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

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5

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的反思

"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模式创新;途径;问题

论文摘要: 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模式原创、模式移植、模式组合是教学模式创新的 途径。教学模式创新应注意的问题是: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要注意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自2002年3月以来,大庆油田教育中心针对自身 特点,相继在中心所辖的六个学区75所学校中开展了落实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构建创新课堂 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几年的实践,经过模式构建、典型培养、实践完善,在教学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不足,值得不断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灵魂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和动力。没有教育观念的萌动,没有普遍 的心理氛围,没有变革现实的要求,没有勇于改革的胆略,就谈不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 学模式作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 动程序,它的基本结构要素为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教学操作程序、教学实现条 件等四个方面。其中,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是核心要素,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没 有教学思想的变化与更新,就没有教学模式的的创新。因此,教学思想的更新是教学模式创 新的灵魂。

在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依据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我们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教学思想的更新尤应注重四个方面的理论支持,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学习 的理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教学的关注点,从学科知识转移到学 生生命发展的关注,使课堂教学展现了师生生命活力的光彩。这使得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教 学的主体,不再是“教案剧”中教师牵线下的配角演员与观众。以学生发展为本,更为重 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 力,包括懂得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猎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懂得如何 检 索、鉴别、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最终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探究学 习、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的理论,也会极大改变我们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在单一的接受 学习、个体学习、抽象学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更加充满科学探索的活力和合作的精神,更 加接近生活的实际。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思想与理论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四个有力 支点。

在教学思想更新中,对于其内涵的理解越深刻,更新的水平也就越高。相反,只是停 留于肤浅的理解,就会阻碍教学模式创新,甚至出现失误。比如,在探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 式中,我们曾陷入形式化的误区。后来,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分布式的认知”活动 ,即一个学习任务的认知活动拆分开来,分配给几个学生。在这里,每个学生的认知活动都 可能是完整的认知活动的一部分,组合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认知活动。这使我们认识 到,合作学习仍然需要每个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学习,也就没有合作 学习;同时,共享每个人的学习成果,才会使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这 些认识的深入,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意义上,走出了以往的误区。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

教学模式的创新讲求一定的途径,这种创新要源于基础理论,同时又伸向教学实践。我 们的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学实践,得力于教学思想的突破,形成于教师的总结反思,完善于教 学理论修养的提升。

我区教学模式的创新大致有这样几种途径:

1.模式原创

应该认识到,模式原创是艰难而长期的创新过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具体方式是“展示课堂教学—筛选优秀课堂教学—总结提炼—反复实践”这样一个多周 期的长期的过程。中心教研室精心挑选了197名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和一批骨干教师,在他们的 带领下,中小学教师每人按照已有学习的理论,设计出自己的一节课进行展示。展示后,在 本学校本学科教研组进行课后反思,探讨成功与问题所在。经过反复的实践,教师们试图逐 渐从丰富、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抽象、简约的教学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原创在我区 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更为长期的努力,才能得到较为完善的效果。"

2.模式移植

更多的普遍的方式应该说是先进教学理论与成功教学模式的移植。移植也是某种程度的创新,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移植。古人说得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 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以,我们也主张学习移植成功的教学模式 。例如,“整体感知—学习体验—实践运用”教学模式、“问题—合作—探索实验”教学模 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都可以看到国内外一些成功教学模式的身影。以此为支点,针 对油田教育的特点,选取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经过改装,为己所用,并不是全盘 照搬。这些模式汲取了先进教育理论的滋养,移植了成功教学模式中的全部或某一环节。这个过程是先进经 验内化的过程,也是经验移植的改造适应过程,不失为有效的捷径。

3.模式组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已有教学模式的组合,也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好途径。模式移植是以一种以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为范型,模式组合则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功的教学模式为参照系, 各取其长处,重新拼装组合,形成兼具多种优点的新模式。例如“自主—合作—赏析”教 学模式与“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有了新的面貌。其模式流程为,“教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解决—点拨释疑—合作分享—课后反思”;“学生:了解背景 —赏析—提出问题—合作解决—展示结果—商讨升华—自我评价”。课堂沿着师生互动的两条 主线展开,从而形成体现教师自身教学风格、适合学生所需的教学情境的综合型的教学模式 ,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率、教学的高效性。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为创新而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亟待解决。例如:有些实验校的教学实践还处于“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尝试“打倒一个、另立一个 ”,进行“推倒式革命”实践的教学工作者大有人在;“在改革中要不要基础知识”的议论 仍然时常充斥耳边;新课堂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变成了让师生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要尊重学生就不再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等等。盲目的创新必然带来更 多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规定,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这一目的,教学模式的创 新就有可能不走或少走弯路。

2.不能夸大模式的适应性

模式的创立者在建构教学模式时,总是倾其所能地表明自己提出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并努力地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代言人,总想方设法使更多的实践者在更多的时候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模式的适应性。其实,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师 和学生的特点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应用的重要因素。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 化的,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地、创 造性地去运用和发展,才能收获丰厚的成果。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 选择哪种教学模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生搬硬套。可以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 配合发挥各自的功用。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整合。

3.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继承性。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的稳定 性,即使有些方面发生了变革,也并不是对传统的完全否定,而是表现为批判的继承和更高 层次的综合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教学 模式。每种教学模式各有长处和短处,都有其教学目标的各自适应性。运用得好都会取得应 有的效果,运用得不好也会产生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6]王义堂,田保军.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7]杨启亮.方法: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教学探索,2003

(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闷热
校园里的早晨
“大力士”小白兔
烤麦子
快乐的一家子
网上游香港
打预防针
全神贯注
五彩缤纷的香港
山村好地方
被冷落的赛车
丢手娟
参观月眉公园
美丽的仙女湖
购书中心
学生会办公室工作计划
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外联部工作计划
团委会、学生会工作计划
学生会文娱部工作计划
2008学生会工作计划
学生会女生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科技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学期工作计划
学生会招新计划
学生会公关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招聘计划
学生会生活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文艺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卫生部工作计划
“反比”并非“反比例”
浅谈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注重师者“三教”
浅析青年教师的成才之路
民办中小学:问题与对策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探析
构建多维互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观念的思考
科学课程评价改革的探索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我的后进生教育观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
邓小平学校德育思想初探
《梅花魂》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
《桥》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3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
《鲸》教学设计1
《鲸》教学设计2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
《桂花雨》教学设计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2
《窃读记》教学设计1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