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关于新课程中教师教学技能的变化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学 新课程 技能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面对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教师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能力结构,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技能。
教师对学生成长所担负的责任,更多的体现是促进。因此,教师必须补充下列“促进学生发展”的技能。
1 学习指导技能
新的学习方式强调,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无所作为。在处理教学中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者关系时,新的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指导”的技能也是致关重要的。比如,在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围绕听课、记忆、迁移、背诵、演练等接受活动进行;新课程强调了学习的探究性,教师对学生需要进行课题发现的指导、问题解决的指导、个别指导、小组指导、体验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信息收集指导等。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安全、快乐的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空间。
2 教育科研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教(校)”已形成共识,教师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增强。新课程中要求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技能,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从课例收集、撰写、分析到总结反思,形成课题。围绕通过实践形成的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成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而其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的过程。同时,通过课例(题)研究这个切入点,可以牵动教研、科研、培训、管理工作的开展,激括学校的整体工作。
掌握教育科研技能还存在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指向,即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的教学经验,积累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3 合作技能
新课程的综合化、社会化、民主化的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合作,如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等。师生之间的合作就是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像学生的一员一样,参与提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理解、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情境,就会在师生的合作中形成。其次,教师之间的合作。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第三,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由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第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在新课程中,教学活动许多方面的变化,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复杂并逐渐走向开放。对教师而言,无论是正常教学,还是实施教学改革,都将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多方支持与帮助,并接受多方的监督与指导。这其中来自教育管理者的监督、指导和帮助,是最为直接的,也是经常的。与教育管理者合作,求得教育管理者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新课程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能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即教科书”的传统观念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获得课堂资源的方式基本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书本。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资源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中老师必须走出书本,走进资源丰富的现代课程,将自己的角色由书本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者、利用者。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是人生的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既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努力向课外拓展,向社会和家庭开放;既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努力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
5 课堂组织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的涵义不再仅仅是应对混乱、维持秩序以及教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管教,更重要的是建设并形成良好的教室气氛。美籍教授威廉姆士博士在考察中国教育之后,写下了一封有针对性的信,他认为“教师不应自称为握有‘真理’,倒不如说真理是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另外的某个地方,而且探求真理是他们的共同任务。”课堂管理应是师生的共同行为,其主旨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课堂控制。因此,新课堂的管理应是师生共同进行的,课堂应是充满温暖,师生之间彼此熟悉、相互接纳、安全轻松的学习场所。因此,教师课堂的管理应变成引导、对话与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行为首先应该是理解和尊重的,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6 学习评价技能
以往的学习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新课程中的学习评价则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表征与结构的变化。评价不再是选拔的手段,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明确课程评价是服务于学生发展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再仅仅是牵引学生思想的绳索,它也应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推进器。教师既需要对传统教学技能进行更新,又要不断实践,以获得新的适合新课程需要的教学技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Mother’s Garden(妈妈的花园)
- 我和母亲的五一节
- 我难忘的旅行
- 我的座右铭
- Fatigue and Rest(疲劳与休息)
- 我的爸爸(My father)
- The Tibetan Minority(西藏少数民族)
- My May Day Holiday(我的五一假期)
- 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美
- 互联网对儿童来说是危险的
- A busy month(忙碌的一个月)
- 今天是母亲节
- 最好的旅游方式
- The Disabled Should Have Equal Rights(残疾人应享有的权利)
- 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吗
- 改革开放30年论文——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
- 浅论崇教思想与中华武术的发展
- 浅谈投资组合理论对我国保险风险管理体系的影响
-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 试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激励
- 现代企业教育战略浅议
- 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1)
- 日本对华ODA政策变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
-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1)
- 基于就业导向的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试论就业导向下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
- 浅谈中国成人教育的展望与选择
- 浅谈如何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 全职妈妈对婴幼儿成长的利与弊
-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主体意识的培养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一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月亮的心愿》教案
- 《称象》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设计
- 《小伙伴》教学设计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