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7
论唯物史观是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1)
摘要: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观使我们对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从天国降到人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一步揭示了人和社会的基础在于劳动。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的提法,生产劳动对人类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和地位及其领域作出了规定,不仅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而且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异化;生产;劳动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可以是结合当前的劳动发展的现实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也可以是检讨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目前大多数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论述都是从第一个角度出发,重新解释什么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到底是活劳动还是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私营企业主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等,并且有了一定的成果,这是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笔者以为,从哲学即唯物史观的视角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或许是最根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其次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劳动价值论中的生产劳动概念就是对人类历史原初性的社会存在的概括和描述。而活劳动则是对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经济学表述。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到异化劳动理论,再到生产劳动,直至找到创造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不仅找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的创立,而且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4年4—8月,马克思为了解剖市民社会,在巴黎系统地研究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著作,写下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以下简称《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资本、工资以及利润、地租的形式和本质特点,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人和社会的基础在于劳动,把劳动规定为人的本质。马克思很重视黑格尔的劳动观,认为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就表现在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人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马克思严正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说他“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劳动观的神秘外壳,使人、人的活动、人类历史恢复了作为客观存在和现实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在资本主义社会,人通过异化劳动不仅产生出作为异己的、敌对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生产出其他人同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生产出他同他人的关系。马克思通过有异化劳动的分析,从人与物的关系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并指出:“经济的异化则是现实生活的异化”,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马克思把异化劳动看作是一种社会关系,论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揭露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阶级对抗关系。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手稿》中,马克思把物质生产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来,从而加深了对市民社会本质的认识。认为生产决定社会的一切方面,决定国家和各种意识形态。“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指出:“我的普遍认识不过是以现实共同体、社会存在物为生动形式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形式,而在今天,普遍意识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并且作为这样的抽象与现实生活相敌对的。因此,我的普遍意识的活动本身也是我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理论存在。”还说:“作为类意识,人确证自己的现实的社会生活。并且只是在思维中复现自己的现实存在,”这就是说,人们的类意识即把人作为类的观念,无非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反映。
马克思这时的异化劳动理论关于“人性复归”、“人类解放”的思想还尚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异化劳动理论还带着浓厚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色彩,是不成熟的社会历史观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以承认有一个理想化的不变的共同的“人的本质”为前提,并把这种“人的本质”作为衡量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标准。但是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却不象黑格尔那样,讲的是绝对观念的异化,也不象费尔巴哈那样讲的是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异化,而是基于对“经济事实”的分析,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人关于毛泽东经济伦理思想新探
自然资源价值的劳动价值论解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雨
- 美丽的小西湖公园
- 台灯
- 我的篮球服
- 我
- 大雁塔音乐喷泉真好看
- 蝉
- 庆祝生日
- 摸老虎屁股
- 吊扇
- 夏天的色彩
- 时钟
- 我和妈妈去商场
- 参观世界八大奇迹馆
- 坐火车真好玩儿
- 关于热水器的意见征询范例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简明易懂,适宜口播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猜谜式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外的代表主张
- 广播广告文稿要言中有画
- 确定广告策略
- 设计调查问卷应避免的问题
- 广播广告文稿要设计一个好的开头
- 确定广告媒介
- 广播广告文稿类型的直述式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之国内的代表主张
- 广播广告文稿的写作
- 设计问卷题型的方法
- 广告策划书的撰写
- 广播广告文稿写作时要多用设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段
- 谈《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1)
- 对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1)
- 关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切勿进行置身事外的研究(1)
- 元杂剧演述体制中的说书人叙述质素(1)
- 明清女性接受视野中的《牡丹亭》(1)
- 由当前古筝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1)
-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1)
-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 浅谈“三段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1)
- 浅析视唱的技术处理(1)
- 西方声乐音乐一瞥—从格列高利圣咏到清唱剧(1)
-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1)
- 采风观念的异化(1)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3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1
- 《酸的和甜的》教案3
- 《日月潭》教学设计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
-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2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