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3

浅谈教师的主体性发展

"

论文关键词:主动发展 教育教学 主体性

论文摘要: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才能体会到自身发展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实现,师生才能感受到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教师应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自觉地充实完善自己,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却受到忽视。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事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发展,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也发展自己。教师自身主体性发展应突出三个方面:正确教育思想的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教学能力及专业水平的提高。

一、正确教育思想的确立

(一)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品行、学识和才能影响学生,自觉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因材施教,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可造就。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思想

教师要为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素质基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潜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更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促进自己的发展。

(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没有高尚的人格,就没有高尚的事业。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的首要素质,也是教师赖以建立威信的基础。它包括思想、品行、道德、作风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创新者。应具有热爱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教育、爱护学生及为人师表的品质,具有勤奋学习、钻研教学的精神,具有严谨细致、言行一致的作风,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四)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的心理结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素质基础,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极端负责任、对学生极端热忱,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坚强的意志,勇攀高峰,能从教学中体会到快乐。

(五)创新意识

一个教师只有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会产生强烈的事业心,才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教育才是有尊严的职业。 "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一)教师形象审美

教师为人师表,就要求教师内在的道德美、学识美与外在的仪表美和谐统一。教师的仪表要整洁、朴素、端庄、大方,高雅而又有时代感,严谨而又和蔼可亲。教师的形象主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师的言谈要规范、明快、睿智、幽默、,举止要庄重、潇洒、热情、随和,深思慎行而又机智果断,原则性强而又灵活变通。

(二)教师情感审美

教师情感对教学行为具有巨大的调控作用,教师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教学,就能调节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反之,则会压制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爱学生的情感,还要善于控制、支配和调动自己的情感,以便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教师的情感审美可使自己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而饱满的激情,还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教师要积极开展审美活动,强化审美感知、激励审美想象,进行审美创造,实现情感的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体贴、爱护、尊重,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反应,从而起到沟通双方感情的桥梁作用,并转化为学生行为的思想动力,从而产生凝聚力。

三、专业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驾驭语言的能力

教师的授课语言与生活语言及其他职业语言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语言不仅要传授知识、抒发感情、答疑解难,还要具有引导与示范的作用。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提示一定的真理,都是思想的火花和智慧的闪光,对学生都具有启迪作用。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总之,教师的授课语言要规范精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和谐优美,具有感染力。

(二)教育机智

教育机制指教学的应变能力,是构成艺术的核心要素。教育机制是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蓄积的结晶,它所构成的基本素质是教师的完美个性,或者说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广泛地继承和借鉴,不断地吸收与扬弃,并经过长期地实践锻炼,才能具有教学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机敏和智慧。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能预料执行课时计划时回遇到的情况,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沉着冷静,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的妨碍教学的行为因势利导,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能够用眼神、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行动控制课堂气氛。

(三)教学反思

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反应,教师可以此作为检讨教学得失并修正教学活动的依据,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件工作的多次重复,其教学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教师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只有养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识,教师反思才有可能;只有知晓了一定的反思内容,反思才会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策略,反思才能更高效。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非常普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而在于是否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是板书的搬家,不是锦上添花的摆设,不是制作技术的精彩展示,而是围绕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所必须采用的教学手段,它既能辅教师教学,又能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仅是改变教学手段,它还要求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改变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可以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扩大课堂容量,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

(五)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根本途径。要给学生一杯水,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夸美纽斯讲过:“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因而广大教师一定要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更替不断加快的时代,大量的新知识新信息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广大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体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懂得这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要广泛涉猎各门知识,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要牢固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觉性,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终身结构;要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提高,适应新形势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

(六)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教学与学习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特别是对自己教学的研究,要掌握一定教育科研方法,并注重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自己不仅成为一名教育实践者,而且还要成为教育理论家。

参考文献 [2]杨朝晖,李延林,张景斌.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主体性发展[J].课程· 教材· 教法,2005,

(1) .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王文彦,蔡明.语文教学与课程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天地
除夕之夜
下大雪了
我把小麻雀放回大自然
看葡萄
我的非洲同学王山木
问题
爸爸的爱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
奶奶您在哪边过的好吗
我错了
美丽的夜晚
第一次穿高跟鞋
选美比赛
街头一幕
小学名师培养帮扶计划
2010-2011学年下学期远程教育培训计划
2011年暑期师德专题培训计划
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工作计划
2011年教师培训计划
2011年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第二学期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教师暑假培训工作计划
2011年秋学期职教研训工作计划
农村科普服务工作队培训计划
2011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实验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
中学人力资源开发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2011年暑期师德培训计划
浅谈教育技术的系统观
浅谈民间公益教育组织的商业运营新模式
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
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价值资源开发与个体意义生成
论德育教学中的心理阻抗及其克服
法学教学与司法实践的互动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与数字图书馆
浅析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
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研究
高校课程管理主体之“权利”与“权力”
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校园非主流文化渗透的作用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的语言
《鸟的天堂》教学建议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