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谈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谈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

论文关键词:体育;学习;动机

论文摘要:动机是学习的内驱力,动机的激发对体育学习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动机、学习动机、体育学习动机进行了阐述,并对动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阶段培养、赋予学生一定角色、注意归因倾向。适当进行奖励与批评、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进行一定的考试与适度的竞赛的动机培养与激发策略。

体育学习作为学习的类型之一。既有学习所共有的特征,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些独特的方面就使得体育学习在动机诱发等方面与普通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不同,而这些不同又反过来证明了体育之特殊,即体育之所以为体育,而不为德育、智育、美育。

一、体育学习的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人认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对学习成绩的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体育学习的动机。是指直接或间接促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渴望通过体育了解自己的身体、发展自己的身体、愉悦自己的精神需要的流露。

二、体育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

这是行为主义S-R理论的反应。该理论认为动机与学习无需区分。人们之所以具有某种行为倾向,是因为这种行为与刺激之间因为强化而建立起了牢固的联系。该理论特别强调强化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按照这种理论,体育学习的动机就是因为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因为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而表现得更加积极、更热衷于。也更乐于去参加体育练习。这种理论仅以外在的行为作为判断的标准,因而往往忽视学生内心的心理体验;并且。行为主义在强调强化时。往往与惩罚、刺激等概念相联系,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采取体罚、侮辱等处罚措施。因此,强化论在解决学习动机方面并不完备。

2、需要层次说

主要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形。其中,马斯洛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认为是人类自下而上所必需的。因而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由这些需要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虽不是人类生存所需的。但对人类适应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人类得以生存,而生长需要使人类生活得更好。

体育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这七种需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人类通过学习体育,健壮自己的身体。既保护自己的安全。又借以确保种的繁衍;人们借助于体育所培养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归属于社会;人们借体育展示自己身体上、精神上和意志上的优越性,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人们由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领会体育,并产生更进一步学习体育的动机;人们由于更深地理解了体育,而发现了体育中的美;由于审美,而重新认识了自我;又因为认清了自我。所以促进了人的自我实现。可以说,体育学习的动机根源于人们的需要。

3、归因理论

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能力和努力是内部的,能力是稳定的。但不可控;努力是不稳定的,但可控;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外部的,任务难度是稳定的。但不可控;运气是不稳定的,但可控。 "

归因理论对动机的贡献就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应该从内部原因入手。注重激发学生的努力;而对努力程度的评价是建立在能力差异基础上。也就是,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受到最低评价。此外,对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应该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难度的任务,对学习结果则结合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三、培养与激发体育学习的动机

1、分阶段培养

要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从而积极参与体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因为成就动机往往导致人们在各个领域内取得成就,所以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定向作用。科尔布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成就动机的训练明显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科尔布的训练分为6个阶段,依次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移植到体育学习中。意思就是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身体能力的人在体育学习中取得的成就行为;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事体育与游戏,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以及与此相连的行为策略;并且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不断多次练习,即重复体验化与概念化两个阶段。以使成就行为习惯化。从而最终导致内化。

2、赋予学生一定角色

应使学生参与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在参与活动时,要赋予每个学生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并对角色行为提出要求。这样就使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从而更有信心去完成更高的角色行为,结果增强了学习动机。

3、注意归因倾向,适当进行奖励与批评

因为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人。因为采用这种归因理论,教师一方面可以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多批评少表扬。另一方面可以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多表扬少批评;而两种对象都能采取有利的归因,不致因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产生不利于学习的情况。

4、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应该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与教学内容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促使学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过一个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在体育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宜持续采用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更应尽量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自评发现技术学习中的难题。自己开动脑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评价。

5、进行一定的考试与适度的竞赛

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测验和分数为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将其视为掌握知识程度的衡量标准,而不是能力的衡量标准:视其为个人努力程度的标志,而不是去和其他人比较的尺度。适当开展专项技术竞赛和团队间的比赛,在比赛中应该注意,为发挥竞赛的积极作用。应尽可能做到:按能力分组;按项目分组,使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鼓动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等。

四、结论

1、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着重从内部动机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激发。

2、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可从多种理论角度解释。

3、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激发,应该多角度、逐步骤、多形式地进行,不宜硬性统一要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说说我自己
我的理想
胖乃胖之美
镜子里的他
我的爸爸
四年级六班的晴雨表
我的爸爸
我家有个“周杰伦”
一个丑小鸭的故事
我的自画像
可爱的优优
班长是个两面派
华罗庚爷爷的精神伴我成长
Alice我想对你说
我的妈妈
行业生产率、行业发展速度和行业收入增长
比较优势与第三产业价值的创造实现
广东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是追求社会福利还是经济业绩
建筑工程行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中国能源经济效率动态分析及预测
能源行业CFO如何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
行业协会有效性的品牌经济学研究
做好纺织工业建设 盘活民营企业经济
全球能源经济和气候 保护报告2009
经济规模\贸易成本与我国钢铁行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分析
浅谈建筑经济和住宅产业
从娱乐广告看娱乐广告时代
跨国娱乐企业文化传导渠道研究
四大超配行业涨势猛 东吴行业2012年最先“龙抬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江南
我叫神舟号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司马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咏华山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借生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