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浅谈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教师对它的使用还不尽完善。本文从人机匹配的角度探讨了与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相关的若干问题,并且提出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人机匹配效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教学媒体;人机匹配

目前,基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的媒体以其日益丰富多彩、灵活自如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已发展成为一种信息产业。同时,各种各样的媒体也被引入教学领域,不仅为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而且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还不尽完善。笔者认为,教学媒体究竟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还应落实到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问题上,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教师都掌握不好的。人机匹配涉及人机恰当结合的问题,对它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恰当使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求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人机匹配的定义

人机匹配并不是什么新兴起来的概念,自远古时代起,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只是当时没有人提出“人机匹配”这个词语。《辞海》中将“匹配”解释为:组合最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机匹配”简单地理解为:把人与机器恰当、适合地组合/结合起来,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这里所指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任何情况下所使用的所有人造器物。当然,人使用“机”的意图和作用也是极其广泛、多种多样的。

在人机工程学这样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中,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只有协调合作,才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但人和机器要做到协调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人的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很难控制。

二、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和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从教师的体言传授和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外,教学媒体便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媒体的发展相继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媒体的科学性、技术性、多样性越来越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记录、存储、再现并远距离传送各种教学信息,还能加工处理信息并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总之,现代教学媒体的种种优越性使远程教育、个别化学习、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等成为了可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人机匹配的启示

就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而言,“机”就是指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从最传统的粉笔、黑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而“人机匹配”则是指人与教学媒体的恰当结合,也可以说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机工程学指出,要“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这说明在人机匹配中,要把人作为主体和中心点,人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组成人机系统来完成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用户是教师,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科研、开发、管理与改进教学的工具;教学媒体应该适应和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二者组成的人机系统要很好地协调工作,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人机系统中的“人”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对某些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一直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有些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优越性并将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他们并不能恰当、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有时甚至盲目滥用,根本不考虑有没有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不能接受,也就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在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系统中,教学媒体不仅要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学生方面的因素。因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教、学生学的工具,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虽然教师对所使用的教学媒体有自主选择权,但他们也不能只凭主观臆断,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外,更多的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和教学媒体的协调合作来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服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而每个学生又有各自学习的个性特征。即使是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个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很难掌握和控制的。

三、如何提高人机匹配的效率?

就广泛意义上的人机匹配而言,如果想要最终获得最优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机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所选用的匹配方式要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能够使人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其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要使人容易接受和掌握,差错要少;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效率,但又要避免对人提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不能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机器是为人服务的等等。这些是任何形式的人机匹配都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也不例外。

再者,教学媒体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应用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可随意选择的,所以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非任何一门(节)课都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不存在超级媒体,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

笔者认为,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人机匹配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媒体的交互、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四、结束语

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教师多年不断的探索发现、总结学习,而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媒体知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外,国家和社会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对教学媒体的重视程度,尽快让先进的教学媒体在各级各类的院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等等。如果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促使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2] 李运林,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请听听我的心里话
勇敢的我
我做的好梦
我的“bus”
过年
愉快的春游
放假真好
青蛙入池
酷暑
泡茶
秋天
难忘的教训
院子的石榴树
小狗肥肥
论自我教育在大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关于校企合作教育下高职生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的新探索
关于高职语文是学生主体机制重构的落脚点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试析职业教育中“三维目标”英语教学的正当有效整合
试析高职院校涉老专业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
试析成人二语习得利弊谈
关于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实践
关于健美操教学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析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探究
试析澳大利亚TAFE的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挑战
关于德国继续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人力资源开发与远程继续教育
试析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高职学生党支部建设
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开展的困境及优化策略探究
《祝福》人物描写
耐人寻味的长胖──读鲁迅《祝福》一得
谈《祝福》的情节高潮
《祝福》重点难点讲解
《祝福》主题思想
《祝福》写作特色
祥林嫂的悲剧性到底何在?
《祝福》疑难解析
《祝福》写作背景
《祝福》词语解释
驳《祝福》分析中的一个传统观点
《祝福》课文分析
祥林嫂到底死于何时
《祝福》课文题解
谈《祝福》中短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