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数学教师如何使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
"论文关键词:课堂语言 生动 优美 流畅
论文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生动、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能使数学课生气勃勃、妙趣横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直线这个概念时,说:“同学们,你们可以把直线想象为黑板边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它可以穿过峰高谷深的大山,重峦迭嶂的高原,刺破气层星球,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讲得可谓生动、优美、流畅,直线这个原始而又抽象的概念,便深深地映人学生的脑海中。
运用生动、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假若我们数学教师以呆板的眼光看待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用乏味、干瘪的课堂语言去解释概念、阐述定理,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一味平铺直叙,学生听起来必然是味同嚼蜡、枯燥乏味,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倦的情绪,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准确、科学的教学课堂语言的基础上,一定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流畅的课堂语言讲授知识,让学生听起来既感到清楚、透彻,又觉得富有情趣。把本来平淡的教材,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数学课生气勃勃,妙趣横生,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在不失严谨、准确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语言生动、优美和流畅呢,笔者结合心理学和自己的体会,从四个方面作肤浅的论述。
一、严谨的思维是课堂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实现。一个人如果思路混乱不清,不合逻辑,他说出的话无疑将会是杂乱无章,漏洞百出,没有条理,使人不知所云。这样的语言何谈生动、优美和流畅。尤其是数学教师,思维稍有不慎,其课堂语言不仅不会使人感到生动、优美和流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准确、不科学、不信服。我们虽然提倡数学课堂语言应简洁、清楚,但这是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的思维基础上而谈的。美,首先应该是真。因此,严谨的思维是数学课堂语言生动、优美和流畅的基础。
二、比喻是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重要方式
三、真挚的感情是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源泉
生动、优美、流畅的语言之所以令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通俗易懂、准确无误和使人信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源于讲话人情感的动人程度。若一个人讲出的话不带感情的烙印,那么他的语言就是呆板、生硬的。数学自有数学的个性,它没有文学式的多愁善感,没有历史中叱咤风云的气概,没有地理中的异国风情等,但它有简洁、明快的色彩和强烈的内在美。所以数学课堂语言应该给人一种严谨、朴素中见生动的美感。
数学课堂语言应该渗透进何种情感呢,
1、教师在课堂语言中应该渗透进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师爱是一种无私、博大的爱,一种道德的力量及教师崇高美的形象,也是教师打开学生心扉的关键。情之所至,顽石为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倾注对学生的热爱、关心、理解,便能激发起学生爱数学的火花。充满亲切韵味的数学课堂语言,将会使学生感到犹如小溪般柔美,宛若清泉般甘甜,这就是感情给语言增添的魅力。反之,倘若学生觉得教师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在那里完成任务,学生的心会凉了,给掌握知识带来难度。同时,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责任心,讲课时杂念不断,便会信口开河,不合逻辑。这对思维严谨和逻辑推理严密的数学,会造成很糟的后果。
2、仅有师爱是不够的,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要浸透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炽热之情。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有热爱之情,在课堂上,就会象一个人讲到自己喜爱的东西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不能自己,津津乐道,情表于言的兴奋精神,会禁不住地运用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和有趣的妙语,去揭示数学的抽象概念和深奥的道理。因此,爱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与严谨的思维,切贴的比喻相结合,溶融在数学课堂语言之中,就能使数学课堂语言日趋生动、优美和流畅。
当然,没有足够数学知识的数学教师,正如没有走进花园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真切地评味到花的迷人芳香的,所以数学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四、必要的训练和修养对达到语言生动、优美、流畅的至关重要
伟大博学家费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论理之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与修辞使人长于思辩”。因此,数学教师要使课堂语言生动、优美和流畅,就需要在平日里,从多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注意阅读一些文笔优美动人气势酣畅淋漓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流畅的散文、诗歌,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些语言精华的涓涓细流屯积起来的宝库,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语言不断地从中汲取养份,使之日臻完善。一个数学教师,除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切实加强语言基本功的锤炼,注意讲究授课艺术,才能把课讲得既生动形象,又丰富多彩。由此我们看到:一堂生动、优美和流畅的数学课堂语言,是离不开教师严谨的思维、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教师对数学以及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建立在数学教师一定的语言修养和必要训练的基础之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酸酸甜甜话军营
- 海底探险
- 有一件事,让我想起就快乐
- 放风筝
- 家庭趣事
- 我爱秋天的色彩
- 劳
- 遵守交通规则,享受平安与和谐
- 我的爱好
- 国庆游园
- 烈日下练就钢筋铁骨
- 第一次叫明星签名
- 珍贵的礼物
- 实小“百变人”
- 大采摘
- 关于以和谐的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 试论生物课堂提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 基层单位档案交接工作之我见-档案管理论文(1)
- 浅议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 谈知识产权审计
- 关于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开放的物流-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议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 试析清产核资审计工作的审计要点
- 关于重视概念学习夯实数学基础
- 论“鞭子效应”与企业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论文(1)
- 关于用现代教育学理论 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 探析日本物流发展及其启示-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我国社会化物流体系的构建-物流管理论文(1)
- 浅谈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在山的那边》有关资料
- 《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 立足文本,解读《在山的那边》
- 《在山的那边》写作背景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参考资料索引
- 《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三得
- 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 成功物语(信念篇)
- 面对挫折使你更成熟
- 童心与天气──浅析《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虚假探究
- 《在山的那边》课例分析
- 缺乏人情味与折射独立精神──《走一步,再走一步》细节蠡测
- 《在山的那边》说课设计
- 九个做人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