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号心理健康之脉 架素质教育之桥

号心理健康之脉 架素质教育之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号心理健康之脉 架素质教育之桥

" 近年来,中学生因各种心理障碍而产生过激行为与严重后果的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在许多报刊上看到过类似花季凋零、青春殒落的悲剧,曾为一个个鲜活的花朵过早的枯萎而叹息,从浙江金华市中学生徐立因其母的“专横”“唠叨”而引发的弑母事件,到黑龙江七台河高二学生王洋因追求本校一女生不成而跳楼自杀,从高考落榜万念俱灰的寻死觅活,到与师长情绪对立离家出走,在他们以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的警钟里,不难看出当代中学生心理存在的严重失衡和错位。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青少年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还相当严重,这种问题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还有上升的趋势”,面对这样一个急需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和研究的课题,人们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固然促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但中学生心理承受力的脆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德育工作者,如何对其进行诊断与矫治呢?



一、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成因

诊断一:心理不成熟,认知水平低。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承受力是由多种心理能力组合成的一种应付环境变化的主观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即人对心理压力的反应能力。中学生心理承受力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一面,正是导致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的内在因素。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育中,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置可塑阶段,因而辩证思维相对薄弱,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看问题易于片面化、绝对化,加之情绪易起伏,自我调节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产生对现实的判断失误,若再缺乏正确的疏导,行为极易被非理性观念所支配,承受力脆弱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从而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诊断二:强烈持久的应激,难以承担的重负。

如今,在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小学变成了中学的学前班,中学变成了大学的预科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考试的机器,学生整天在书山题海中沉浮,在考试加点中度日,这种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则往往导致中学生生理、心理功能紊乱,使其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焦躁、精神紧张,当这些消极情绪一旦无法排遣,挥之不去时,他们的理智就被盲目和冲动所代替,这种超高需求与自身能力形成的巨大反差,加速了过激行为的形成,为社会、家庭、校园的安定留下了祸根,应引起我们德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诊断三:纷至沓来的各种压力,使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

现行的中学教育:从内容来看,凡是高考科目,学校都加大课时密度,增加课堂容量;从方法来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缺乏或忽视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评价学生上,往往舍德取智,光看分数;在校园里,学校领导呼天喊地,谆谆教导,班主任关怀备至,婆婆妈妈,任课教师轮番上阵,喋喋不休,整个校园被笼罩在不上大学非好汉的怪圈之中;在家庭中,保姆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缺乏坚强的毅力,依赖性大增,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更加给孩子心里施以重压,再加上中学生自身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不足,使其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缺乏必备的心理耐力,面对同时产生或在一定时间内接踵而来的各种压力,学生感到生活如履薄冰,各种神经之弦绷到最大值,心理承受力达到了极限,再也不能容纳丝毫的挫折和失意。

诊断四:心理能量无法释放,心理开关打而不开。

中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家长过分苛刻的要求和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总感到自己在生活的空间中并无释放心理能量的绝对自由,或总觉得能量输出的道路并不是永远开放的,“心理开关”可能打而不开,当各种心理活动及行为反应在自身急剧碰撞而产生失衡时,自己又没有能力调整关系、重建平衡。比如,当对周围的人和事在认识上接受不了,个人的不满情绪无处喧泄,消极情绪难以除去,行为上不知如何表现时,他们往往会在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支配下,采取愣充好汉,一意孤行的过激行为,以此来缓解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

诊断五:陷入心理危机,不能直面现实。

中学生的生活应是多彩的,但它绝不是理想境界的世外桃源,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困难将会把他们精心编织的五彩梦击的粉碎,如所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老师处事的不公,同学间的摩擦,与家长不能沟通,学习上遇到的障碍,使他们不时陷入生活与交往的困惑和烦恼之中,面临无法逃避的矛盾冲突或更大生活事件的打击,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就很难在此时对迎面而来的事件做出积极正确的决策,更难摆脱心理危机,维系正常的人生坐标,从而出现过度反应,如情感震憾,极度焦虑,适应能力丧失,精神陷入崩溃,做出消极决策。



二、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的矫治

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脆弱,并非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流,它只是少数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反映,可这个支流我们却不能忽视,无论是从充分发挥青少年成长的潜能看,还是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来看,无论是从心理承受力脆弱给青少年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来看,还是从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来看,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我们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古人云“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对当代中学生心理承受力脆弱现象,要根据其心理特点,摸准脉搏,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矫治一,铸造科学思维,提高认知水平。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最快速的阶段,也是思维易出现片面、偏激的时期,引导不妥会受非理性思维的影响,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引导学生改变需要,调整动机,转变兴趣,教会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要教育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积累社会和人生经验,并会用自己的头脑对社会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加工制做,特别要注意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有意识的训练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技巧。

矫治二,培养自控能力,形成良好品德。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首先,要帮助中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和控制自我,在人生的坐标中寻找自己的合适位置,培养自爱、自重、自尊的道德人格,激发他们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的潜能,力求防止价值取向的失准和混乱。其次,要抓住良好品质形成的最佳时刻,利用学生的热情、活泼、敢干这一优势,教育他们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使他们逐渐形成既富有使命感,又具有责任感的性格品德。

矫治三,善于寻找机会,引导学生释放消极情绪。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特别是作为德育工作者,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表达情绪的榜样,要想方设法接近学生,了解其心病,知其所想所为,认真听取学生的倾诉,创设宽松的情境,寻找合理喧泄消极情绪的场合,为学生创造更多表达情绪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平等、亲切的情感中释放学生的不良情绪,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重拾健康的心理。

矫治四,进行耐挫教育,培养坚强意志。

“人生难免有挫折”,这是广大中学生熟知的道理。首先,要诱导中学生分析挫折形成的原因,寻找挫折产生的根源,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长才干。其次,要教育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只有面对挫折,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这才是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也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貌。再次,要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人生的失败、贫困、委屈、艰辛等,使之身心经受被打击的磨炼,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

矫治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参加社会实践,不失为提高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个好办法。让中学生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磨炼,到工厂、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去体验生活,或请当地工厂、农村自强不息、有突出贡献的英模到学校作报告,以此来增强中学生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提高他们的自立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心理承受力的目的。

总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而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又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因此,在新世纪的曙光里,培养和煅造当代中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这个急需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科学分析,正确引导,号准其脉,对症下药,我国当代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一定会伴随新世纪的节拍,步入素质教育的崭新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夏、秋、冬的精灵
我喜欢做的事
放学第一次自己回家
即将来到的期中考试
小皮皮
自我介绍
我最喜欢的漫画书
20年后的母校
我与轮滑的故事
考18名以后
未来的学校
蝴蝶花
恐龙时代
未来的学校
我们的校园
小议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
浅谈舞蹈《城市变奏》的后现代性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对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的影响(1)论文
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选择
论侵犯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责任制度(1)论文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理念、原则及制度(1)论文
政府干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度经济学思考(1)论文
探析《洪堡的礼物》中典型的犹太文学主题
对现在版画的忧虑
探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中美学生创造力发展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启示
探讨传统工笔人物画写意性趣味的成因
经济法程序的非正式性及其效率价值(1)论文
浅析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调控(1)论文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称赞》教学实录3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1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习题+说课设计
《称赞》教学实录4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3
《称赞》教学实录5
《称赞》教学实录1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1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2
《从现在开始》教学实录1
《称赞》教学实录2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实录+习题+说课设计2
《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