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教育博客,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

试论教育博客,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

"

论文关键词:教育博客 新课程 教师成长

论文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趋深入,教育博客在促进教师成长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对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博客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与教师成长的关系,并认为教育博客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新的载体能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什么是博客?关于博客的定义和认识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简单来说:博客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把博客译为“网志”。博客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教育博客则是教育工作者方便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

一、 目前我国教育博客发展的现状

最早把博客引入教育领域的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庄秀丽和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柳栋。在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教育博客在全国迅速普及,影响比较大的区域教育博客社群包括淄博校园博客、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海盐教师博客、天河部落和新思考成长博客等,影响较大的学校教育博客社群有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教育博客、华南师大附小日新集等。

2006年5月,全国第一个教育博客学术团体——海盐教师博客研究会在浙江省诞生,标志着教育博客走向有组织的学术研究,同时还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个人教育博客,正是这些优秀的博客群和个人博客带动了更多师生的参与。可以说,教育博客在中国已经迈出巨大的步伐,逐渐被广大教师们接受并喜爱。

二、 教育博客的主要特性

1. 自主性

尽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大学及研究机构、学校及教师自身的重视, 但是教师发展的自主权远远没有得到尊重,教师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一线教师较少有发表观点、发表文章、表达心声的机会和渠道。教育博客给了“草根阶层”的一线教师以成长和发展的发言权。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可以自主叙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困惑,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成果,发泄自己的情绪。教师撰写博客,并不是完成行政部门或者学校领导外加的工作任务, 而是源于自身内心需要的一种自发行为,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方式。

2. 个性化

只有在个性得到尊重的时候,教师才能产生成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博客是教师自由耕耘的一块田地,博客的写作方式比较自由,可以是随笔、论文、案例、故事、方案、摘记、图片、视频等;博客的写作环境相对宽松,教师可以畅所欲言(特别是匿名博客),毫无拘束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必顾及他人(特别是领导和专家)的评价和指责。

“个人性的行为、个人性的角度、个人性的思想、个人性的爱好和兴趣,是博客文体吸引自己和观众的魅力所在。”正是在这样的平台上,教师找到了寻找到精神自由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思想。

3. 交互性

借助网络技术的传播功能,教育博客可以在更广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与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进行广泛交流。这种网络交流比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和借助纸质媒体的文本交流更加方便、快捷,选择性更强。更为重要的是,交流的双方乃至多方,在地位上是绝对平等的,因而使教育博客的交流始终充满了生命活力。博客的交流还是博友共同分享的过程,是教师相互之间,从信息共享深化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思想共享、教育生命历程共享的过程。

三、 教育博客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众所周知,新课程使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教育博客通过日积月累记载的教学反思、思想碰撞、心得交流、教育科研、师生互动、组织管理、情感支撑、资源积淀、知识管理、建立学习路径和提升学习绩效等方面的内容上升为系统化的教师发展意义上的认识。

1.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通道 "

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不仅要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专业情感,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要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

教育博客促使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难以沟通的状态。通过教育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 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教育博客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通过教育博客,还可以形成横向的交流社区或主题社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2. 促进教师反思,形成网络交流之风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查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学会反思,促进教师个体的内心驱动,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博客正是我们进行教育反思的好方式,不仅可以随手记录下我们的教育行为,还能够将内容和大家分享, 一起对这种教育行为进行诊断,既为别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也是在帮自己检讨教育行为,促进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这种公开的反思方式更是显现出网络世界中的共享、交流、协作和发展的优势。

3. 叙述教育故事,积累成长经验

与专家教授等研究人员相比较,中小学教师具有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丰富经验,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是,缺乏积累、总结、提升实践经验的意识和习惯, 使一线教师的专业水平停留于浅层次的经验状况。

近年来,叙事研究逐渐进入中小学教师视野,改变了传统的单纯追求“学院派”和“学术化”的研究模式,教师通过教育故事的叙述来描述本真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教育思想和情感,使教育研究走向师生的真实生活。教育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日志,方便广大教师随时写下自己个人(或他人)的行为、信息和思想,为教师开展教育叙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工作的闲暇,可以将每天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事件记录在自己的博客当中,事件的主题、内容的长短、文体的形式都不受他人限制和束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撰写。这样的教育叙事, 才能反映真实的教育生活,才能触发由衷的教育情感。自己的教育故事积累多了, 教育博客实际上就变成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若干年之后,回首阅读自己的教育故事,一定会获得另一种感受。博客之间交流各自的教育故事,可以互相启发,激发灵感,丰富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内心体验,加深教师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规律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 为学生与教师间提供了互动的空间

教研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现实的教育中,师生交往的渠道很多,但是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这些渠道不一定畅通,而网络的隐蔽性、持久性、共享性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博客为交往提供了又一种渠道,学生可以在其中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声, 可以得到更多教师的关心, 可以使用到更好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更成为了教师不可多得的“探究素材”。教师也可以将博客作为交往的空间,在这里可以讲当面不便于讲的东西,并且对某个学生的教育,如果适合也可以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师生在博客中的交往还是开放的,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信息。而且,这种交往被及时记录了下来,日后还可以进行反思,对曾经的思想给予评价,不仅能促使学生成长,对教师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总之,教育博客的兴起,是教师成长的新平台,更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博客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教育博客催生的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以一种变革的力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2]王良辉.博客文化及其教育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

(1).

[3]朱晨辉.教育博客渐成教师网上进修学校[J].青年时讯,2006

(5)

[4]柳永忠.教育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开国大典》观后感(6)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8)
春天的校园
《“女孩节”联欢会》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精彩的篮球赛》
中秋赏月晚会
《雪孩子》故事梗概
《开国大典》观后感
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秘书工作艺术谈
公文的处理时限
档案保管期限表
文书分类
成功的求职信要这样写
规则的概念与写法
公文的格式
计划文书的特点和写法
秘书毕业论文的文风
行文方式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分析
公文格式标准化的特点
演讲稿的写作(论文)(1)
劳动合同一般写法
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程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
工程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主任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2011年度总工办工作总结
项目部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
2011年总工办工作总结
工程造价员转正申请报告
石油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总工办2011年的个人总结
2011年度工程经理述职报告
建筑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公司总工室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总工程师年终总结报告
总工办2012年工作总结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的意思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难点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二)
《小壁虎借尾巴》写作指导:新“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重点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一)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目标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一)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