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回眸与理论思考(1)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回眸与理论思考(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8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史回眸与理论思考(1)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转变,同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也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就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中所产生的三次历史转变和形成的主要理论成果及其历史进程中的内在逻辑问题做一些基本的回顾、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改革开放 历史转变 理论成果 内在逻辑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绩。在取得这些巨大历史进步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过程中,经过我们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实践, 实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同时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和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最大的历史遗产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的三大历史转变及其意义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在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当然,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的各个转变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而其中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以下三次重大历史性转变:

(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在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指引下,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为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吸取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明确提出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开始了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等,改革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着我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历史转变的最终成熟。党的基本路线以法律的形式将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写进了党的章程及国家宪法,最终实现了这一历史转变的法律化、制度化和权威性。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转变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是重新启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和基础。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这一历史性转变,就谈不上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不会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局面。

(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建国后的建设实践证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已经与当时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需要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明确了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后,我们党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和模式,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我们党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在广泛吸取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实现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历史转变。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它能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能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我们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成功实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基本形成。如果我们不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改变传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很好地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难有出路。因为经济是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搞不好,社会主义的大厦就不会稳固。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成功确立之后,其它一系列的相关的改革问题,如政治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医疗和住房的改革乃至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等等也就有了相应的依据可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注入了巨大的能量,国民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后来的经济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三)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

我国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具体的历史和实践条件的制约,尤其是传统发展观念本身的局限性,我国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主要是促进了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而在经济整体素质和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方面并没有实现明显改善,我国在取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例如: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等。尽管早在1981年我们党就提出了要探索经济建设新路子的任务,并于1995年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但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压力问题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是越来越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

在新的历史挑战面前,中国面临着必须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历史新课题。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这个重大问题,成为新时期指导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现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的历史转变。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周年论文

从市场发育透析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残酷的竞争
投稿的风波
神奇的钟
依依故乡情
初学跆拳道
交通安全
我教老妈学唱歌
洗碗风波
童年趣事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情系硝洞湾
人生
一件难忘的事
生活告诉我
挑战挫折体验成功
浅析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探讨
试析职业院校语文考试改革
试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互补结构的办学思路
试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实施途径及机制保障研究
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试析闽台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职院校案例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
简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有效性研究
试析美国社区学院的功能与使命对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启示
简论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论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试析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浅析大学生假期社区法律服务实践环节的设置及运行机制
试析澳大利亚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试论新时期高职经管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分析
《济南的冬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济南的冬天》基础知识训练
冬天
北平的四季(节选)
《济南的冬天》多音字辨析
《济南的冬天》典题例析
济南的秋天
冬天之美
《济南的冬天》重难点突破
《济南的冬天》问题探究
《济南的冬天》同步达纲练习
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
白马湖之冬
花草
《济南的冬天》课文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