域完整的地方文献体系。如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多年来重视对地方文献中大理白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当代白族生活状况的资料收集,现已形成反映大理白族经济、文化、民俗、物产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资料,为考究大理白族的起源、生活、发展等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应该说,每个地方在建立自己的地方文献体系中,侧重一个主题、一个学科、一个优势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避免同一地区不同图书馆的重复收藏。一旦某方面的地方文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和水平,又会反过来促进这个方面学科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关于开发利用问题。

仅仅收集和积累地方文献还是死的资料,只有加以适当的整理、加工和研究,才能从中发掘出有现实价值的东西。从当前实际看,以文献的智力资源为内核,组织一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网络,将地方文献由“死”变“活”,这是体现出图书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最有潜力最有活力的基础性工作。具体做法是:①可以通过对地方文献进行再加工,按类、按用途整理出及时、有效信息提供给企业和单位使用,有条件的话,可将这些信息通过INTERNET网,进行扩大宣传。②可以通过地方文献为当地政府发掘一批在全国各地工作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人才库;③利用“乡土”之情引进科技成果,形成具有实力的一个振兴地方经济的巨大信息传递网。④以在外地工作的人才为窗口,了解祖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情况,宣传本地,提高本地知名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澄宇 浅谈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7年第1期

2、王儒珍 党校要重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市场经济与图书馆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 、刘青 地方文献特点和类型试论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1997年第6期

〔出处〕 全国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199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串门
奥运有感
我的梦
我开碰碰车
我帮助了同学
老师,您是……
我愿做笼中鸟
下雨也有好坏
自立买东西
查字典
我爱我的每一天
小鸟
观羊
我难忘的一件事
续写《坐井观天》
团代会工作报告
2012年电信企业工会工作总结
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报告范文
外经贸局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会工作总结
扶贫办科技扶贫工作总结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项目上半年工会工作总结
工会会员暨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体育局机关工会关于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要点
中学工会上半年工作总结范例
扶贫办年度工作总结
关于组织民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总结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探析
谈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分析小学音乐有效教学
对于声乐钢琴伴奏与艺术指导教学初探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控制能力
高速公路软基鉴别、处治及检测方法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
对情感维度下的声乐教学策略探索
声乐优秀课的培育与建设
浅析日本交通
爵士乐在我国通俗歌曲中的运用
关于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使用问题分析
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承思考
高速公路道路热熔标线分析
古典吉他右手演奏的基本要领
《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
《金色的鱼钩》训练素材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积累篇
《金色的鱼钩》考点练兵基础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重点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二
《再见了,亲人》重点语句探究
《再见了,亲人》考点练兵 文章阅读
《金色的鱼钩》范文习作
《再见了,亲人》趣闻故事
《金色的鱼钩》重点问题探究
《金色的鱼钩》教学难点
《再见了,亲人》美文欣赏
《金色的鱼钩》老师语录
《再见了,亲人》同步作文之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