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言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

"

论文摘要:中西方的交流,常被简化为言语交际,导致因文化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冲突屡见不鲜,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大有裨益。

论文关键词: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

言语交际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社会活动。人们利用语言这个为人类所专有的交际工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协调工作、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对外交往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而忽视文化的学习,导致交际失败。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

一、文化及文化要素

研究跨文化交际离不开文化,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到之处,因而各国文化都存在着差异,文化差异是研究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就文化定义而言,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1.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与cultus,cult或worship(崇拜)相关,具有崇拜神和崇拜耕耘的意思。Cult一词在拉丁语中意为“居住于”或“崇拜”。因此,从广义而言,人们可能把文化定义为“人类行为的结果”。起初,这一术语与社会阶层的概念(如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教养而形成高尚的思想、优雅的举止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还发现该术语与理性有关,尤其是在德语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kultur一词仅限于那些具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的人们使用。也许此定义最适用于这样的概念:文化是某一“群体思想”、“群体灵魂”或某种“社会属性”,它是维系某一群体的纽带。

著名学者豪尔(Hal

1)认为文化是人们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属于某一群体的人们约定俗成的思想、行为以及感想的模式。其他定义包括如下内容:价值观、信仰、态度、行为、准则、英雄观、道德观、习俗、信条、宗教信仰、感想、礼节和各种模式等。

2.“文化”一词,中国古来已有,古籍《周礼》说:“观乎人文以成天下”,就含文化的意思。在我国,对文化一词定义影响最大的要数梁漱溟,他认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又是文化的载体,使文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由于文化不同,语言的内涵及表达就不同。例如,在日本和朝鲜文化中,送礼物千万别送四份,四份礼物在这两个民族文化中表示“不吉利的数字”,如同数字13在西方文化中,包括美国和英国。

3.根据不同的分类法,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高层文化、大众文化和深层文化。高层文化包括哲学、文学、宗教等,大众文化包括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等。深层文化指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节奏、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及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我们通常从广义上谈论文化,诸如美国文化、英国文化、法国文化、德国文化、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等。然而,今天我们已把这一概念引伸到了组织或社团的层次,因而人们经常谈论IBM文化、GM文化、P&G文化、Shell文化等。就这些文化而言,上述所举的例子涉及文化的内容更广泛。"

二、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1.言语交际靠语言为媒介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们赖以进行思维的工具。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是为人类所专有的。动物也有交际活动,也有它们互通信息的手段,本文在此就不赘述。语言尽管是人类所专有的交际工具,但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却并不仅限于语言。除了语言以外,还有其它可以用于交际的工具,如烽火、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以及手势、脸部表情、躯体姿态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交际作用,但这些毕竟不能同音义结合的语言相比,或因过于简单,不能表达复杂的内容,或虽能表达较多的内容,其实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形成的辅助性手段,不过是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著名学者米勒(Miller)和斯坦伯格(Steinburg)把交际下定义为“交际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递信息的过程”(communicationasaprocesswherebyoneperson deliberate.lyattemptstoconveymeaningtoanother)。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个概念,被认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待语言的,因为这个概念考虑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说话时具体场合的许多其他特点。尽管人们对交际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交际过程是人类所专有的这一概念是最普通的。人类就是通过交际才完成了诸如取火或登陆月球的伟大壮举。交际每时每刻无不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角落。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或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采取的不同的交际方式。

2.低语境和高语境的交际

每当一个人想把信息传递给另一个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跨文化交际也就随之而出现。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此种情形颇为棘手,因为文化塑造并影响交际。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交际障碍,通过研究并了解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克服此种障碍。

豪尔(Hal

1)设法从理论角度出发提出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法,即把多国文化划分成两大类:低语境和高语境。豪尔认为,高语境(HC)交际或传递信息是在多数信息处于某种物质语境或使某人内在化的语境中进行的。终身的朋友通常使用高语境(HC)或含蓄的传递信息方法,而外人是无法听明白。交际环境、面带微笑,或瞥一眼都传达了某种不必言明的含蓄的信息。在高语境或文化中,信息与语境及非言语交际有着紧密的联系。低语境(LC)交际正好与高语境(HC)语境交际相反,多数信息都是以清晰的密码形式进行的。低语境环境信息传递必须作详尽阐述,也就是说,信息的交流必须清楚而且非常具体。与涉及到人际关系的高语境不同,法律用语及正式的学术用语如数学语言或计算机语言等需采用清楚,不含糊的低语境体系,因为这些学术用语不能想当然地加以解释。

由于各国文化不同,所采用的语境也有所不同。语境最低的文化可能包括瑞士、北美(包括美国)及斯堪的纳维亚。这些国家采用行为体系,而这些行为体系主要根据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法律法及线性思维。既具有高语境又具有低语境体系特征的文化包括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这些国家的语言不如北欧国家那样清晰明了。

语境最高的文化主要集中在东方,如中国、日本、朝鲜,这些国家都属于高语境文化。这些国家的语言属于那种清晰的交际体系。要学会查汉语词典,一个人必须学会数千个汉字,而这些汉字与其它汉字又能组成许多意义不同的词语。美国人经常抱怨日本人讲英语总离题,他们往往忽略这一点:高语境文化必须给对方提供一个交际环境或语境,然后再展开自己的论点。多数拉美文化一一葡萄牙、西班牙和印第安人传统熔为一体,也构成了高语境文化。地中海东、南部民族,如希腊人、土尔其人、阿拉伯人也倾向于高语境文化。

