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致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加显著和突出。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005年,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等人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在全国范围内对随机抽取的在校 50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大学生心理素质整体状况只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进行人格问卷调查,然后把学生分成A、B、C三类,没有问题的同学归到C类,问题不大的同学归到B类,问题比较突出的同学则归到A类。许多学校的调查结果都表明,A、B两类学生大概占全部新生的15%以上。黑龙江省一所高校统计,该校目前每周前往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有

二、三十人。每年前往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咨询的学生中,来自高年级的学生占一半左右[2]。这些情况表明,大学生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传统的德育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做出了重要部署。可以说,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有何关系,如何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可以各司其责,各得其所,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应,更似鸟之双翼,不能缺一,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品质是思想道德发展的基础

从发展层次上讲,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和社会水平的发展。生理水平是个体的自然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先天遗传的素质;各种心理品质发展属于心理发展水平,是先天遗传﹑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思想道德﹑知识等是在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属于社会水平的发展,主要是教育和后天环境影响的产物。大学生各方面的社会性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品质,必须以他们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为基础和前提,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有效的提升。如果脱离他们的实际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参与,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过程简单地看作是一个认识过程,一个道德知识和观念的获得过程,那么,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等素质的发展必将只是纸上谈兵。思想道德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个体和外部世界的和谐关系。如果单纯地强调个体与外部世界的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塑造,而忽视基础性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那么个体的思想道德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本之木。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影响大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难免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由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3]。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能作出适当、适度的反应。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与表现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正如布莱克所强调的,“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为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等,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价值失落感,思想道德滑坡以及行为失衡等问题,大学生德育的适应性与实效性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冷静地思考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的目标内容脱离大学生实际,忽视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现实关系的具体反映。德育目标必然要密切联系个体周围的社会生活,才能使个体获得对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协调并规范自身的行为。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却习惯把系统的道德概念与体系传授给学生,用抽象化的道德教条来要求学生,用单一标准的道德规则来评价学生的行为。课堂中的道德标准知识与现实的社会情景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常常使学生在现实的道德行为中感到迷惑而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项基本内容。虽然历次国家有关德育的文件中一再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存在以下情况:特别重视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基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4]。部分学校认为只要加强单纯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可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甚至个别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评比和达标,不惜弄虚作假,开展一些所谓的心理健康活动,形式主义严重。社会的急剧变革,就业压力的增大等都使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来,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如马加爵事件﹑浙江金华事件等都证实了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德育过分注重灌输与塑造,忽视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

道德的本质在于其实践性。大学生道德成熟的标准不在于其道德知识与观念的多少,而在于其能否对道德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能否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现代德育注重个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从而将道德观念与个体自身已有的道德原则进行比较,接受合理的道德观念,放弃不合理的道德观念,并从中获得一种切身的心理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当前我国学校的德育却过分强调灌输和塑造,其深层的理论根据在" 于:一是客体论,即将大学生单纯地看作消极被动的客体,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只要接受教育者的塑造就可以了;二是灌输论,即认为道德的本质是知识,道德的知识和观念只要灌输到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受教育者就会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个体的知识越多,成绩越高,其道德也就越好。这种德育的方式与方法把德育的内容课程化﹑知识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其结果常常使学生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所学的道德知识在现实环境中行不通,使学生把社会复杂化,从而产生畏惧心理,焦虑程度高,易产生社会适应不良问题;二是大学生缺乏心理体验,无法形成道德意志力,常抵挡不住诱惑,反而把一些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当作时髦而接受,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德育途径单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对这一途径的过分强调直接导致了德育途径的单一化。一方面,德育课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活动,都是在特定氛围下进行的,可以说是一种提炼的环境,缺乏与社会实际生活的互动,从而导致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严重脱节,使他们感到德育课程空泛。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把大学生的一切问题都看作是德育问题,不能科学﹑客观地正确对待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将心理疾病视为道德品质恶劣或思想观念错误,在不科学的思想观念的指导下,用德育的观点﹑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他途径的重要作用,其结果必然收效甚微,这样既加重了德育课程的任务,又降低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时期内,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求我们要立足大学生的实际,立足现实,立足民族传统,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实际出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适应社会实际的心理德育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研究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立足现实,也就是要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元素进行现代诠释,继承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对一些不适应现实和当代的道德原则进行修正,提倡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足民族,也就是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明确当前中华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另外,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中必须同时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在宏观层面上,促进大学生的生理水平和心理水平与社会水平的协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微观层面上,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二)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品质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更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切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乘数效应”,它对学校其他诸教育起着“酵母式”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基础与中介作用,操作和动力作用,激励和增效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大学生的所有问题简单地看成是思想观念和政治觉悟问题,忽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反对一切问题德育化的倾向。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思想道德问题越来越复杂。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正确对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要在正确区分问题性质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的倾向,同时也要紧扣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开辟新领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加速发展。 

(三)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不在于教给大学生一套道德知识体系,然后按此行动,而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在不同的环境中依据自身的道德原则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想道德是通过实践和锻炼获得的。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以“躬行实践”﹑“德行合一”的方法来培养人。思想道德的实践性要求德育工作者结合大学生实际的心理年龄特点,把德育的要求在活动中转化为大学生的实践,摒弃那种理论和成人的说教。同时在德育的过程中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参与观念,突出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突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加强大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深入其中,获得真实的道德心理体验,培养富有创造性的道德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多方面促进大学生的角色体验和道德实践,保证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徐宜军,刘秀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J]发展,2002

(8)49

[3]李晓艳加强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策略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10):19-140

[4]韩迎春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理论探索,2004

(3):78-8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神奇的电脑
贾老师的爱
游宁海天河
我的小姨
我是一片云
放生小金鱼
大评论
怀念爷
金色的树叶
愉快的中秋节
我喜欢夏天
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校园晨曲
游基辅号航母
喂羊记
体育部拔河比赛策划书
商务礼仪知识大学讲座策划书
军训感受作文大赛策划书
大型讲座策划书
大学生拔河比赛策划书
手机广告策划书
讲座策划书
大学生创业讲座策划书
大学生旅行公司商业策划书
歌手宣传活动策划书
春季篮球赛策划书
新品营销推广策划书
拔河比赛策划书方案
大学拔河比赛策划书
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策划书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教育创新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背景下校长的人才策略
家访面面观
关于职业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把人写上现代化的旗帜
西部大开发职教要先行
论课堂德育的三主体结构
教育家是最有生命力的人
创新教育与教师的创新素质
从中国院士制度的变迁看国共两党的文化理念
浅议远程教育及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
“入世”之后,职业教育要尽早做好准备
论教育与社会的资源交换
互动教学法初探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4
《梅花魂》教学设计一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梅花魂》教学设计二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3
《梅花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梅花魂》说课设计
《梅花魂》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桂花雨》教案学案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三
《梅花魂》教材简说
《桂花雨》说课设计
《梅花魂》教学实录
《梅花魂》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