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2

浅谈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研究

"

论文关键词:活动教学 德育 策略

论文摘要:活动教学在当代教育中成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它的运用使教学更加开放、灵活,更能体现人性的关照。文章讨论德育应该怎样很好地运用这一教学思想和形式,来实施怎样的策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达到德育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道德教育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缺乏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致使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打破在德育中也采取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成为必需。

一、活动教学理论思想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与本质

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险、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它主张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和谐发展。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在于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它对一切形式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二)活动教学的历史背景

活动教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卢梭,他的自然教育观可以说是活动教学最早的萌芽。他从自然教育理论出发,反对从书本中学习,主张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身体锻炼、劳动、观察事物等行为获得经验、吸取教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也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应以儿童的活动为基础。德国赖伊基于“行动教育学”的理论,反对赫尔巴特以获取书本知识为主的教育理论,主张以活动为教育的基础,认为感觉、活动是构成意识及获取知识的根本条件,应当特别注意活动性的课程。美国杜威对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在“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原则指导下,坚决反对学科教学,主张活动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获得个人经验。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倡导设计教学法,把活动教学进一步具体化了,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制订活动计划、执行活动、评价活动效果。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学改革为后来的活动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教学的特点

首先,活动教学是一种倡导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宗旨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人的发展,超越了狭义的“活动”概念,突出了对主体意识发展的追求。因此,活动成当代教育体现人本化思想,充分表现人的本质的重要的教学思想和形式。其次,活动教学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其各方面的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学在客观上弥补了以往教学的弊端,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探究精神得以彰显。由于活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活动的和谐性,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第三,活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教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师由命令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静听者变为参与者,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中得到启发,不断丰富、完善活动内容和计划,师生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四,活动教学是各种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不单纯局限于学生外显的活动,即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和感知活动,还关注学生的内隐活动即思维活动。既增加了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又促使内外活动及时转化;既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其创造精神。"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

(一)学校德育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学校德育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做法,在内容上注重政治要求、思想信念而忽视道德规范,把政治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德育成了政治的附庸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的价值。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奉行社会为本的教育思想,德育理论以社会需要作为论辩的逻辑起点,过于注重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育内容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二)德育的某些内容脱离实际

一是由于德育教材部分内容滞后老化,只是死板地谈一些陈旧的、脱离社会现实的东西,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致使学生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育内容产生怀疑,也不能将社会需要有效地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二是德育的某些内容不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需要。道德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如果德育内容的设置脱离学生成长实际,忽视学生的精神满足和心理需要,不能有效回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交友、择业等现实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疏远、不信任感,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主体意识缺失和学生主体性失落

反观我们的学校德育,一方面,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行为规范、德育大纲等内容条目而进行,教育者不过是传递社会要求的传声筒,淡化甚至是忽视了教育者的主体意识,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德育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忽视学生对自己负责;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而忽视学生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的培养,学生主体的德性没有得到主动、积极的张扬。

(四)德育方式、方法不科学

德育方法单一和简单化,使得学校德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如果将复杂的德育过程简单等同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对学生个人的“管束”,忽视学生日常在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多样化的道德实践,道德规范就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信念,也就人为地削弱了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三、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原因

(一)德育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学方式的改变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机械刻板、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德育方式静止僵化、墨守成规,缺乏针对性;德育方法存在误区,灌输多,引导少,思维单向。而在德育方法上只是采用灌输的方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理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的内容,造成德育缺乏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太远,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学生难以产生道德体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因此,必须采取一种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教学形式来弥补灌输式德育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二)德育中的活动教学,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本质

活动教学运用于德育中,能够反省传统道德教育的基础,避免过多地灌输说教,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

(三)德育中的活动教学,能够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

认知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道德和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行为训练,也不是情感的激发,而是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推理以及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但是仅仅是知识和认知能力的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太注重道德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其实是一种实践的教育,一种情感的教育。而活动教学由于具有活动的特点,因而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使道德教育能够回归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发展。

(四)德育中的活动教学,体现了道德的发展性

把活动本身作为目的,其深刻的内涵在于认定道德、道德生活本身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发展的而非静止的。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道德标准都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同,任何道德价值都向未来开放,向变化发展开放。把道德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实践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

(五)活动过程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价值

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态度、情感、能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责任心等个性品质的培养都是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的。实现的程度与水平如何,取决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选择与发展机会。因而,活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活动结束获得某种有形的结果,而体现在易被人们忽视的过程中。活动教学将教育目的蕴于活动过程之中,不只是看重学生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完成作业的优与劣这些有形的结果上,而是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注重学生对过程的主体眭体验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注重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更多机会、更大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也正是道德的要义所在。

总之,由于道德内在的实效性低下,不能满足社会的道德要求,使受教育者的道德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德育进行改革,而方式之一就是对德育方法的改变。活动教学有着诸多的优点,有利于改变学校德育实效性低的问题,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进步,活动教学应该在德育中倡导。

四、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策略

(一)主体参与策略

主体参与是在学校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活动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主体参与策略要求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互相感染、角色的互相变换、行为互相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在活动中的自我感悟,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内化相应的道德认识,从而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自我发展。德育活动教学的最大变化是师生关系的变化,它要求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从而使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主体参与策略就教师而言,要在充分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道德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参与氛围,形成轻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活动的主题,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整体性。主体参与策略就学生而言,则要树立积极参与的意识,勇于质疑,大胆提问,把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表达出来并相互迁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二)感悟导行策略

感悟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内化机制。感悟导行策略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情境的感染来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学生是在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去实践道德行为要求的,是在活动中真正实现了道德的内化,真正把课堂上所感受的道理和激发的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从内心产生履行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形成道德动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形成持久的道德动机和行为。感悟导行策略要求教师在活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窖社会。

(三)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探究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人际交往机会,与同学的交往、与教师的融洽、与他人的合作,都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感到心情舒畅。这不仅使学生热爱生活,也易于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有助于促进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小组问的竞争,小组内的合作,这就为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机会。合作探究策略解决的是德育中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道德发展的自主建构问题。活动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间相互合作与探究的过程。通过彼此合作、互相启发,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师可以将课堂活动的空间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明确责任分工,从不同的角度搜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共同探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也可以变换课堂组织形式打破学生学习空间的僵局,从而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四)创新发展策略

创新发展是德育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灵魂。它是指在活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彻底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上。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德育活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要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培养创新思维。为此,德育中的活动教学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教学以一个统一的、绝对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某一个人或某一种社会现象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玩游戏
雨点儿
我的好朋友
秋天来了
读《三个和尚》有感
运动会
榨果汁
谁和谁好
我的同学
我爱书法
四季的风
看图写话
快乐的暑假
我的奶奶
落叶
2012年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美术教研员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工作总结
2012年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城乡教师交流阶段性工作总结
三年级教师班级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师工作总结
学校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教师工作总结
初一政治教师工作总结
班主任教师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浅谈转变教师观念 还学生主体地位
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育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探讨
关于媒体权利初探
关于以德治校及其对策研究
浅谈以德治校的基本内涵及其效能期望
论体育教师的主体行为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德治校 进德修业 教书育人
还学生“问”的权利
简述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中的运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共创和谐社会
从现代传媒反思全球公民社会
试论以德治校
以德治校 德法并举 创建高水平大学
以德治校 育人为本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月球之谜》教案设计
《珍珠鸟》第二教时
《珍珠鸟》有感(徐红霞)
《桂花雨》设计思路
《珍珠鸟》
《桂花雨》教学随感五
《珍珠鸟》赏析
《桂花雨》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珍珠鸟》
《桂花雨》的直观教学
《桂花雨》教学设计三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