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开发西北的重要情报源——评《西北地方文献索引》

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了西北、西南等地后,曾明确指出:“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我国四化建设的重点将逐渐由东向西转移,大西北将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建设基地。”要建设西北,必先了解西北,研究西北地区的过去和现在,为未来的建设提供可靠依据。诸如历史地理、经济状况、生产资源,文化艺术、民族宗教、社会生活、乃至学者著述等,都是研究西北问题的范围。

近读赵俪生先生《西北学的开拓者之一——张穆》(《西北史地》1983年第4期)和胡斯振先生《西北学刍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二文后,颇受教益。前者通过张穆的著作阐明张在西北史地和民族研究方面的成就,后者则从清代西北舆地学的开创及演变,指出了研究西北的重大意义。西北学的提出和确立,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产物,又是西北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深入研究西北问题,则要求占有大量的文献资料。然而,各种文献浩如烟海,研究工作者欲得其门而入,兔受“泛滥无归”之苦,俾在书林学海中寻求必需的资料,就得依靠综合性和专题性的书目索引。

甘肃省图书馆作为一所具有七十年馆龄的老馆,在揭示其馆藏地方文献资料,便利读者的工作上,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近三十多年,陆续编印的西北地方文献书目和索引就达七十多种。这些书目索引揭示了文献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系统地提供了专题和综合的文献线索,给研究西北地区的科学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检索工具和独特的情报源。本文仅就其中的一部《西北地方文献索引》(以下简称《索引》)做些评述。

西北地区是由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区)组成,面积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二十个兄弟民族,这里有着富饶的矿产资源,除金、银、铜、铁、镍、铬、锰、锑、汞等外,还有云母、石棉、滑石、硫磺、芒硝、金钢石、大理石等天然矿藏,尤其是石油和煤的蕴藏量更加闻名遐迩。西北地区史前期就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周代发展了农业,创造种类繁多的各式农具。汉时开辟河西走廊,成为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在历史上对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有过重大的贡献,西北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黄河、洮河、渭河、湟水流域发现了各种彩陶、石刻和其他古器物,敦煌莫高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肃南马蹄寺石窟等处,均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和精美的艺术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华。

据《史记·大宛列传》载:“骞所遣通大夏之属者,皆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西北区域的产生,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但当时的西北区域,系指令新疆及葱岭以西之地。这一区域概念,一直延续到唐代。因汉、唐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长安,陕甘为其直接统辖区。至南宋偏安,始称西夏及金人统治地区为西北,自此西北地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以后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更易,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所辖之地,遂成为西北地区的区域概念。现今的西北地区,亦早已形成一个整体。如民族的发展形成,宗教文化的演变,均有其不少共同之处;特别是今后西北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研究西北问题,领域宽广,内容繁多。特别是有关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宗教、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等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如研究西北史地,必然涉及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的形成,正是古代东西方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政治军事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联系到西北各族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再如西北民族的融合迁徙,宗教的传播,语言文字的递嬗,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无不与国际间的研究发生关联,产生影响。

自汉代迄今,研究西北的学者就云起蝉联,其中如史学、经学、文学、哲学、金石、方志、艺术诸家,著述内容非常广泛。在科学上,如天文学、地理学、医药学等各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当成就。尤其近世以来,学者专家们更是潜心研究,从未间断,即使在烽火连天,颠沛流离的环境下,也不曾消磨他们著述的意志,经过艰辛的钻研和努力,产生了一大批有关文献资料,为今人研究西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

甘肃省图书馆为适应开发西北、建设社会主义四化的现实需要,从馆藏解放前的报刊中选辑出1905-1949年间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献资料,编成《西北地方文献索引》印行,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对科学工作者来说也是功德无量的。

《西北地方文献索引》是一部综合性的文献检索工具书,它收录了有关西北五省(区)的政治社会、历史地理、地质矿产、农牧渔业、经济财政、文教卫生、文物考古等资料7456条,从情报学观点看,这部十六开本、拥有461页篇幅的《索引》所载信息量大,密度高,对于社会决策和科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情报价值,是西北地区经济开拓中十分难得的情报源。不仅如此,这些文献资料中的精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情报价值将会不断提高,以至成为永久保存的历史文献。

