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_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

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9

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

"

论文关键词:政治 新课改 误区

论文摘要:从内容来看,新课程删减了传统教材中的繁、难、旧的内容,更加注重感性材料的呈现。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新课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区。

新课程无论从内容的编排还是从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或对新课改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走进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强调感性分析,忽视理论深化

仔细分析一下新教材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传统教材中的理论性强、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被删减,代之以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或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是根据学生以往的直接经验能感知的。新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规律,即从感性到理性,不断深化,不断提高。

这里要提出的是,新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即只对知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感性材料的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而对抽象理论的深刻理解。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歪曲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分析的层次,而忽视理论的深化。

笔者曾听过一节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的内容,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就是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师通过一些数据来论证这个结论。这些数据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的比例越来越多,如果让学生从这些感性数据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非公有制经济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否非公有制就冲淡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呢?教师没有解开这个疑团。很显然,教师只停留在感性分析层面,没有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因此本节课结束以后,学生对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越来越少,却仍然起着主体作用,没有办法理解。如果教师再作深入分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是体现在数量上,而是体现在控制力上,那么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 "

误区二: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成自由放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针对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在探索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执行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自主性学习不是无师自通,因为学生很难把握自己该如何学习以及学到何种程度才符合要求。所以,自主性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是无法完成的。

笔者也曾听过一节活动课“上网的利与弊”,教师采用辩论的形式,首先把辩题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成两组,辩论过程中教师站在—边。时不时地说“好,不错,继续”,不做任何总结、引导,任由学生发挥。教师这样做似乎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勤于思考,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但结果往往导致“放羊式”课堂。

也有一些教师做得更是离谱,一上课就说“今天请同学们自学,可以自由讨论”。诸如此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无计划、无目的、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还美其名曰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在搞自由放任。

误区三:“穿新鞋走老路”

有的教师也主动参与新课改,但总是对学生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不敢真正迈开课改的步伐,不敢放手让学生自我阅读、思考、议论、练习,仍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他们搞课改,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质上仍是传统教学的模式。我们把他们的做法叫做“穿新鞋走老路”。

笔者听过一节课改课,不能说这位老师在课前没有准备,他充分运用多媒体的功能,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设计一定数量不同形式的巩固练习,在课堂上,他紧紧围绕着这个方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在名义上是“新”,但本质上仍然是模式化教学,弊端不少。—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教材内容以问答题或填空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问题,那么学生只能成为回答问题的机器,毫无主动性可言,学生得到的也仅仅是记住教师给出的结论,结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二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觉能动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更新旧的观念,获取新信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学中,如果学生不是通过先阅读课本内容去分析、归纳、推理、总结,就毫不费力得到现成答案,就会失去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失去用已用知识和技能去感知新知识和技能的绝好时机。

真正的课改是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大胆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从而走进新课改的大课堂中。

总之,我们在政治新课改中,只有做到既不矫枉过正,又不徘徊不前,才能走出一个又一个误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跑道上的较量
远离火灾,珍惜生命
红领巾的故事
快乐的拼句游戏
涂色
交通安全在我心中
堂姐的红皮鞋
我多想帮帮他们
难忘的教训
庆祝会
参观作业展览
写作的乐趣
遵守交通法规最重要
一张珍贵的照片
交通规则人人守
浅谈走出政治新课改的三个误区
浅谈学习风格与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
关于中德当代美术教育比较与分析
浅议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教师主体价值追求的思考
平等对话师生互动
关于职校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师生互动
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于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加强审美意识培养的探讨
关于信息时代学校德育教育策略谈
关于图式理论与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心理压力现状与成因
简述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关于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语篇信息加工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初探
《晏子使楚》教学杂谈
自主学习 自能发展──《晏子使楚》片断赏析
巧点拨活训练──《晏子使楚》片断赏析
《晏子使楚》教学片断及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读《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教后感
《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我最佩服的晏子──读《晏子使楚》有感
 《晏子使楚》教学随笔
《晏子使楚》案例分析
《晏子使楚》教学案例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