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5
谈德育管理者的德育观
"
[论文关键词]德育管理者 德育观 基本素质
[论文摘要]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管理者常常是学校德育的实施者。德育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科学的德育观和一定的基本素质,包括德育意识、德育能力、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才能真正地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管理者应具备德育社会观
德育区别于智育。德育的难点在于德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无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德育社会观,要求我们从所处的时代大背景上去观察各种德育现象,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去思考对策,坚持德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把握青少年思想起伏变化的轨迹,审时度势地加以引导,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进取。
二、德育管理者应具备德育功能观
学校德育从根本上说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它既要根据祖国和社会的需要培养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又要完善人的本质,培养良好的人格个性,以满足青少年思想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学生具有符合四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同时,通过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内心世界,使他们的心理结构更趋完善、人格更趋高尚。这两个功能是相辅相成的。树立全新的德育功能观,会使我们进一步解放德育改革的思想,在继承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内容,创新方法,使学校德育更贴近社会,贴近青少年自身。
三、德育管理者应具备德育素质观
在职业教育阶段能否为青少年打好做人的良好基础,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着他们一生的幸福。对于那种脱离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形式主义,只重说教不重养成,不注重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的种种做法,必须认真扫清。我们必须把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提高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上来,切切实实地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四、德育管理者应具备德育层次观
学校德育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在目标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党员、团员、一般同学),区别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内容上,要体现每一个教育内容,规范要求,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层次顺序;在方法上,既要组织安排统一的活动,又要分别不同层次,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政策上,还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宣传提倡的,哪些是要求做到的,哪些是适应今天的,哪些是为了明天的。只有处理好上述这些关系,才能发挥德育的多层次功能。
五、德育管理者应具备辩证的学生观
德育管理者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搞好德育改革至关重要。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地位具有两重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而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同时又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正确的学生观是:一方面视学生为德育的客体,在工作中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注意研究学生的思想变化,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可行的教育对策;另一方面又把学生视为受教育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我第一次吃榴莲
- 拿皮球
- 《龟兔赛跑》新传
- 蚂蚁运粮食
- 游雨花台
- 我做了一个梦
- 大雨点和小雨点
- 我是一只迷你蛛
- 祝妈妈节日快乐
- 我的梦想
- 游动物园
- 我的小白兔
- 看图说话
- 今天我玩电脑
-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构建
- 浅论美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述评
- 关于世界教师专业化运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 浅析国内外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现状的调查
- 关于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过程管理研究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启迪
- 浅析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 试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
- 论如何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实效性的思考
- 边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析及培训设想
- 关于教师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策略构想
- 精心打造教师教育基地力推进一流教育学院建设
- 教师教育研究的“少”与“多”
-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局部解剖学教学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
- 《看雪》教案
- 《匆匆》教案
- 《四个太阳》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