通观这部《索引》,其情报的内容特征是明显的。

(一)选材的客观性。

社会现象、社会观念和人们的精神活动过程,都是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的反映。在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的社会条件下,体现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索引》收录的资料,都是建国前近半个世纪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着它的时代与阶级的历史烙印,无论立场、观点、方法,在今天看来,自不能同日而语。《索引》编者之所以如此客观地揭示这部分馆藏,无非是为了振兴中华,开拓西北地区的经济而向有关科学工作者提供这种二次文献,并通过他们的深入研究,得以活化旧文献,开发和生产新情报.所以,这种选材的客观性也是符合现实科学要求的,并不是所谓“纯客观”地和盘托出,仍没有排除对资料的选择性。如在甘肃省部分中的“敦煌学”一目里,收入了向达、王重民,董作宾、姜亮夫、周一良、陈寅恪诸先生的研究文章108篇。选自解放前47种报刊。

(二)文献的历史性。

地方文献这种独特的情报源,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情报内容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离开了对特定历史条件的分析,就不可能正确揭示它的内容实质。《索引》编者在这方面作了认真的研究和鉴别.从对西北地区的历史研究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并使之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也具有历史价值出发,在筛选资料时,既有所批判与扬弃,又有所继承与发展。如在西北总论部分中的“军事”一目里,从《清代河湟诸役记要》到《西北国防论》.收集了内容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文献,虽则只有23篇,但通过这些文献的本身价值,亦可略窥西北地区军事之一斑。

(三)资料的综合性。

地方文献作为一种情报源,有着社会科学情报综合性的特点,这部《索引》也无例外.它共收录文献资料7456篇,其中自然科学类文献仅404篇、占《索引》文献总数的5.42%,而社会科学类文献达7052篇,占94.58%。这些社会科学情报具有潜在的和多方面的内容、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诸方面的历史和研究状况,因而对认识一方地情,鉴古知今,继往开来,建设本地区的两个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情报的长久性。

地方文献所提供的情报,也如其他社会科学情报一样,其寿命要比科技情报长得多。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条件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既有积聚性的一面,也有往复和连续性的一面,当前的认识,虽然是前人认识的发展,却又不可能完全排斥和代替前人已有的认识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地方文献情报,就成为今人认识特定历史现象的基本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因此,这部《索引》的编制,既然是科学的和重要的,那么,它的情报价值也将是长久的,可用性也会很强的。

看来,《索引》编者在揭示馆藏建国前报刊资抖上搜罗详尽,不遗余力。据了解,甘肃省图书馆曾于1959年编印过《甘肃地区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96-1949年,收录期刊3405种),从中作出西北地方文献资料题录8415条,主要在1966年以前分别按省(区)陆续辑成地方文献索引48种;另外,还根据北京图书馆1961年编印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833-1949年)》(收录期刊19115种),派专人赴有关图书馆调查了解,补作题录。这样,在经过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近年又组织人力将馆藏旧时报纸、期刊通检一过,再次进行鉴别、筛选、调整、补订,编就这部《索引》,实属难能可贵。

《索引》对文献的收录可说包罗万象,举凡解放前45年间全国各类报刊中有关文献资料均在选编之列,材料来源广泛,内容全面系统,大至官方文书报告,专项图表,统计数字,小至个人游记、日记、杂志,都从不同的角度予以罗致,反映了文献的真实性和适用性;在文章著述者中,既有政界人物,如戴季陶、于佑任、翁文灏、朱绍良、黄炎培、马鸿逵等,更有众多名家学者,如郭沫若、郑振锋、陈垣、顾颉刚、王重民、向达、周谷城、姜亮夫、董作宾、常任侠、王国维、罗振玉、金祖同、唐兰、竺可桢、潘光旦、何乐天、谷苞、周祖漠、唐圭璋、周一良、陈寅恪、唐长孺、裴文中、赵俪生等,充分显示出文献资料的权威性和有用性。此外,收入某些外籍学者论著的译文,也颇具参考性。

这部《索引》在分类编排和组织结构上也是严谨的。无论顺序的安排,类目的设置,都体现了便利学术研究的编辑方针。它按西北总论及陕、甘、宁、青、新六大部分编次,其下类目依次为:

