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论文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让教育者的目光看到蓝天,让教室多几扇窗子,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阳光和自然的空气。让教学资源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活水源头”,让“教学生活”充满生机、活力、乐趣与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让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与交融,放射出光亮的色彩,让师生在教学中拥有成就感,共同体会教学生活的丰富和富足,在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研究的动机。
一、利用资源整合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开课时我由已学过的课文——《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等图片引入,并播放了一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调动了已有的情感基础,使学生轻松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断,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有的孩子还流下了眼泪,发言谈感受时都还在哽咽着,说不出话来。还有那配合着诗的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各科目有机融合点燃激情
重视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语文学科除了与学科内各知识发生联系外,还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思品与社会、自然、地理、音乐、美术等都有密切联系。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打破学科界限,通过各种方式反映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在《长征》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红军长征路线图,结合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数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省、走了多少路程。课文的背景越来越大,当然烘托出的课文情感也就越丰满。就能自然而然的抒发激情,点燃激情,唤醒激情。
三、结合媒体运用想象再现意境
在教学中我选择重点句子进行媒体设计。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以文字媒体的形式把诗句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同时,本句诗句中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以文字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四、利用资源优化学习过程
通过信息技术把课本内容和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课堂教学提供视觉的、听觉的、辅助的教学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无声语言有声化,把枯燥的东西形象化,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长征的画面(影片剪揖),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看长征、说长征、议长征的活动中,领悟诗句的深刻内涵,体会毛主席的思想情怀。这不仅突出“活动”、“探究”、“生成”的新课程理念,优化了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让学生走上讲台,尽情畅谈,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改变了老师一讲到底、或是枯燥无味地解释诗句意思的弊病,体现了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新课改精神。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利用媒体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媒体与师生的交互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古人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在渴求现代教育所带来的阳光时,也要让受教育者沐浴雨露。我们在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渠道时,要更多地进行交流与合作。媒体技术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效率,为我们创造了和谐、轻松的气氛。教学资源为我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现代信息教育已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学习平台”,开启了一扇通向未来知识的大门。因此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教会学生学习”、“自主地学习”“致力于终身学习”这是每个教师应该倡导的教育理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好快乐哦
- 我的妈妈
- 我的一家
- 假如我有一根魔术棒
- 二十年后再相会
- 快乐的游乐场
- 亡灵的复兴
- 天马的故事
- 爱的力量
- 变化……
- 一件委屈的事
- 一次有趣的游戏
- 一节有趣的课
- 秋天
- 看喜羊羊与灰太狼有感
- 2009年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 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 2009学年度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
- 2009年上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 学校管理工作计划
- 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学校工会2009年工会工作计划
- 学校党建工作计划
- 学校宣传工作计划
-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计划
- 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 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计划
- 学校总务处工作计划
- 学校综治工作计划
- 2009年第二学期教导处教科研工作计划
- 端午粽香 食之有道
- 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 利用历史教学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 舞龙运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与价值认同
- 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 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文化空间阐释
-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
-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 中秋穿越,今夕是何年?
- 端午的芳香
- 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 端午粽飘香
- 《荷花》小案例
- 《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片断反思
- 《鲸》片断小案例
-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 《草船借箭》的人物语言
- 《詹天佑》
- 《比尾巴》教学案例
- 《鲸》
- 《鲸》片断案例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谈
- 《将相和》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 《鲸》片断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