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对高职专业设置趋势的思考

关于对高职专业设置趋势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对高职专业设置趋势的思考

"

论文关健词:专业设置 变革 社会发展 规范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专业设里的原则和近年来的变革.论述了高职专业设里的现状:存在着就业市场严峻.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认证.带有盲目性等问题并指出专业设里将朝着规范、理性、科学的方向发展。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社会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一、商职专业设置的原则

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的一般指导思想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在专业设置中尤为注重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与它主要培养研究型、设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契合的。相对而言,高职教育专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较之研究型、设计型人才,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有着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此、在专业设置的原则上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和调整。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调整老专业。

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些专业的设置不完全是针对某个特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而是根据技术领域来设置的;二是有些专业是针对一个行业岗位,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的。但即使是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也要考虑其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除了上述两个基本的原则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应根据现代经济和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科交叉与复合来设置专业。由于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是综合性的,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一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事实上,随着现代生产、科学研究和技术中综合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技术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内涵不断丰富、持续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己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高职教育也要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二、近年高校专业设置的变革

三、高职专业设置的现状

随着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高等职业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高职专业设置方面提出要摆脱传统高等专科教育按本科学科模式设置专业的做法.强调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同时把专业设置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学校.学校通过企业调查、市场分析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等措施.努力使开办的专业面向市场但因缺少统一规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等原因,这些举措虽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部分院校专业的行业特色明显.但其毕业生就业市场严峻我国高等职业学院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原行业所办的专科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这些学院开设的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其中有些专业还是学院的传统专业和特色专业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用人制度的改革,有些传统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就业前景不佳、市场供过于求、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其中部分专业的招生情况从一开始就不很理想。"

2.专业设置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认证专业的设置缺乏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就业市场前景分析不充分.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市场需求预测缺乏足够的依据.这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从专业的提出到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利用收集到的有限资料“闭门造车”.而很少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新设专业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同时.因近年高校大量扩招.高职招生录取分数线较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再加上有的学院实行自主招生.专业招生又取消了文理科限制.因此生源对象较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有些学院的专业教学计划基本上是参照其他高校的教学计划设计的.较少考虑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专业教学计划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不得不在教学中频繁改动。

3.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数量上贪多.不顾学院现有的办学条件和生源对象。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现有的办学条件.盲目争办热门专业.专业建设缺乏总体规划.或规划不够科学严谨.专业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不明确.专业的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学院在申报专业时往往在文字材料上下功夫较多.却很少在办学条件方面做文章.申报的专业明显存在师资、实验实训设施、经费等教学条件方面的严重不足.甚至是“三无”专业。

4.专业设置的跨度较大.相关性差,不便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调配使用有些学院设置的专业既有服务于本行业的专业.又有面向其他行业的专业.既有文科类专业.又有工科类专业。其中有些专业.特别是不同学科和不同行业的专业.因其跨度大,相关性差,不便于学院现有的有限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合理调配使用。因此,要尽可能在学院现已开设的专业类别内发展新的专业.并根据学院办学条件的改进和完善稳步地、有重点地发展其他专业类别的专业,以便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5.专业名称混乱.专业内涵不明确。由于专业设置权在学校.加之长期没有统一的高职专业设置目录.也出现了专业设置,别是专业名称在地方乃至全国意义上的混乱和专业内涵的不明确。同时.由于缺乏严格的评审程序,使得专业名称不规范,概念不准确.有的甚至直接采用按学科分类的普通本科的专业名称.也有的采用社会上作为短期技术培训的培训项目名称。

四、专业设置的趋势

2.专业设置将更加贴近就业市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2003]6号)中指出:“在年度招生计划安排中。对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应严格控制或减少招生规模。从2003年开始,对连续三年本、专科7月份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本地区平均就业率的高校.控制其专业总数,每增设一个新专业的同时,撤销一个旧专业。引导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进一步指出:“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的专业,应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专业应予以撤消”在已经开始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已将录取新生报到率、学生双证书取得率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测评内容之一。

3.专业设置将更加理性与科学。专业设置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由劳动力市场决定的需求因素:第二,由教育市场决定的供给因素:第三.由学院办学条件决定的教育资源因素。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学院的专业设置各学院在专业设置时都将考虑这些因素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同时,各学院也将更加注重创建和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更加注重专业内涵的改造和专业调整:更加注重就业市场的需要。进行灵活多样化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专业设置必将由过去简单追求专业数量增加到注重专业数量、结构、质量并重.使之协调发展。

总之,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只有依据劳动力市场对各职业的劳动者及专门人才的需要和学院教育可能提供的培养类型来设置专业,才能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持久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大自然的神奇
乐在其中
争吵
我爱家乡的黄桃
喜羊羊与灰太狼——头条新闻
摸蛤喇的趣事
暑假生活趣味多
我的一家
暑假生活真奇妙
借钱
抓蛤喇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读后感
活泼可爱的小黄猫
第一次坐过山车
一次拔河比赛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文化的根与花——谈儒学的“返本”与“开新”
论风水观(术)对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权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大学》早出新证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
荀况行年新考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宪法监督司法化(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社会主义宪政(1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未经深思的民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山雨》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第一课时)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观潮》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新型玻璃》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说明
《麦哨》教学设计
《小英雄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