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德育课的几点想法

关于德育课的几点想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德育课的几点想法

"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指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引导;政治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鲜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教育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三者之中,道德品质教育属第一层次,政治教育属第二层次,思想教育属第三层次,在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这三者原则上是密不可分的,但因为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在各个教育阶段,施教者所进行的德育内容也应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来决定施教内容的比例。

以小学德育来说,小学生正处于7至12岁这一年龄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小学德育内容应以道德品质教育为主,另二者为辅。这是因为,儿童最初的品德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影响下,在与人们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发性的观察和模仿产生的,再经由周围成人给予肯定或否定强化而固定下来的。在德育的三个层次当中,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生最易接受的德育内容,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施教者向他们阐述的这部分德育内容,并有可能真正化为自己的品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由于德育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所以在小学生的德育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大段的说教和阐述,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的手段,并融入教师自身对于教材的感知,寻找激情创设课堂的高潮,在师生的共鸣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并化为他们自己的品质,进而指导他们的行为。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掌握教材的精义,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认识道德规范的内容。小学思想品德课本第七册第一课《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是爱国主义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爱国人物的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对于爱国教育比较容易接受。但我并没有因此而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是对学生这种爱国热情进行了几点分析。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多半是从家长、老师,以及影视媒体处耳濡目染来的,对于爱国的本质要求,他们并不一定清楚。另外,对于一直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对于祖国的热爱,往往流于肤浅,在这方面通常是海外归国的华侨更能理解爱国的本义。我在讲课时先把中美两国当时的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得出结果:美国的条件和待遇都要比中国优厚。这时,我问学生,他(钱学森)为什么舍弃在美国的地位和待遇,而回到祖国效力?学生们异口同声: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此话一出,整间教室霎时洋溢起“我是一个中国人”的浓厚气氛,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这堂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使德育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不妨借鉴语文教学的一些手段。其实,品德课和语文课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品德课的课文很像语文课的记叙文部分,只不过没有语文课上分析字词等部分。有的老师在上品德课时,是利用一个个和该课教学有关的小故事串联而成。这种方法固然不错,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依赖故事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只被故事本身所吸引,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他们还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假如教师只是一味地将品德课上成“故事课”,听任他们自发地探索问题,那么非但教学效果成效甚微,严重者会使一些其他不良影响趁虚而入,使学生走上弯路。因此,我的观点是不必过多地讲“故事”给学生们听,只需选取一二典型事例,像分析语文课文一样,给学生们讲解,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这其中就更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不要把课上得教条乏味,走上歧途。我在上品德课时积极借鉴语文教学的方式,精心设计各种容易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力争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而且学会独立思考。比如,我在讲《诚实是美德》时,在讲课的最后,我问学生:诚实是一种很高贵的品质,你们能不能找出一些事物来比喻它,形容它的高贵?于是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有的说诚实像宝石,有的说诚实像清泉,有的说诚实像大熊猫。我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像宝石说明了诚实的宝贵;像清泉,说明诚实的人的心地清澈无比;像大熊猫说明诚实的人和大熊猫一样可爱。这些各种各样的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了学生们对于诚实已经有了很形象的把握,从而为他们认识诚实,并努力做诚实的人铺平了道路。

教师上德育课应该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感情,讲究以“德”服人。所谓以“德”服人,就是在宣扬各种美德时,不是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而是引发他们自觉接受;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强迫学生同意教师的观点,而是允许学生质疑,通过师生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老师可能觉得这么做,会使教学目的落空,怕学生为了“辩论”而“辩论”。其实不然。不是有一句话吗,“真理越辩越明”。既然我们的德育课所讲的都是历经考验真金不怕火炼的真理,又何惧学生们的大胆质疑呢?而且学生们会通过辩论这种形式,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又锻炼了口才和胆识,真是一举多得,何乐不为!比如我在给学生上《诚实是美德》,听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诚实值几个钱” 时,我没有粗暴地训斥那名学生,而是很欣赏地把他叫起,首先肯定他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接着又鼓励他大胆说出说“诚实值几个钱”的理由。那名学生在认定我不是在“刁难”他时,说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这个社会上“老实人吃亏”。既而我又问全班还有谁也持同样的看法,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在这样的情形下,我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把持正反观点的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我自然站在“诚实是美德”一方。经过当堂辩论,那几个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终于放弃了他们原先的立论,倒向了我们一边。我相信,那些学生的转变是真诚的,因为他们的质疑精神已经被我肯定并且欣赏,所以他们没有必要作出虚伪的选择再博得一次我的“欣赏”。可见,德育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鼓励学生们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又由道德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所以德育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知、情、意、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在进行德育课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我在进行品德课时,总是事先积聚真实的情感,努力把这种情感渲染给学生,使他们和我同喜同悲,产生共鸣。比如我在上《可爱的亲人解放军》一课时,讲到解放军叔叔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时,很动感情地把书上的第二个事例叙述给学生听。当我说到故事中的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她最亲的小孙女推到树上,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坚持住,帽子上有红五星的叔叔一定会来救你的!”时,全班静悄悄的鸦雀无声。学生们都沉浸在深深怜悯那对祖孙俩的感情中。这时,我忽然提问:帽子上有红五星的叔叔指谁?学生们齐声回答:解放军叔叔。我接着问:为什么那位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她最亲的人托付给解放军叔叔?学生们回答:因为解放军叔叔是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这堂课上到这里,现场的气氛十分感人,学生们无疑都感到了解放军的可爱、可敬、可亲。

教师在讲课当中还要注意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讲《共产党员孔繁森》时,我在使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种种感人事迹后,让他们体会孔繁森的名言“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告诉他们,因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才说“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课的中心思想。

教师在上德育课时,最重要的是要使每个学生最终把道德规范转化为其自身的品质。这是德育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讲课时,还要注意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相结合。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如讲卫生、爱护公物、团结同学这些随时随地都可以监督学生实现的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则可以参考品德课本上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去实践,在实践当中使学生接受道德规范的要求。

学校的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行为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教育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教师在进行品德课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提高理论水平,以真情感染学生。尤其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使学生受到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小鸭子
我把机会错过了
树根和树叶
有意思的小鸡
幸福岛的沉没
秦兵马俑(导游词)
暑假生活剪影
暑假里的收获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飞向月球
我的小伙伴3
有趣的鸽子
太空城的保险公司
小仓鼠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案件追踪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