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简论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5

简论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

论文摘要:农村女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因为生活中的物质环境和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其生存、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自立、自强、主动发展的思想促使女教师迅速成长,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社会重要性。本文结合农村女教师在教师职业、非职业发展方面的生存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

农村女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线工作者她们不仅要面对农村教师共同存在的压力,还要承担作为农村女性要面对的社会传统性别地位、女性独立、自由等相关问题。结合农村女教师工作环境、健康状况、女教师社会和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内容,探析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态,并分析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和对策,更好地推动女教师工作、生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女教师的生存状态

1.农村女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1)女教师工作压力大。农村教师工作量很大,除了要关心学生的课业学习,忙着给学生批改作业、备课之外,不少女教师因为有耐心、性格温和等特点,被任命为班主任,还要关照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室和宿舍卫生、学生纪律等。教师精神和身体一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消耗大量精力,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农村教师要付出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劳动以弥补农村学校生活条件的不足。如:北方农村冬天没有集体供暖,教师要为班里置办炉子取暖;农村学生辍学问题严重,身为班主任的教师经常要进行家访,整日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对于体能相对较弱的女教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2)女教师承受“多重角色”的压力。女教师感情细腻,思想敏感,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往往对她们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再加上女教师在学校工作的一天中有角色转换的“急转弯”现象:在学生面前是“慈母”、“师长”,要为人师表起到模范作用;在同事面前是“工作伙伴”、“朋友”,要对同事友好、团结;在领导面前是“下属”、“工作者”,要支持领导工作,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繁琐的角色关系更容易触动女教师灵敏的神经,特别是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女性都是以稳重、斯文为美,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光荣,使很多女教师不愿主动与同事沟通,不敢与领导交流。

(4)女教师的健康状况堪忧。无论是从心理或是在身体的健康问题上,农村女教师的总体现状都不容乐观。很多农村女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这种趋势日益明显。教师由于工作关系受到多种慢性咽炎、颈椎病和腰椎病等典型职业病的困扰,女教师还要解决女性特有的生理期和妊娠期所面临的健康问题,部分女教师很少有机会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病症时已经非常严重。农村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结果较为普遍的是:农村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表现较差,需要更多的改善和支持。多方的研究反映女教师受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几大因子影响明显,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家庭困扰都容易对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2.农村女教师非职业生存状态

(1)农村女教师的住房状况。农村学校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使用的教工宿舍很多已经年久失修,不仅住房设施陈旧有些甚至出现安全隐患,非常危险。在学校没有能力安排教师住房的情况下,很多农村女老师只能选择廉价的自建房或租住房屋生活,而这样的住房一般设施简陋,位置偏僻,有的家庭一家四代、男女老少都挤在一起,不仅住房安全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家庭和睦。不少女教师在无奈之下选择的住房离学校较远,上班长距离的奔波不仅浪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面临交通安全问题。

(2)农村女教师的婚姻状况。在婚姻状况上农村女教师要好于男教师,按照普遍的家庭观念,男性的个人发展情况和社会地位从某种角度反映了组成家庭后的生活水平,农村教师微薄的收入和有限的发展空间,影响了男教师的婚姻状况。而女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端庄的教师气质,工作、收入的相对稳定等特点,成为她们择偶的明显优势。然而,女教师较好的成婚比例并不能消除她们的择偶顾虑和对婚姻的徘徊:从环境相对纯净的校园毕业又走入校园工作的女教师单纯、好幻想、追求完美,容易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女教师经过4年的城市校园生活,又回到乡村工作,难免产生不适或心理失衡;仍然有部分女教师希望通过婚姻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择偶条件较高。众多的对比与顾虑使女教师经常为婚姻而困扰。所以很多女教师都把自己的择偶范围锁定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或家庭经济实力较强、城镇户口的男子。

(3)农村女教师的个人劳动分配。由于很多女教师家中的男性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女教师在家庭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承担了更多的大量消耗体力的农业劳动,女教师不仅要劳神备课,劳心管理学生,还要干农活,一人分作多职,很难维系单位工作和家庭劳动的平衡。综上所述,农村女教师生存状况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存在不少问题,对这些问题原因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分析,能够促使今后的工作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

二、影响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的主要原因

1.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

很多女教师的职业生存压力来自于社会对教师过于理想化的要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句话给教师过大的舆论压力,过高的期望让教师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工作产生失落感。特别是对女教师来说,更是承担着工作成绩和家庭责任的双重评价标准,增添了女教师的生存压力,影响着农村女教师自身的价值评判,使其角色冲突和角色紧张程度加剧。

2.农村较低的经济水平

教育工作本身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需要更多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然而乡村有限的生产力只能提供有限的经济支持。农村教师的基本收入远低于城市教师,很大程度上拉大了教师经济水平的差距。城乡二元化的拉大,使农村女教师在与城市教师的各种对比中产生很大的不平衡感。对自己现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怀疑和动摇:同样是中小学教师,同样对工作兢兢业业,甚至在艰苦的条件下,身为农村教师的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心血,超额的劳动换来的却是与城市教师相距甚远的工资报酬、无法保障的福利待遇、艰苦的物质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足带来的物质匮乏在一点点腐蚀着农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长久坚持的信念。

