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5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成瘾 现状 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描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现状,并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管理对他们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以期能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互联网以其传输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特点已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网络新生代”的大学生更把网络作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感知器官的延伸。随着网络和大学生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网瘾问题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各大高校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因网络成瘾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高校学子因沉迷网络而轻生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剖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深层原因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成瘾

1.网络成瘾的概念。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随后美国匹兹堡大学的Kimberly Young博士发展完善了这一概念。他指出网络成瘾症,是在完成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在临床上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U)。 感到疲倦、忧郁和痛苦,或易怒;

(5)上网时间是否比最初想要上网的时间长。这是网络成瘾的必要条件。除此以外,还必须至少满足后3个标准中的1个:

(1)危及到重要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和职业;

(2)对家庭成员、临床医生和其他人隐瞒真实的上网时间;

(3)使用网络是为了逃避

现实生活或减轻精神困扰。只要满足“5+1”个标准,就可以诊断为网络成瘾圈。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网络交际成瘾行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行为和其他成瘾行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花费在网上赌博、游戏、购物和拍卖等活动中,并且往往丧失工作职责,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游戏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实质上使他们得到了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的满足感。网络交际成瘾行为是指过度卷入网络人际关系中,如在聊天室或QQ中结交的网上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网络信息超载成瘾者花费大量时间致力于在网上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两个典型特征。其他成瘾行为是指不以某种特殊的成瘾类型为主,可能是多种行为的复合。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沉溺网络往往与他们个人的人格特点,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渴望成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特质有关。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形象逐渐清晰的青春发育期,他们渴望言论自由,向往感情自由和思想自由,追求自我设计的理想人生。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难免会受挫,而有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弱,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自觉产生种种不安、孤独与恐惧的情绪,因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继而寻找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不良情绪,表达内在心理感情的补偿平台,就可能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了他们的“虚拟人生”,使真实人格和现实生活异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忘却现实中失恋的痛苦或是为激情为倾诉,与网络对象形成固定化交流习惯,这种随行所欲、风险低的交流过程能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舒适感和依恋感,他们从而转向过分迷恋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来建立彼此的友谊或爱情,并以此关系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成为网络交际成瘾者。网络交际成瘾者往往情感丰富,但在感情表达上不是积极向外,而是选择压抑和内囿的方式。在人格上,一半以上成瘾者表现为内向和交往被动者,有自卑感,属易感素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弱势;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不断遭遇挫折和在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

2.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客观原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属独生子女的比较多,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成瘾学生的家长往往忙于为生计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并一味地把自己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教育他们一定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很少显现出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特别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家长固有的长辈为尊的传统观念较重,对网络游戏缺少理性认识,在得知子女接触网络游戏时,常以粗暴的方式加以禁止,使得这些学生对家长失去信任,同时,出于青春期高度的叛逆心理,他们更加亲近网络游戏。有的学生从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管教比较严格,当他们远离父母后,觉得少了父母的约束,可以独自处理自己的时间,追求一种没有家庭监督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留恋于网络的虚无缥缈。也有一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以上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状况不容乐观,网络成瘾的形式多样,原因复杂,我们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已成瘾者的行为,更应该从问题的源头来遏制问题的发生。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2]杨江帆、陈 潜、唐 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差异化防治策略》,《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毕见好:《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治疗》,《中国民康医学》,2006.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一刻
溜冰
做不倒翁
春天
做金工
我的愿望
星期天的早晨
春天来了
参观消防队
早晨
雷锋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发怒的猫儿
春雪
参观公园
论国际信用证交易中准据法的确定国际法论文(1)
简论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合意瑕疵及其法律救济国际法论文(1)
英国民事上诉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国际法论文(1)
试析TRIPs协议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法的影响国际法论文(1)
略论保障措施调查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国际法论文(1)
论FOB合同下承运人签发提单的义务国际法论文(1)
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承诺制度研究国际法论文(1)
从中国入世看WT0协议在中国法院的适用国际法论文(1)
外国直接投资的中国市场准入问题研究国际法论文(1)
论日美防卫合作的危险趋势国际法论文(1)
晚近国际商事合同法统一化的发展
WTO规则在我国适用问题之探析国际法论文(1)
论当代西方国际法的走向国际法论文(1)
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中的争端与仲裁国际法论文(1)
略论政府承认的性质时性
《好汉查理》教学反思
《好汉查理》快乐练习:语文练习
《好汉查理》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9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二(北师大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一(北师版)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3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4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之三
《好汉查理》词语
《好汉查理》教学杂谈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6
《好汉查理》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