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中国,谁来改革教育?_中国,谁来改革教育?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国,谁来改革教育?

中国,谁来改革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中国,谁来改革教育?

" 中国教育先后喊出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这听起来振奋人心,给人希望。中国教育终于肯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开始试着去改革它了。然而这一场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施行呢?

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都将深刻影响中国教育的发展。近年来,社会上一种时髦的说法就是:高考这根指挥棒。这足以证明黄全愈的一句话:“在中国,则恰恰相反,高考指挥教育,我考什么,你学什么。”(前半句是:在美国,教育指挥高考,你学什么,我考什么。)这也反映了一些中国教育的方针。

一直在喊高考改革,也一直在改了,然而却只是流于形式,今年小综合,明年大综合,后年3+2……但这些都未触及中国教育的根本:应试。如此换汤不换药对中国教育有何意义?对于这样的改革还是一线的老师说的实际:“高考再怎么改,也还是要考试,只要考试,就得要分,只要的高分你就是人才!”即“以分数决定人才”。这让人想起前几年“减负”雷声大,雨点小的结局,就不足为怪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说是人才不如说是考才。前段时间美国的大学拒绝中国165名高考状元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名校何以出名?谁都明白,这些学校每年都培养了很多名校学生(清华,北大等)。正因为培养了众多的高分考生, 他们才出了名,然后出了书,再然后就出了效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效益高于一切。曾经清静的校园也不免下海,于是,校园不在是培养人才那么单纯,而是要名利双收。

然而,谁想过这些名校会给那些非名校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引导中学教育怎样发展。名利双收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对于那些非名校来说。于是他们纷纷效仿名校,给学校制定规划,每年考多少北大、清华,给老师定指标,老师再给学生定指标。如此,只是为能够培养高分考生。学校这样盲目地去培养考才,中学教育就陷入了争名逐利的明争暗斗中去。这在社会中已有所表现。教育到了这一步还谈什么素质教育,人文教育。

有位老师曾跟我讲了一件事:我们学校组织教师到某中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学校每个晚自习都考试,每个星期天都考试。老师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有效,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和应付考试的能力,并表示效仿。我不知道这在美国会引起什么反响,但在中国却是很受推崇。真不难想象,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中国教育会被引向何处。难到中国就是这些人在改革,就这样改革吗?

当我们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几个诺贝尔奖时,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就不汗颜吗?如果我们只是汗颜,恐怕中国再过几十年也不会有诺贝尔奖得主吧!

高考制度一日不改,素质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实处,那素质教育也是一句空话。

对此,我只想提出我的建议:

改革高考;从根本上革除应试弊端,改变高考指挥棒效应,弱化高考对选拔人才的决定作用,让其成为选拔人才的辅助手段。注重更直接的能力的选拔。

改革高校招生;高考归根结底还是为高校服务,高校如何招生必将影响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应该多层次,多角度选拔人才,体现一种更积极,更自主的态度,高校主动网罗人才-像球探寻找球员那样,学生自主推荐。总之高校招生应多样化,高考只作为一种参考。

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最基础,最持久的改革。教育理念不变,中国教育就无法走出新路。

中国,我们期待更新,更彻底的教育改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献花
我的田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秋收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老师的笑,我喜欢!
老师,家庭作业太多了!
我心目中的老师
我最敬爱的老师
老师说我真聪明
廖老师
美丽老师魅力秀
新来的数学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
难忘老师一片情
私立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质疑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与高校德育的应对
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孩子成长的七大需要
基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教材使用浅析
试论道德内化的意义及其途径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学生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学术自由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浅谈如何创建充满活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反对伪圣化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想及课后反思
常中求度,启发想象,重视思想教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教学评析
让对话深刻些──《少年闰土》教学片断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拉车的”改为“车夫”有感──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思绪点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后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案例反思
“合作学习”的尝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谈
一言一行见精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谈
既要春风化“语”,更要疾风骤“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片断及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