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基层央行对外统计数据采集与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金融统计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尤其对外统计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工作能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银监分离后,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对金融统计工作效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要求更高,统计数据的运用范围也更广,使对外统计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较好地发挥对外统计数据采集和运用功效,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金融经济;金融统计;数据采集;运用
一、基层央行对外统计数据采集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采集统计数据困难,数据质量不高 2.数据真实性、完整性难以保障。国家统计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向被调查对象采取数据,并依法确保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央行对外采集统计数据属于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被调查单位没有法定义务向基层央行提供经营数据,即使提供了数据,其真实性、完整性也难以保证。
3.调查样本数量较少,代表性不强,增扩或调整调查样本困难。企业景气调查24个样本单位、物价调查13个样本单位、汇率波动承受力监测4个样本单位与某市约4.9个工商企业相比,样本比例偏低,代表性不强。为提高样本代表性,就必须增加或调整样本。但增加或调整样本的工作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基层央行与企业没有任何行政或经济的约束力,人行调查部门只有依靠企业的开户银行,通过开户银行出面协调,企业才会勉强答应成为调查对象。
4.各类调查样本重复现象较普遍。5个由基层央行业务部门直接实施的统计项目涉及44个样本,其中有8个样本重复。有2个企业需要向基层央行3个部门提供4个项目数据,有2个企业需要向基层央行2个部门提供2个项目数据。由于不同时间、不同部门、不同调查员向企业采集相同或不同的数据,重复的调查,使监测企业调查员意见较大,直接影响其配合采集数据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拒绝配合采集数据的现象。
5.采集数据的部门较多,项目较杂。目前,基层央行主要有3个部门6个项目向外采集统计数据。其中,除民间借贷利率监测委托国家统计局某调查队调查外,其它5个项目分别由调查统计、货币信贷和外汇管理3个部门直接实施。
6.采集数据报酬不一致。基层央行6个对外采集数据项目中有4个是付费项目,分别是:调查统计部门的企业景气调查、企业商品价格调查;货币信贷管理部门的民间借贷利率监测;外汇管理部门的出口换汇成本监测。而其它2个项目则是无偿的。
(二)对外采集统计数据运用效果欠佳,分析质量不高
目前,通过对对外采集数据的整理、分析,基层央行形成的材料分别为:进出口企业家问卷、工业景气企业家问卷、企业商品价格等3个调查分析报告,以及企业对汇率波动的承受力、利率、重点进出口企业等3个监测报告。由于对外统计调查样本小,代表性差,数据准确性有限的现状,基层央行调查员处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爱
- 我的自画像
- 我想让妈妈的腰不再疼
- 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 我最担心的人
- 母爱真伟大
- 家人的爱
- 良心自问
- 感受父母的爱
- 我最喜欢的人
- 唠叨的妈妈
- 我的房间
- 我最感谢的人
- 家乡的梨树地
- 我最怕的人
- 党员先进性剖析材料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剖析材料
- 2004入党思想汇报 5
- 党的先进性的三大基础
- 2003入党思想汇报 3
- 警示教育活动自查材料
- 思想小结—学习“三个代表”
- 思想汇报—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
-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来龙去脉
- 党的先进性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关联
- 2003入党思想汇报 2
- 业余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有2篇)
- 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汇报
- 作风纪律教育查摆剖析材料
- 关于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发展探析
- 试论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 从“凡客体”流行看病毒营销发展趋势
- 简论人际交往.话语得体.语用距离
- 让语言释放生命魅力
- 我国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分析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 琐议语言与形体的基本功训练
-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 胃药市场销售状况及营销浅析
-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基础
- 关于毛泽东“健康第一”思想的现实意义
- 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
- 论旅游产品投入期市场营销策略
- 《找骆驼》教学设计之二
- 《荷花》第一课时
- 《荷花》
- 《一面》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一
- 《翠鸟》
- 《画杨桃》教学设计之三
- 《赵州桥》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荷花》的教学设计
- 《赵州桥》课堂教学评析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综合资料
- 《女娲补天》教学札记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