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德育管理理念的类型

试析德育管理理念的类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德育管理理念的类型

"

论文摘要:德育管理理念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根本认识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更为高级更为宏观的内在意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是德育管理的灵魂。实践中德育管理理念有多种形式,各有利弊,在运用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片面追求。

论文关键词:德育 德育管理 理念类型

德育管理理念是学校德育管理者对学校德育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及其关系的根本认识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更为高级更为宏观的内在意念、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德育管理理念是对德育管理的一种根本认识和价值追求,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我国德育管理理念的类型很多,德育管理者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德育管理理念来指导学校的德育管理活动,实现德育管理的目标。

1功利性管理理念

功利是指功效和利益,功利性管理理念就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伦理观点为价值导向。功利性管理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利己主义的伦理学说理念。但我们所说的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并非指德育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是指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的外在价值,即社会公众价值,忽视教育的育人、育德本体价值。功利性管理理念是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的。在工业社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工业化、都市化、市场化、世俗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概念统

一、集中、规模、同步、竞争、效益、标准化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教育和学校生活。体现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其特征主要有:

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只注重德育的外在功能,看重社会效益。德育的短期行为严重。

第二,德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获得谋生的手段。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为了找到好的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就业机会是学习的直接动机,培养良好的道德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而是社会的需要,(当然社会也需要,但这只是外因)社会需要德才兼备,学校就要按社会需求的模式去培养。所以,“听话”“服从”就成为学校培养道德的标准。

第三,德育管理的方式是同一的、强制性的。在德育管理中主要运用惩罚的手段,激励的方法被忽视。学生就像产品,要生产高质量的合格产品,就必须用同一标准去强制要求,按照工厂化模式对被管理者进行强制性的管理,达到符合社会用人的同一标准。这种管理理念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2本位主义管理理念

“本位主义是一种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思想表现。”本位主义也叫小团体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其主要特征是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全局的利益,一切从自己的小集体、小团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利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德育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秩序的有序性;第二,德育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与德育的对象相混淆;第三,在制度上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不从长远出发,只顾眼前利益。

本位主义的价值理念,使学校在整个德育管理过程中,把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列为第一位,只从学校自身的利益出发,不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德育管理需要有效地整合人、财、物、技能、环境等各种资源,调动各级管理者的积极性。但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投资过程,为了眼前的利益,本位主义者一般不会去考虑的。本位主义管理理念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传播文化、传递人类文明,传递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一切成果和结晶”,而不是为教育者带来利益;忘记了教育首要的功能是育人,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发展,而不是教育者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尤其如此。

3情感管理理念

“情感”一词,常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意义很多。但其科学定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情感及其多种多样的体验形式对人们的行为有着“调节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行为,成为人的活动和各种动作(以及动作完成的方法)的持久的或短时的动机,从而产生追求所提出的和所想到的目的的意向和欲望。”理性固然重要,但理性不能离开情感,离开情感的理性就会失去其效力。规则、规范、制度的制定必须合情合理,当人们感情对立时,理性则常常是对抗的,这时要疏通理性,就需要从感情开始,情通理则通,情不通理则对立;管理的理性,要建立在感情通融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在感情对立的前提下获得理性的认同。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的各种感情会编织成无形的人情和感情网络,形成共同的理性认识和感情纽带,达成默契与共识。在德育管理中必须要尊重人性的规律,以谋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制度的框架里,留有一定的空间,把理和情置于其中,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做到“润物无声”。"

4文化管理理念

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我国教育管理的基石,是我们处理教育工作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实践,形成了一个民族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和共识,这就是文化传统,是文化的底蕴。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一个社会的共识,是民族认同的标记,因而是民族得以凝聚的最大而无形的力量。中华民族讲究和合、宽容,克己、自省,诚信、坚韧等等,这些优良的传统都可以挖掘出来,用到管理之中,使学生在一种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的轻松环境中内化自身的品行,加强身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5服务管理理念

学校的管理理念经历了一个由管制型学校到管理型学校再到服务型学校转变的三个阶段,现代学校应追求服务型学校的理念“管理,是众人的委托,管理的责任就是服务重人的目标。管理是造就别人成为英雄的工作。”从个人和社会关系上讲,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人的集合体,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个人。所以,人人要为社会服务,人人又都在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就是为自己服务,在社会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成为现代社会人所倡导的理念。服务是从平等的角度所表现出来的慷慨与援助,每个人既给予又得到,又教又学。在服务的行动中,建立了与他人的平等关系,用团结代替了利己主义。服务就是尊重、关心和奉献。服务反映了我们对自己真正本质的认识和接纳。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希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人性,就在多大程度上投入服务的行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用平等服务滋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民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责在师儒。”学校教育是成就人才的教育,兴贤育德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学校德育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管理理念是管理的灵魂,是管理的精神,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必须高度认识德育管理理念的重要地位,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管理,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双休日大扫除——拖地
浓浓的父爱
我的小房间
钻树洞
我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小蚂蚁听故事
摘草莓
第一次帮妈妈做家务
元宵灯谜
下军棋
成绩考差了
拿报纸
读错字,真丢脸
放风筝
难忘的除夕
个人研修工作总结
镇党委副书记挂职工作总结
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环保系统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煤炭局党委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银行信贷员个人工作总结
校长2011—2012年个人工作总结
党课学习个人总结
2011年老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2011年施工工作总结
中学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石油钻井工作总结
2011年援建个人工作总结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合作技术创新项目评估研究综述
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关于家族企业:“继承矛盾”及其解决机制
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发展战略探讨
战略价值链分析方法与项目评估中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从德隆的失败探索对公司战略管理的借鉴作用
集团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论利基战略-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战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继承问题研究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论个人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
突破决策瓶颈和盲点的途径选择
听特级教师薄俊生《掌声》后有感
爱是人类最好的语言──《掌声》教学案例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和孩子们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让情感充满课堂──特级教师簿俊生执教《掌声》赏析
向《掌声》道谢
《掌声》教学实录
教材解读很到位,课堂实施不到位──评瞿茂森老师的《掌声》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掌声》教学片段与分析
启导自主读悟 “掌声”心中永恒──《掌声》教学设计意图说明
单字组词 连词成句 聚句为篇──《掌声》识字教学片断
《掌声》写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