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对高职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

基于对高职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基于对高职教学一些问题的思考

"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职教学 体制 方法 质量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类型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浅谈拙见。在高职教学中,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主体,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健全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使高职教育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成为重要的教育类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既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高职教学中尚存在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适合高职的教材少、教学计划空洞;师资队伍结构单

一、授课方式俗套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和尝试,探究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浅谈拙见。希望能对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有些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理论教学,“本本主义”比较严重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大都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的时候,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也不管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要求,而且也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

二、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过少,而且教学计划过于空洞

高职的学生成分比较复杂,有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的),有三校生(中专、技校、职高), 普通高中毕业生是主要生源,就文化基础知识而言,是最好的生源,三校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但文化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目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较少,选择适合的专业教材范围较小,对于适合三校生起点的高职教材,就不适合高中起点的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同样适合高中起点学生的教材,也不适合三校生起点的学生。

在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教学计划过于教条,而且重复课程较多,有时候就出现了不同的专业上同一门专业课的情况;或者是一个专业的学生,只能学到本专业的知识, 对于外专业的知识,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另外,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教学比例不合理,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

一、授课方式过于俗套

高职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的教师还缺乏,什么样的教师适合高职教学,还在探讨之中。目前大多数的高职教育的教师都是采用本科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多数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是谈不上,“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一些高职院校中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有的根本没有实习指导教师。 "

授课方式大多都是采用讲学的方式,教学工作还是遵循过去传统的模式,永远不离开自己的“三尺讲台”, 很少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只是一味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方法,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听到的都是从教师的口里说出来的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迹,完全没有新意,这就造成了“你说我睡、你问我忘、你写我抄”的课堂现象。

四、具体问题的对策、探讨

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至2007年,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109所,校均规模3900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客观上要求提高高职教育的层次。教育质量是办学方向与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校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泉。针对高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探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浅谈拙见。

五、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单纯的理论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三校生为起点的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在课堂上过多地讲授,他们是难以接受的,他们需要加强的是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就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总结理论知识。在校学习过程中,可开展一些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社会需要型人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有用的信息发布给其他同学,供大家学习。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德育工作也不能放松,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六、加强专业教材的建设,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

高职教育对于书本的要求很高,要求有包含高技术、高水准的教材和讲义。鉴于原有教材,许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和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地注入教材和讲义中去,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学生学到的知识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

教学计划要做必要的调整,确保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教学比例合理。要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基础课的基础上,加入专业课、选修课、以及跨专业选修课。保证在学够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市场需要的课程的编排,并可有选择性地开设计算机网络、适用语言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社会及学生自身的需要。

七、实施“双师工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高职教学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任务,还要担当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培养一些基础较好、理解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可以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政策,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高职教学的档次。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尊重教育规律,掌握高职教学的特点,不断完善和健全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面向市场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主体,一定会把高职教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使高职教育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刘想元,对当前高职院校质量规模与效益的思考,孝感职业学院学报,第五卷,第4期.

[2]孙中范,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

2、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我爱椰子树
校园的一角
迎春花开了
向雷锋学习
放鞭炮
2050我设计的房子
我知道了怎样种蒜苗
春游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家乡的特产
捡石子
粗心的我
文静的我
我的刘老师
论高校老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一般模式
关于活动课的界定——谈对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好社会课
“四忌”与“四要”━谈班级管理中开展诚信教育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
网络对学校德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的探讨
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浅谈科任老师的“群体效应”与班风建设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二
《最大的“书”》几点教学回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十三
《雷雨》教学设计三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一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雷雨》教学设计二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十四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二
《最大的“书”》教学思路
《雷雨》教学设计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