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

浅谈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浅谈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培养

论文摘要:网络诚信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的一个主要内容,对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诚信意识具有必然存在性、现实存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网络诚信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管理强化这三个途径入手,通过提高信息素质、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的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体系。

近年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大家普遍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富强兴旺。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较好的诚信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诚信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网络诚信是网络环境下彼此以诚相待、相互信任的一种社会风尚,是社会诚信的一个特殊内容,它的培养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诚信培养有极大的影响。

一、网络诚信意识概述

1.网络诚信意识的必然存在性

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依赖性,决定了网络诚信的必然存在性。在许多人眼中,诚信与网络社会有着生而有之、无法避免的矛盾。他们认为:网络社会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虚拟性是网络社会的特性;如果这些虚拟性不存在,那么网络社会就失去了其魅力所在,也就无法发展。这些理论表面上看是没有缺陷的,但是它们忽视了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依赖性这一重要因素。网络社会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构造者是活生生的现实人;网络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在于其社会个体的行为活动,这些行为活动的主体同样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人;并且,网络社会的在线活动依赖于现实社会提供的一定的物资条件和信息资源。这些依赖性充分表明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同样需要诚信意识。

网络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同样需要诚信意识。网络社会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实质依然是人类社会。在网络社会存在的个体和现实社会中的一样,是人,在网络社会中发生各种关系的也依旧是人。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与发展,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诚信意识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与人相处、交往的一个基本保障。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从根本上发生扭曲,影响其发展,更谈不上前进。所以在网络社会这一独特的人类社会形态中,诚信意识也是必然存在的。网络诚信是网络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网络社会健康发展,也为网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

2.网络诚信意识的现实存在性

目前,对网络诚信最为关注的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的门户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已开始了有关的商务运作。他们对在其网站上进行电子交易的用户,提供了有偿的网络诚信评估和宣传体系,目前已经有近300家企业在该网站注册、使用,同时用实际的贸易交往不断提高自己在这个虚拟网络中的诚信度。相信随着网络社会的更广泛扩展,网络诚信将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3.网络诚信意识的特殊性

网络诚信意识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诚信意识,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诚信意识有相当大的不同。网络社会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之中,它的成员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独来独往。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使得网络社会的成员不可能像在现实社会那样将自己的个人情况诚实地告知他人。网络社会又是一个新兴的、开放的社会,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体系,这使得网络诚信缺乏舆论监督。可以说,网络社会的诚信绝大部分是靠各个网络社会的个体的自我约束来实现。因此,相比较而言,网络诚信比现实社会的诚信内容较少,范围较窄。要求较低。有学者提出,网络诚信是指网际交往中要以诚为本,讲究信用。笔者认为,网络诚信不仅包括网络交往方面,还应包括不凭空捏造、传播虚假信息,不恶意占用他人网上的电子资源等。

二、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必要性

虽然大学生们对网络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远远高于社会其他群体,但他们关注和了解的往往是网络的技术和应用,对相应的网络道德了解很肤浅,对于网络诚信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大学生们崇尚网络,向往网络世界,他们通过网络感受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获得各种信息;他们通过网络充分展示自己的自主性,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风采,跨越时间、地域的影响,结交各种朋友。此时的大学生们虽然精通网络知识及技能,却缺乏相应的网络道德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力差,容易放纵自己的网络行为,丧失道德感。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沦丧的实例日益增多。调查表明,有31.4%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诚信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它使得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大众相互信任,并受其约束,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那样,网络社会的诚信意识对于网络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加强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大学生们是网络社会的主力,对他们加强网络诚信的培养就更为重要了。

三、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形成的原因。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在于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学校教育的不全面。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高等学校并非处于“真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环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是很大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失信行为泛滥。假冒伪劣充斥市场,盗版,假证件、假文凭、假信息;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骗税;合同违约,商业欺诈,欠债不还,三角债、多角债,逃废银行债务;财务失真,做假帐、搞两本帐;假数字、假政绩、报喜不报忧,“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失信现象,对大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认为失信是一种可以被原谅的、不严重的行为。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部分大学生们的网络诚信意识严重缺乏,甚至以网络欺骗为乐。

2.家庭教育的空缺

中国人历来就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子孙贤则家道昌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可是,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却独具特色。他们出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生活的重心。这些特殊的背景,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受到的家庭教育十分宽松。虽然父母希望独生子女们个个成才,但也为他们包揽太多,很多父母在子女上大学以前的要求简单到“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一切怎么样都行”。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很多大学生们的社会生存、合作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包括网络诚信意识就更无从谈起了。

