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现状 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描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并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对他们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期能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互联网以其传输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特点已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网络新生代”的大学生更把网络作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感知器官的延伸。随着网络和大学生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网瘾问题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各大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网络成瘾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高校学子因沉迷网络而轻生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剖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深层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随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 Young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他指出网络成瘾症,是在完成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 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

(5)上网时间是否比最初想要上网的时间长。这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还必须至少满足后3个标准中的1个:

(1)危及到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职业;

(2)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

(3)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

现实生活或减轻精神困扰。只要满足“5+1”个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圈。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网络交际成瘾行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和其他成瘾行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赌博、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中,并且往往丧失工作职责,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使他们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的满足感。网络交际成瘾行为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或QQ中结交的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其他成瘾行为是指不以某种特殊的成瘾类型为主,可能是多种行为的复合。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或是为激情为倾诉,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风险低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和内囿的方式。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属易感素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

2.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2]杨江帆、陈 潜、唐 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差异化防治策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毕见好:《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中国民康医学》,2006.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新老师——陈老师
读名著让我着迷
漫画的人生人生的真实
秋天的树叶
歌颂母亲
妈妈爸爸,我长大了懂事了!
假如我能上天入地
跳跳球
灰灰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妈妈,我爱你
假如我是......
动物间的感情也纯真
感恩父母
个人、单位和民间组织的国际环境法律地位问题(1)
化学教学论文《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
英汉习语的翻译
英语姓名的翻译
西方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关于等效平衡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论荷兰高等教育财政的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高考化学的计算题初探
化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研究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三)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反思
“逆向审查”在审理行政不作为案件中的运用(1)
电教手段在化学概念辨析中的应用举例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一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四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之二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一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伯牙绝弦》一得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的教学设想
《穷人》教学设计
《山雨》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二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