显然,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交际方式不同。首先,采用言语代码进行清晰的交际在那些低语境文化中比较普遍,诸如美国和北欧。属于低语境文化的民族通常被视为健谈,讲起话来没完没了,而高语境文化民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不轻易向别人透露秘密,做事鬼鬼祟祟,故弄玄虚。其次,高语境文化不如低语境文化那样强调言语交际。艾略特(Elliot)发现善于言语交际的人们深受美国人的喜爱,而那些不太善于言语交际的人在朝鲜大受欢迎,朝鲜属于高语境文化。第三,与低语境文化相比,高语境文化更依赖于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为所有交流提供环境,不过,高语境文化民族受交际环境影响甚大。因此,面部表情,紧张情绪、动作、相互作用的速度、相互作用的地点以及其它细微的可能被人觉察到的非言语行为等对那些高语境文化的人们来说具有更丰富的内容。最后,高语境文化的人们比低语境文化的人们希望采用更多的非言语交际。"

三、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commuincationbetweenmembersofdiferentcultures)o此定义尽管有些简单,不过,过程却颇复杂。跨文化交际涉及到感觉,态度和多种多样的解释等较多内容。大家都清楚即使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两个人都可能遇到交际困难。人们有时在说话,做事时不知不觉地会彼此伤害。下面就探讨一下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

1.文化差异

(1)客套语方面的差异 国人之间交际时,在与人讲求“卑己尊人”,体现在寒暄上就会视谦虚为美德,而不仅仅是礼貌现象。言及自己和家人,在措词上尽量避免让对方觉得你的家庭优于对方,自家的妻子叫“贱内”,自家的儿子叫“拙子”、“犬子”,对方的老人叫“令尊”;他人赞扬我们时,我们会自贬一番。在欧美,客套语上较为直率,人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谢谢”表示接受。由于中西对客套语认识上的差异,我们认为对方人过于自信张扬,毫无谦虚美德,而当西方人对于国人这样表示自贬的客套语,会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2)隐私方面的差异 中国人集体观念强,隐私观念薄弱,主张个人要“合群”,强调要归属于与一个集体,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家庭隐私、老人子女状况、夫妻关系,并非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进一步交往的需要或真的是出于关心,对方也视情况坦诚相告。而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和个人空间,从小就有自己的房问,拥有极强的领地意识,不愿让人了解,逞论干预。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就会表现为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这种在中国人的眼里的礼貌行为,会被西方人错误解码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3)时间观念的差异 西方人的时间观念,强调对时间的把握和控制,并且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在语言上,凡是能表现时间的词语,也往往能表现金钱。他们珍惜自己的和别人的时间,拜访前要预约,能够践约守时。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既有如约拜访,也有不速之客,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4)餐饮习俗的差异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文化本身不能进行交际,是人在进行交际。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交际方式,不过,文化能决定该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际方式。个人与其所属的文化背景的关系如同演员和导演之间的关系。演员通过演技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不过,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导演的制约。我们并不能意识到我们本民族文化对自己产生的细微的影响。同样地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其他人也受其本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在认识上的这一误区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大障碍。

2.非言语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

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语言都为英语,但是“OK”的手势在澳大利亚的意思是“obscene”(猥亵的;诲淫的)。据说,一次美国总统访澳取得了很大成功,就在登机回国时做了个“OK”的手势,便在澳大利亚引起了轩然大波。

手势语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容易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美国人把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在演讲完毕,通常为自己鼓掌。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示。当给予或接受礼物时,中国人使用双手以示敬意,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美国人可能会用手拍其他成年人的头以示同情、友爱或鼓励,而此种行为可能会侮辱中国人。

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增加跨文化敏感度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失去我们本民族的特性,相反,它使我们认识到文化不仅对我们产生影响,对其他人也会产生影响。了解和学习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对我们英语教学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都大有裨益。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放飞和平
崇明一日游
神农架之行
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小表妹
吃人的树
风儿怎么走进来的
外婆的故事
洗沙发
我家的“万能”
要下雨了
暑假日记
谈自律
钓龙虾
送姥姥去火车站
XX市教育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总结
少年宫支部保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总结
公安交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党委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
财政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过程总结
XX乡镇第二批先进性教育第一阶段工作小结
先进性教育工作回顾总结
XX县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时的总结
国土资源局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工作小结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典型材料
狠抓作风大转变 打造科室新形象(教育系统)
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总结(2)
乡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汇报
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探究与讨论式教学评价
试析农村学校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浅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论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试析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政策分析
试析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试析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
试析情景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教学
试析德育内稳态理论建构及其价值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简论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帮扶工作初探
浅析高校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及规避方法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解析
浅谈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继续坚守师范性教育的思考
对命运宣战──《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时代背景
《愚公移山》词类活用
《愚公移山》课文评点
《愚公移山》素质教育新学案
《愚公移山》阅读提示
《愚公移山》的“对举”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愚公形象新解
《愚公移山》鉴赏
《愚公移山》词语古今异义
怎样教《愚公移山》一课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解读《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