3.学校教育的不全面

学校教育应该是一种多方位的全面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需要把现行的诚信、民主、平等等时代精神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学习上弄虚作假,写论文东拼西凑,做实验“调整”理想数据,编造理由“逃课”,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生活中不注重信誉,以虚假的面孔出现于网络虚拟空间,甚至进行网络诈骗,假期社会实践鉴定造假,“美化”就业材料,在与用人位签订就业协议时既盲目又随意,“今天签约,明天走人”等等。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大学中学,都要对教育学生做人给予更多关注,特别是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真与诚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任务”。

四、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三个途径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加入有关网络诚信方面的内容,使他们对网络诚信有正确的认识,了解诚信观念在网络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网络给大学生诚信意识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诚信教育活动,如知识讲座、征文、论坛、辩论等活动,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诚信观念;利用各种网络教育的手段,如建立相关的网站,开设相关的栏目,在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系统平台上加入网络诚信教育的内容等,从而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网络诚信水准;增加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统一起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诚信道德,抵制网上失信思想的侵蚀。"

其次,加强舆论引导。在进行专业教育时加入相关的网络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和接受网络诚信意识;充分利用各种第二课堂的活动,抓住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网络诚信意识的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使大学生们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诚信意识;教师要言传身教,通过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网络诚信的道理。

再次,加强信息化校园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在建设信息化校园的过程中,仅仅关注技术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已经存在的各种网络失信的现象,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笔者认为,加强这方面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对高校BBS的管理。高校BBS讨论区是大学生进行网上信息交流的一个主要渠道,大学生们对高校BBS的关注度很高,他们通过各高校BBS进行校内、校际信息交往,通过BBS,不仅进行技术、学习的交流,还进行很多人生、哲学、意识等的交流。加强对高校BBS的信息管理,有利于从管理的角度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全国有些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北京大学专门组建了一支“网上监督队”,注意加强网上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并在必要时实行24小时监控。

2.培养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两个主要方法

首先,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帮助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认识:确保自己发布、转发的信息真实、可靠。信息是网络中存在的资源的表示方式,是网络社会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的分散性,使得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在网上发布信息时随意捏造,添油加醋。网上信息多而杂,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并存,使人很难辨别真伪。大学生们的社会阅历较浅,判断力较低,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远远不够,很容易被那些虚假的信息蒙蔽。有些大学生对网上的信息不加分析,只是觉得新奇有趣,就转发给自己的网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少数大学生也染上了这种恶习,在网上发表过激言论,散布各种谣言,发表不健康文章,对某些老师和同学进行人身攻击,有的甚至对我国的政治民主问题进行歪曲和抨击。这些行为,给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不稳定因素,破坏了校园文明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确保自己发布、转发的信息真实、可靠。

其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网络交往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做到诚实可靠,讲信用。网络交往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限制,弥补了传统交往方式的不足,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快捷性等独特的优势。但它也有很多负面因素,如安全度下降,可信度降低等。这使得正式的人际关系难以存在和维系,从而使交往个体容易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最终影响网络社会的交往。由于网络交往的不规范性和不安全性,使得大部分大学生把“使用假个人资料作为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以此为借口将自己在网络交往中的不诚信行为合理化。调查显示,50.6%的大学生认为“在QICQ与人聊天时说假话是不道德的,”是对此持反对态度的(25.5%)的近两倍;但同时,又有55.7%的人认为“在QICQ使用假个人资料是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对此持反对态度的(18.4%)的三倍。这些现实情况表明,大学生们对网络交往中的诚信意识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畸形,他们在网上隐姓埋名,任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随意捏造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这些会慢慢地影响到大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社会责任感必将对将来的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对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意识诚实交往,真诚面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鲁西西外传》后感
给同龄人的一封信
虎兄虎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给丛飞叔叔的一封信
美丽的日照
《八路军》观后感
一心为人民,甘愿做“傻子”
给虎哥的一封信
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听《流泪的花季》有感
读《母亲》有感
给老师的一封信
让安全健康和我们同行
读《居里夫人》有感
关于农业院校机械专业研究型教学初探
试析“城市经济学”的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试析电子竞赛与高校电子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
关于语篇理解认知语境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试论职业标准的电工实习课程研究与实践
简析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之学生管理的思考
试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简论在高校办公室工作中践行北京精神
试论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关于教学型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试析土建类专业“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关于现代大学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析
试析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局限与拓展
试析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可怜求生,微笑死去──《卖火柴的小女孩》案例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作文教学设计
抓住重点 读议结合 落实目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不如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段及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理念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