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苏北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现状、成因及对策

关于苏北农村中学“问题学生”的学习现状、成因及对策

" 多年来,我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从小学一年级直至中学九年级,我任教过多种学科,近十多年来,主要从事七至九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喜欢学生,喜欢研究学生,与许多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我也经常与兄弟学校的同行交流切磋,了解、调查各学校“问题学生”的情况。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人生目标茫然、责任意识淡薄、审美观念畸形、不思进取、畏惧困难、贪图享乐等在班集体中产生负面效应的学生。对于苏北农村中学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们深感忧虑和责任重大。

一、“问题学生”的现状

1.人生观严重偏转

我曾多次问及各届面临升学和重新选择的毕业班“问题学生”:“你们长大了准备干什么?”“不知道!”一脸的茫然无知。在填报中考志愿时,不少同学没有主见,要么听从老师,要么家长指定,要么说要等某某舅舅、姑姑定夺……更有甚者,干脆什么志愿都不填,有的同学一会儿填普高,一会儿又要变志愿填职校,变来变去,他方改罢你又改,忙得班主任老师疲于奔命……

2.价值观严重倾斜

对于有上进心、成绩好的学生,“问题学生”投去的不是羡慕的目光,喊出的不是赞美的话语,而总是用挖苦的腔调进行嘲讽。有这么一位姓赵的班长,他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一年来从未请过假,处处以身作则,每次考试总是班级前茅。但他在“问题学生”眼中却“很不得人缘”,认为他“古怪”“不可理喻”……以至于他的班级管理工作无法开展。

相反,那些留长发,染彩发,走路、上课MP3经常塞耳,敢于打架斗殴的学生却深受同学“青睐”。

“问题学生”上课经常嘀咕捣乱,作业胡乱照抄,或不做不交,考试睡倒一片……难怪有些老师偏激地慨叹:上课睡觉的算好孩子(没有语言行为捣乱他人),考试作弊的是好学生(还有羞耻心和上进心)。

我曾认真观察过一些“问题学生”,他们在英语、物理等科目考试过程中答选择题时,根本不看题干,不看选项,A、B、C、D随意填,“碰运气”,三两分钟填完后就倒头大睡;英语听力考试中,广播中已读第八题了,他们还在第一题中“斟酌”填A还是B,没有一点着急和焦虑感。

有一位“问题学生”,英语只考了二十几分,老师找他谈心。他竟不无愤怒地说:“我能为你考二十几分就不错了,要是你还不知足,以后我‘鸭蛋’奉送!”

3.情感世界一片苍白

一旦“网瘾”上身,很难戒绝,我校原先三米多高的围墙经常有同学攀爬翻越,有的甚至将楼上防盗窗掰折、砸烂,顺着水管溜下,或攀越带尖刺的二道门和大门铤而走险。我曾经通过详细询问了解到“问题学生”中没有谁不“称兄道妹”“谈恋爱”的,即使被认为是最清纯的某同学,亦不能免俗,不这样,会被同学看不起……

上课看“滥书”又是一大“公害”,诸如《混混传奇》《仙欲无极》等“网游”“黄色”“低级笑话”系列颓废书刊在“问题学生”群中颇有市场。有一位姓杨的同学,一个学期中就被我收缴了他五本,还有我不知道的呢?

让“问题学生”“欣赏”母爱、父子情之类的作品,他们表情木然,心湖上根本不泛涟漪。

让“问题学生”写亲情、感恩之类的文章,他们语言贫乏,苍白无力。

……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

1.期望目标单一

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从家长到学生,从“圈里”到“圈外”,大家一致看重的是成绩。领导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开口闭口必谈教师“考试名次”。“考试名次牛,一好遮百丑”,在很多农村初中,你看橱窗,看班级公布栏,到处是“光荣榜”(其实是成绩座次),“单元过关”“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前十强、前二十强……班排名,校排名……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经常耳闻目睹一些社会各界人士在谈论某某小孩是否在“强化班”,成绩名次怎样,这次考试有没有进步,大有将此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标准。笔者从未有过否定“考试”制度的意思,但把考试作为唯一的检验手段,从各个方面进行“挤压”,实在是有失偏颇和公允。 "

