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

一、 不同层面的界定:课程资源的概念

有学者认为, “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 。徐继存等认为, “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 。范兆雄认为, “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 。

从外延上看,课程资源的范围又是广泛的。比如: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将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目前的可利用程度,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性质将课程资源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将课程资源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将课程资源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等等。

从以上人们的探讨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一定是能够为课程和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且课程资源在课程存在及其实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广阔而开放的课程资源根基,就没有动态生成的现代课程。为此,我们应当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不断拓展课程资源空间。

二、课程资源的特点

综上,我们可以说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多种多样,既有来自于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活动的,又有信息化的,等等。多种多样的资源为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以在这里,有必要陈述一下课程资源的特点。

1 .多样性

新课改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它绝不仅仅是教材,也决不仅仅限于学校内。可以说,它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践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2 .间接性

有相当一部分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之前就已经存在,它具有转化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要变为现实,需要进行选择、改造和组织,以便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逻辑和课程目标保持统一。

3 .具体性

课程资源又具有具体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域,可资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不同,其构成形式和表现形态各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相应的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学校性质、规模、位置、传统以及教师素质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自然有差异;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必然也是千差万别的。

4 .多质性

由于同一资源对于不同课程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比如,学校附近的山,既可用于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用于劳动技术教育中的植树绿化;既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生物课中调查动植物的种类。课程资源的多质性,要求教师慧眼识珠,善于挖掘课程资源的多种利用价值。

三、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开发的关键

课程资源观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组织与管理的变化,即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改变了教师只能使用课程资源的观念,确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新者,乃至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不仅给地方特别是学校以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更新等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自主权,从而为教育管理者与学校、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与交流提供了一种平台,为改变单一呆板的课程管理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而且也拉近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再者,面向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试图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这种改变必然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开放的,必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所以,在新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和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增长和不断更新的过程。首先,要深刻认识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发展首先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是指学生所处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客观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课程资源,同时也指学生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通过学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最终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具备适应教学需要的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学会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相反,如果不理解这一价值取向,盲目地去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会使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教师与学生的负担,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阻碍教学。其次,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理论工作者要积极地引导广大教师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理解课程资源,进而逐步形成新型的课程资源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最后,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日志、同事指导、研究小组等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特色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懂得如何去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懂得在面对某种学习的需要时如何去追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既能钻研教学,又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分享,这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资源方面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四、突出特色: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基本策略

1 .从地域特点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我国疆土辽阔,地域间各种资源在种类、多寡、存在状态和结构上差异很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因地制宜,体现其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同时,不同的民族在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不同,这样课程资源的开发就要尊重民族差异,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保持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和独特性,处理好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保持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转化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有效实现课程资源的特色开发。

2 .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是对学校进一步形成和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促进。正如教育部、农业部颁布的《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 “ 绿色证书 ” 教育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确定 “ 绿色证书 ” 教育的具体内容,就体现了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思路:不同的学校具有各自独特的课程资源。从而,对于有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当好,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非常高,计算机已经在学校普及化,那么就可以在信息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信息技术紧密接触,使学校成为一所建构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学校,不仅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对于有些学校具有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很深,形成了学校与众不同的悠久人文传统,那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学校就可以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影像以及校友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学校辉煌的过去,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被这种多年形成的文化所熏陶和感染。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展现每个学校的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学校的角色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合格的人才。

3 .从学科特点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仍然主要是按学科的方式来呈现的,可以说,不同的学科都有实现其目标的 “ 特效 ” 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既然不同的学科具有适合自身的课程资源,那么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就要注意开发最适合各自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与具体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资源的多质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科可以运用同一种课程资源,因此树立课程资源共享的意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

4 .从教师特点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是其他课程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学生观、发展观等都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程度的大小。所以,对每个教师来说,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要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要注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分享他人创造性的成果,取长补短,成为不断成长进步的新型教师。

5 .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为此,就要从两方面人手进行分析: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开发课程资源时,我们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应该是 “ 儿童化 ” 、 “ 学生化 ” 的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

五、完善的管理制度:课程资源有效开发的切实保障

1 .建立有效的课程资源管理制度。为了使有限的课程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可以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高效率。

首先,要整体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也即是要整体考虑课程资源的四个层面和三种空间分布。认识到在课程资源的四个层面中,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是基础,同时,要 “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 ,在校内课程资源中,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其依然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慎选教材,合理地调整和有效地开发教材。

其次,要对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妥善的配置,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多样的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率。为了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深入发展,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的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2 .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校保障制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师与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传统的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指标。这样,如果评价制度跟不上,就会影响学校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积极性。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长期积累与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在这些影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因素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能使其他要素联系起来的决定者。教师的教学负担会越来越重,他 ( 她 ) 们不仅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传统的备课上,现在又出现了新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任务。正确理解这一关系,是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关键。当前,我国一些实验区提出的 “ 零备课 ” 就富有启发意义。我们据此认为,教师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就是一种有效的备课,要承认和正视这一有价值的劳动过程,就要求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师管理制度,在完善这些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指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2009高考零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汇总
这也是一种芬芳
9年江苏高考零分作文《品味时尚》
《站在十八岁的门口》
这也是一种力量
2009北京高考零分作文《隐形的翅膀》
《站在文学的门口》
9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
这也是一种承诺
9年江苏高考零分作文《品味时尚》
《站在老家的门口》
这也是一种永恒
《站在项脊轩的门口》
《站在天堂的门口》
《站在车站的门口》
保险意识应有效牵引保险需求
利用VC中的通讯控件开发串形通信程序
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规避
保险基金入市比例为何提高
WINDOWSNT4.0远程启动服务中非标准网卡的配置
必须建立综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保险公司上市是否“利好”?
关于农乡贷款保险发展诌议
我国医保改革顺利进行的主要经验
入世后中国再保险面临发展与挑战
精神损害可保性探析
对完善生育保险分娩效益透析
保险企业信用评级的作用分析
网络管理实现统一的方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升边际消费倾向
《小壁虎借尾巴》考点练兵(一)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下雨前的征兆
《小壁虎借尾巴》老师语录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问题探究
《要下雨了》美文欣赏:秋天来了
《小壁虎借尾巴》范文习作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梳理
《小壁虎借尾巴》相关资料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提高篇
《小壁虎借尾巴》重点字词的意思
《小壁虎借尾巴》整体阅读感知
《小壁虎借尾巴》随堂练习:巩固篇
《要下雨了》范文习作:春天
《要下雨了》训练素材
《要下雨了》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