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9
试论提升学校的文化力
"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学校管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正在走向文化管理。
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不断创造的、以学校教育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集合体。它是一个集体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是集体人格的沉淀。文化看似抽象,抓不住,摸不着,但它是精神的凝聚力,一旦形成.就无时无刻不让人置身于这种强大的文化取向氛围中。文化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先进的学校文化推动学校的进步,积聚多少厚重的文化力,就能创造多少厚重的学校辉煌。学校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学校的超越首先有赖于学校文化力的提升。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首先在于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对于学校文化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物质和精神领域,而应该拓展到一所学校中校长、教师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职业境界、学校制度、话语系统、做事方式等各个方面。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同时在于追求学校文化特质。如果说,学校在各个时期的文化要素差别不大,那么,学校不同时期文化品质的差异就成为学校自身超越的主要标志。以我校的文化建设为例: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确立了基于人、依靠人、为了人的管理思想,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在不同的管理维度中.管理中心以“人”为主,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开发人的潜力:管理哲学以“善”为主,把人看作是有待开发的潜力巨大的资源,看作“自我实现人”:管理重点以“内”为主,着眼于人的思想,依靠人文关怀等激励手段和工作本身的魅力调动、激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管理结构以“平”为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平等沟通;管理方式以“软”为主,依靠思想的交流、价值的认同、感情的互动和风气的熏陶。学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人”字展开。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文化管理。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确立了“让学生学一生有用的东西”的教学价值观念,着力当前,放眼未来,教“六年”,管“六十年”.既为学生的当下发展负责,更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让学生既有良好的现实发展状态,又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发展可能,使发展当下与发展终身得到很好的统一,为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服务。这是一种有别于应试教育的素质教育价值观念。
在职业态度上,我们引导教师将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从作为谋生手段的“功利境界”,提高到作为教师责任的“道德境界”.上升到追求高效的“科学境界”,发展到作为师生共同成长历程的“生命境界”。
在学校制度上.我们建立了学校劳动分配与教职工的业绩、贡献挂钩,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统一,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劳动分配制度:建立了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使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事制度。这两项带有根本性的学校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学校的内部活力,加速了学校的发展。
名校的超越,就是要在这样一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追求新的办学境界。
学校文化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实现学校的文化自觉。再好的思想、理念,如果仅仅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那还只能作为一种口号或者标语。只有当先进的思想观念积淀在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灵深处,流贯在每个学校成员周身的血液中,并且外显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的时候.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文化的自觉要靠教育的信念来实现。一所具有教育信念的学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咬定青山不动摇,从而实现自己的超越发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写的诗《甲秀楼》
- 送给幼儿园老师的诗
- 包饺子
- 玫瑰蝴蝶
- 我的奶奶
- 猫咪
- 划船
- 值日
- 我
- 节约用水
- 企鹅
- 小兔子
- 明媚的春光
- 滑旱冰
- 植树
- 浅谈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 浅析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
- 浅谈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实习模式初探
- 浅谈场域论下的教师教育转型
- 浅谈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 关于加拿大教师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启示
- 浅谈对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再认识
- 浅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
- 论对本科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 关于阅读教学新概念初探
- 浅谈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缺陷审视教师教育的问题
- 数学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关于终身教育视角下我国教师教育的困境及改革研究
- 浅谈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草原》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翠鸟》教案
- 《司马光》教案
- 《泉水》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雷雨》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詹天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