2.教育中德育淡化或流于说教

国旗下讲话、班会、晨会只重形式,难奏实效,每次开会都是“不准……”“不许……”“严禁……”,学生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师生不能达成共识、形成共鸣,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变成了班主任“一言堂”。那些能砥砺人意志、激励人奋发向上的“长征精神”“抗日斗志”在学生的精神领域中难觅踪影,更谈不上生根、发芽……有的教育工作者竟然“言出必谈‘赌’”,吃、玩、乐等消极内容也是经常挂齿,甚至毫不避嫌地“出口成脏”,这些都给了学生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3.教育教学方法失当

教师难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缺乏激励的智慧和本领,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害怕“事态扩大”,常揪住学生不放,设法使学生“服从”,从而限制了学生交往的范围,遏制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的不再是欣赏的目光、称赞的话语,却常常是怀疑、抱怨、呵斥、责怪,甚至谩骂……生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难以找到成功的感觉,长此以往,被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就一蹶不振,自甘堕落。

4.“家长学校”有名无实

农村中学,不少家长外出谋生,对小孩的管理只能靠“遥控”,这些“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代沟”的影响,再加上“观念”迥然相异,很难有共同语言,家长难以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家长学校”只能成为一个摆设,上级来校检查,也只能“虚晃一枪”。这种“家长式的遥控”无法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外,舆论的正面导向力度不大,社会管理学校只追求经济利益或“走过场”……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亟待改革的弊端。

三、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

1.有关部门要树立起“为教育服务”的思想,形成“合力”

劳动保障部门要设法提高大学生、研究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切实做到学有所用。其实就某一省份或大学来说,有些数据也颇为喜人,就业档次和专业对口率都很高,可惜在这方面,正面报道力度不大,反面报道却不乏篇章。农村家长认“死理”,他们认为培养小孩就是遵循这样的路线,即上学——考大学——就业,非常朴素、直接和现实。培养一个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光金钱就要投资十多万元,如培养出来还不能挣钱养家糊口或立足社会,还不如就初中毕业早点进城打工来得实在,况且现在有些学校还唯利是图……因此,我们要搜集身边实例,现身说法,教育农民家长着眼于“长远”利益,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

2.要多开展德育活动,在活动中陶冶“问题学生”心智,渗透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

组织“问题学生”定期阅读励志书刊,带领他们走出去跋山涉水,体验酷暑严寒,感悟生机勃勃的大自然,音、体、美教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情操美。现实的状况是:各农村中学为备战中考,每天从早到晚,时间“大满贯”,教师不厌其烦“讲题,练习,考试”,学生不胜其烦,一群年仅十多岁的学生怎禁得起如此“折腾”“摧残”,眼看着一群活泼好动、思维灵动的学生经过名师的“栽培”变得“迟缓”“驯顺”“僵化”,老师们还美其名曰:乖,听话。可悲呀!

学校教育中要“肯定”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其特长,帮助学生逐步找到成功的感觉,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重塑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快乐观。

3.培养“问题学生”逐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

面对新事物——网络,我认为“堵”不如“疏”,教师要和同学一起上网,引导他们遵守“网络协议”和“网络公约”,上健康网站浏览,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正如“知心姐姐”卢勤所说:“面对网络,你一定要头脑清醒,用网不恋网,清醒不痴迷。一个能把握自己行为的人,才能最终把握未来的命运。”

我们呼吁家庭、学校、社会都立即行动起来,真心诚意共同着手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问题学生”,以开创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中学教育新局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英语班的故事
我和爸爸下飞行棋
一辈子都是这样
放羊记
烦人的雨天
九龙游记
梦想的的地方
秋天果园都活了起来
《儿童探索大百科》读后感
2008奥运会
2008,拜拜了
欢欢喜喜迎奥运
秋天的收获
缅怀先烈 立志成才
小水珠历险记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中国的“毛泽东热”研究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一
《白杨》第二课时
《凡卡》教学设计之二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詹天佑》第二课时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一
《凡卡》教学设计之一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二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一
《丑小鸭》说课设计之一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