3.传统性别观念影响女教师发展的积极性

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的提高主观上需要女教师自身的积极发展,教师发展的主动性是教师的内部动力,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女教师对自己各方面的改善都较为被动,大多有对外部环境依靠的习惯。农村对封建性别观念的大量保留限制了女教师独立价值观的形成,同时女教师非常缺乏积极发展的自信心,认为工作单位有那么多优秀的男同志,自己是没有办法与他们竞争的,认为自己的努力重心应该在家庭而不是工作岗位。在家庭中女性虽然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劳动却很少是家庭主要事物的主持者,对农村女教师的评价都是以无私奉献为“标准”,限制了女教师对应有利益的争取,家庭和工作的消极心理影响了女教师生存状态的进一步发展。

三、改善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的对策

1.加大农村女教师政策保障力度

农村教育需要从各种相关政策制定和政策倾斜上加大对农村女教师的保护。相关农村女教师的法律、法规,将男、女教师看作同样的个体,社会性别观念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将社会性别纳入教育决策,纠正现有政策有关性别方面的偏差,结合男、女实际的社会认识水平,提高社会性别平等、民主的意识,以公平为出发点设定优惠男女双方的政策。对于农村女性生理期、妊娠期以及哺乳期的特殊薄弱环节和农村女教师的职业权益,从具体事件、长远计划以及现实影响多个角度保证女性权益的有效实现。

2.改善农村女教师的待遇

改善女教师待遇问题,保证女教师的健康生活,是保证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改善贫困女教师工资待遇,加大女教师工资力度是改善农村女教师生存最直接的办法,无论是国家提供拨款,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与个人的资助其效果都是立竿见影的,并且要坚决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完善女教师医疗保障体系,一方面,加大女教师正常健康检查的实施力度,严格保证女教师的法定休假,能够享受与当地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另一方面,关注女教师心理健康,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为女教师设立专门的健康问题服务站或咨询点,帮助女教师排忧解难、疏导情绪,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解决农村女教师住房问题,针对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优先解决住房特困户,为教师解决生活基本难题,对住所离学校较远的女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校的单身宿舍作为午休或加班后的休息点,避免女教师因交通引起的安全问题,学校还可以结合本身的特点选择地价较低的城乡结合点集资建房,既能享受部分优惠政策,又能形成文化气息较浓的生活区。

3.增强农村女教师的专业发展

针对目前女教师在职培训机会较少的现象,有意向女教师提供倾斜政策,提高女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真实了解女教师专业所需,加大在职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间的合作,组织教学小组内部和小组间的多方面交流,在集思广益的合作中培养人际关系,丰富个人知识,形成积极的学术气氛;学校要加大对女教师的民主化管理,充分调动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在提高女教师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增加女教师职称评优比例和管理职务任命的比例。学校鼓励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也促进女教师在校充分发挥个人特色,有利于女教师进一步发展,也是女教师争取各项权益的有力保障,不管是在教学角色还是管理角色上都要鼓励女教师争取合理权益。学校管理制度要得到女教师的满意必须做到专业、细致、优质。加上男、女教师在专业发展内容、方法、意义等方面的侧重点不一样,学校管理者应当把学校管理政策制定的尽量具体、有倾向性,维护女教师的需求,保证男、女教师平等发展。

4.增强对女教师的人文关怀

改善农村女教师的生活环境,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营造有利于女性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传统的性别观念是农村女教师提高社会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精神枷锁,对旧有观念的改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大众文化领域应发挥媒体的传播优势,宣传先进的性别平等思想,严格禁止张扬暴力、性别歧视、贬低妇女等落后文化的传播。同时要求将先进的性别文化编入政策法规中,融入到教育课程设置中,普及先进的性别意识。增强学校对女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领导应多与女教师交流,深切了解女教师的真实想法和迫切愿望,创造民主、平等、自由、信任的校园环境,用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对待女教师所取得的每一个教学成绩,支持女教师参加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女教师的职业价值实现和职业认同感。

四、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女教师生存状态研究从起步到成长,不断吸收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不管是研究背景的探讨还是研究内容的丰富,不论是研究视角的更新还是研究方法的创新,都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辈子都是这样
烦人的雨天
放羊记
小水珠历险记
英语班的故事
2008,拜拜了
《儿童探索大百科》读后感
缅怀先烈 立志成才
2008奥运会
九龙游记
我和爸爸下飞行棋
梦想的的地方
欢欢喜喜迎奥运
秋天果园都活了起来
秋天的收获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关于“孝”与“无后”的辨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和谐管理的传统文化视阈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国的“毛泽东热”研究
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内容解读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二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月光曲》说课设计之一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蜜蜂引路》第一课时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之一
《詹天佑》第二课时
《白杨》第二课时
《凡卡》教学设计之一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二
《凡卡》教学设计之二
《詹天佑》说课设计之一
《丑小鸭》说课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