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1
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
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 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 滨海县引进火炬树的可行性分析 文章来源教育网
摘要:介绍了滨海县的基本概况,分析了火炬树的生态特征,从栽培价值、引种的有利条件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海滨县引进火炬树的前景。
关键词:引进;火炬树;景观;造林;阻火;推广
1 引言
江苏省实施东部沿海开发战略,滨海县位于黄海前沿,依托海边深水位的优势,建设港口,外向型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为顺应新形势、适应新环境需要,提升环境美化层次是滨海引种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滨海林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多年栽植的杨树,暴露出自身的弱点。林业的家族需要增加新成员,以形成完整的生物系统。 2 火炬树的生态特征 3 引进火炬树树种的可行性分析
2.1 栽培的价值
分析从火炬树的形态、特性、成份综合考量,它具备了多功能、多用途、多效益的“三多”特点,发展潜力巨大。利用其发达的根系超常规的年生物量,广泛应用于荒地、河岸护坡、固堤、固沙等困难立地条件的先锋树种。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首选地区,利用其体形不大,投影面积小,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优点,黄河流域多用作防护林树种;利用其形态美观,色调奇特,颇具欣赏性的特点,城市绿地、城市道路、公路两侧、工厂、居民区、村庄、学校、旅游景点选为风景树;利用其成份多元,作为工业原料、药材、木材和其它副产品的天然生物资源。树皮、树叶含有单宁,是制取鞣酸的原料。果实含有柠檬和维生素C,可制作饮料。种子含油蜡,可制肥皂,蜡烛。木材,色泽金黄,纹理致密美观,可雕刻,旋制工艺品。根部的皮可入药。这一切全是绿色产品。随着对火炬树生理生化性质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惊人地发现,火距树释放的物质,具有抑制细菌的功能,另外火炬树拒火,火烧不产生明火,烧其叶、茎枝只是碳化,没有火烟产生,因此林业生产上用其造阻火林带,作为森林防火之用。
2.2 引种火炬树客观条件有利 2009年4月在滨海通榆运河堤上试种火炬树,种子播种后约20d开始出苗。初始40d只出2~3cm高,经过夏季之后,超常生长,平均高度达14m,地径达13cm。表现为极其适应,生长速度极快。2010年在东坎、陈涛、正红等地引种造林,长势旺盛,形态美观。特别是金秋10月下层叶先渐渐发红,晚秋一片红彤彤的貌似火海,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奇妙无穷,它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新的物种资源,更宝贵的是美的享受。
火炬树在赞美声中跨入滨海之门,滨海县林业站将扩大种植量,规划每个乡镇造成片林不少于33.3hm2,农田林网在200hm2以上,四旁栽植10万株以上,让更多的人认识火炬树,喜爱火炬树,真正使火炬树远方之星成为滨海林业大家庭的一员。火炬树占据了乡土树种的栖息之地,改变了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火炬树与亲缘相近的乡土树种或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遗传侵蚀。同时火炬树对传统美学和文化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应适量,应科学地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熊济华.观赏树木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喻晓丽,蔡体久,宋丽萍,等.火炬树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6):18~19.
郭阿君,王志英,邹 丽.火炬树挥发性有机物释放动态及其抑菌作用.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
(7):42~4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未来世界
- 看《长在“篮球”上的女孩》有感
- 走碇步
- 我终于战胜了胆怯
- 放学
- 雨中登山
- 大年初一
- 我的弟弟
- 我的妈妈
- 那次,我真的很生气
- 梦
- 第一节课
- “放飞”风筝
- 请爷爷吃香蕉
- 论邓小平的德育系统观
- 论董事对第三人民事责任(1)论文
-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上)(1)论文
- 哈姆雷特性格延宕分析
- 科学基金监管的信托法思考(1)论文
-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初探
- 浅论新技术发展对广告艺术的冲击
- 体育音乐的美学原理及审美趋向
- 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起源与人文精神解构(1)论文
- 中国当代建筑艺术的民族化趋向探讨
- 摄影初学者如何掌握相机操作技术
- 论传统艺术风格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
- 试析GUI设计中图标元素的设计
- 艺术学:诞生与形成
- 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上)(1)论文
- 《笋芽儿》教学设计7
- 《小鹿的玫瑰花》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笋芽儿》快乐练习:同步练习
- 《笋芽儿》快乐练习:同步轻松练习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3
-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笋芽儿》教学设计9
- 《小鹿的玫瑰花》字词
- 《笋芽儿》教学设计8
- 二年级下册《笋芽儿》练习题
- 《笋芽儿》教学设计6
- 《小鹿的玫瑰花》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4
- 《笋芽儿》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