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_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探讨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

一、就业现状

但是,城市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于是大学生就业就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方面城市等待就业的毕业生大量增加并长期滞留,而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以“经济发达,机会多,平均收入比较高”为选择工作地区的第一标准。参加调查的毕业生中有53.6%选取了上海、北京和广东三个地区中的两个作为最愿意工作的地区。因此,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成了解决我国目前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一个主要办法。

二、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

从2003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人事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每年在全国普通高校中招募5000-6000名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2005年招募计划中增加了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院、法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期满后,鼓励志愿者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择业。

2、2005年

2005年6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提出争取用3到5年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至少有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意见》指出,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意见》并非使用“要求”一词来表达国家对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看法,而是使用“引导和鼓励”来表达。一词之别,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谅和理解。

3、2006年 在服务西部方面,06年全国将招募65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乡镇一级开展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据相关部门介绍,06年西部计划专项行动由05年的8个增加到10个。

另外,2006年国家调整了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政策,规定在2006 年招考中,录取具有2 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比例。对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或硕士研究生的,可以加分或者优先录用。

今年,北京市允诺,拟聘用2000名“大学生村官”,第一年月平均月薪2000元,第三年3000元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政策,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另外承诺服务期满可考虑落实北京户口。

三、目前的政策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政策制定不够完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

在西部计划实施之初,有关部门承诺在考研、报考国家公务员等方面为志愿者提供优惠政策。但国家至今尚未制定出优惠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而最新的公务员招考制度中强调了公务员“凡进必考”这一原则,因此,在第一轮考试中,无法保证下过基层的大学生就一定能够通过,政府的承诺在实际上得到兑现的可能性是要大打折扣的。在目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如果政府不能兑现对这些大学生的承诺的话,实际上是给这些大学生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那么很难再给其他大学生走这条路的勇气。 "

2、政策的鼓励方向不对,导致人才流动性太大,很难扎根基层

据团中央的统计,2003年的西部志愿服务者在期满后,只有10%的人选择继续留在西部。仔细分析一下国家的政策,可以发现,国家目前的主流政策是为了激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服务,所承诺的也都是服务期满后的优惠,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解决北京户口等等。这就让大学生们形成一个错误的概念,在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他们把下基层服务当作以后事业的一个跳板,为了那些优惠条件才选择去基层,服务期满以后大都相继离开了基层,很少有人能扎下根来。这样就导致人才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基层的进一步发展。

3、宣传力度不足

当前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媒体来积极宣传西部和基层计划,鼓励并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工作,但是宣传力度并不够。王媛和马蕴华在《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尚存问题的研究》一文中数据表示,在调查西部服务相关优惠政策时,有50%的人认为政策是“国家分配到西部工作,有工资,按劳分配”,只有41.3%的人认为“义务支援西部最贫困地区,只有政府补贴,没有工资”,极小比例8.7%的人认为“自己去西部找份工作”。实际上西部计划的有关规定是只有补贴没有工资的,而调查中近乎一半的人不知道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西部的整体状况没有清楚的认识。

4、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在各服务地项目办和团组织中体现较为明显。各服务地项目办和团组织既要承担与服务单位及时沟通的工作,又担负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情况、思想状况的职能,还要经常看望、慰问志愿者。为此,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予以保障,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目前,各省市实施各项政策基本都是依靠自身的财政来解决,国家给予的补助很少,因此地方的财政收入就成了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也同样约束着政策的实施和发展。

四、解决办法

1、政府方面

搞好宣传、扩大影响是做好选拔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毕业生扎根西部模范事迹和先进典型,稳定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使他们安心基层,服务基层,进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另外,国家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给地方财政以更多的补助,财政支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为了使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派的进、留的住、用的好,应加强对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岗前培训、实践锻炼、思想教育、考核考察等方面的管理,加强基层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欢。例如北京市平谷县团委定期为“大学生村官”们举行联欢,让其相互交流生活与工作情况,稳定其情绪,使其更好的工作。

另外,政府部门应出台和落实支持就业的政策,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创造良好条件,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同时,国家切实保障面向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户籍迁移、偿还助学贷款、考录公务员和报考研究生等诸多方面的优惠举措,以解除大学生走向基层的后顾之忧。

2、高校方面

高校是连接大学生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工作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向毕业生们宣传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往届毕业生下基层工作的事迹,并邀请他们回校给毕业生做宣传,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工作。另外,高校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与成材观,鼓励更多大学生下基层就业。

3、大学生方面

在目前就业难的大形势下,大学生应走出观念“误区”,准确定位,清楚认识到基层所蕴涵的巨大发展空间,以积极的态度面向基层就业,利用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带来的机遇,把握住就业主动权,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己。同时,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也要及时地与当地政府和毕业高校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基层的工作情况。通过这种互动机制,形成一种国家出政策、高校作保障、学生求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3] 曾泽鑫.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长效机制建设的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 王媛、马蕴华.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尚存问题的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9).

[5] 綦群高、王英姿.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蚕与桑树
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热闹的市场
丰富多彩的鞋
轻舞飞扬
劳动基地的辣
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家乡巨变
别了,我的小学时代
“丰收”的寒假
哦!布谷鸟
难忘的五一节
运动无限
保护环境,人人有则
宽容
简论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
K252a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简论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思考
试论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内生式专业发展探讨
试析大学文化软实力的衰微与探寻
试析多媒体技术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性激素在男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探析农村小儿农药中毒状况及健康教育
浅析“9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农村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策
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研究
胸部低剂量计算机X线摄影的探讨
银杏叶注射液对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的影响研究
关于对胸痹患者护理评估重视时辰节律的探讨
浅谈人本主义心理学视域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