一、历史、地理,

二、社会、政治,

三、经济,

四、自然地理、地质矿产,

五、文化、教育、卫生。在分类体例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各省(区)不同特点,结合文献资料多寡等实际状况,再灵活地划分若干小类(子目),并一一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以示实出。如在“历史、地理”类下分为历史、文物、考古、地理、舆图、方志、类志、各地游记等八个小类。但在甘肃省“各地游记”下又细分出兰州各地、甘肃中部各地、陇南各地、陇东各地、临夏甘南各地、河西走廓等六个子目。而在宁夏则未列小类,青海省亦仅列出历史、考古、地理、各地游记四个小类,在新疆部分则改列为历史、考古、传记、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类志、名胜古迹、各地游记等九个小类,再如“社会、政治”类下,在总论部分列出社会、社会救济、民俗、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七小类,在陕西部部分则未设民族、宗教,在政治一目下列出地政、管政二子目。在甘肃部分改设民政,其下列出兰州市政这一子目,另设有地政一目。宁夏、青海设类从简,新疆部分则作较大变动,改设社会、民俗、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其他(民族)、宗教、政洽、新疆问题、军事等十个小类,其下没有子目。其他如甘肃突出敦煌石窟、敦煌学等,在宁夏部分突出西夏文化,新疆则以民族方面文献资料比较集中。

同时在某些类目中又将有连带关系、内容相近的并为一项。如“历史、地理”,“社会、政治”,“地质、矿产”,“文化、教育、卫生”,“畜牧、兽医”,“财政、金融”,“自然地理、地质矿产”,“医药、卫生”,“商业、贸易”等等,这种合并表现了文献资料的内在联系,环环入扣,如贯一气,显得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细读《索引》,可感受到编者良苦的用心和对文献资料认识的深度。

《索引》中文献资料的著录项目,均以顺序号、篇名、著(编、译)者、报刊名称、出版日期、页(面)数、附注为次第。由于著录事项简明扼要,给使用者带来了认识文献和检索的便利;尤其附注内容多样,指引性强,对读者辨认文献资料很有帮助。如:《西道堂——新社会的模型》(注:甘肃临谭旧城回民的中心组织);《楼观台橡树生长量之查定及各种材积式之比较》(注:楼观台在陕西周至县境);《民族英雄张义潮》(注:收复河西十郡经过);《讲坛旁记(节录)》(注:记李铭汉);《风沙、水矿、农牧》(注:杂写安西);《救济本省灾荒赈款配发各县》(注:附各县分配数字);《党项故居在陇右》(注:党项系族名,位于洮岷西南);《记皋兰二奇士》(注:吴可读、朱克敏);《甘肃之特产》(注:摘录自甘肃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甘肃经济丛书》);《甘肃省各县(市)各种调查表》(注:附调查表24种);《甘肃省四大展览会展览品评判揭晓》(注:物产、工业、建设、文物);《甘肃四巨镇》(注:西峰镇、张家川、马营、碧口)等等。这些附注文字,均是点睛之笔,极尽其妙。

当然,这部大型文献《索引》如果再附录一份《报刊一览表》,多加些提要或简介一类文字说明,或许更能扩大资料线索,开阔研究工作者的视野。另外,革命根据地报刊资料收录很少,说不定编者别有考虑,在这里不敢妄加评论,谨此提出而已。

总之,西北地方文献资料量多面广,且大部分藏在国内外图书馆中,也散见于各种新旧书刊之中。要使这些分散的文献材料得到有效的利用,就必须进行艰苦的发掘工作。在这方面,作为具有七十年馆龄的甘肃省图书馆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的。仅据该馆1980年5月编印的《西北地方文献目录》( 1949-1979)就著录各种书目75种之多。又据陆泰安、牟实库编《西北地方文献书录》,其中收录近六十年来有关西北地区的书目索引达130种(甘肃省图书馆编印53种)。由此可见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草船借箭》缩写
一个穷困潦倒的人
《草船借箭》缩写
刘爷爷·旱烟袋·筛子眼
《金色的鱼钩》缩写
我的老师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
《景阳冈》(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草船借箭》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热爱生活的外婆
《金色的鱼钩》缩写
《金色的鱼钩》缩写
神秘的他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
虚拟现实技术在施工组织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高层办公楼设计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流水施工的组织及表达方式
瓷砖装修攻略
浅析雕塑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
屋面(刚性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各大学专业院校特色专业介绍
CAD操作技巧
灌注桩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点
装饰项目中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实践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