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小学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缺失原因与对策

关于小学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缺失原因与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9

关于小学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缺失原因与对策

"

论文摘要: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汉字所特有的,几乎每一个汉字都可以从字形、字音、字义解读出一部文化史。但是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跟不上,教学评价刻板单一,教学方法机械、落后等问题,使得汉字教学缺少对汉字文化意蕴的解读。要解决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的问题,就要提高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逐步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制订出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据理识字的汉字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汉字;文化内涵;汉字教学

一、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的现象及原因

1.汉字教学目标单

一、教学过程单调。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汉字作为读写的工具,而忽视了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意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就是识字教育,背诵识记为古代蒙学识字的主要方法。今天的汉字教学注重字形的识记,尤其是机械式的识记方法也是从传统汉字教学中继承下来的。我们一直把汉字的教学目的确定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字。这样的汉字教学目的,致使汉字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教学目标比较单

一、教学过程单调的状态。长期反复紧张的记忆状态,使学生产生记忆疲劳,失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尽管现在的汉字教学在识记汉字时往往利用游戏、儿歌等有较强趣味性的形式,但其实质仍然是对字形的机械识记。

2.汉字教学关注眼前利益,忽视学生长远发展。识字数量和速度的过分追求,使教师在教学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汉字的读音、字形和意义的识记上,而很少有深层的意义理解。这种做法,在学生刚学习汉字时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容易导致音近字和义近字的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忽视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使汉字教学课成了纯粹的训练课,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不到应有的滋养,也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丢到了一边,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3.对汉字教学的评价刻板单一。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系统的良性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教学评价。传统的汉字教学评价标准为“四会”,只要学生会读、会写、会认、会用就是掌握了汉字,至于汉字本身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以及在不同情境的运用等都不是学生汉字掌握情况的评价标准。而对一种汉字教学方法优劣的评价,也仅仅是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是多少,速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汉字学习情况的检查,也简单地采用默写形式、听写形式,只要学生能顺利地默写或者听写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考试中汉字的检验也往往是看拼音写汉字的形式,注重对学生汉字音形义的测验。这种检验方法只能看出学生对汉字读音、字形的掌握,而对汉字的意义,即使有相关的测验,也仅仅局限于汉字的表面意义。

4.机械、落后的汉字教学法。在目前的汉字教学中,传统识字教学法还随处可见。教师不能依据汉字蕴涵的文化知识进行教学,多数小学老师在教授生字时淡形义、讲形不顾义,重笔画结构分析、轻形义重读音,违背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使得错辨字形、误识字义所导致的认读和书写错误屡见不鲜,在遇到同音字时往往会因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教师在讲解汉字时,试图通过做游戏、编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汉字,但是无论是做游戏还是编儿歌,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机械识记的方法,变的只是具体形式,而本质内容却没有改变。

5.语文教师缺少一定的汉字文化品位。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灵活多变的讲课技巧,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汉字教学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识和扎实的汉字文化知识。但是在现实里,很多教师缺乏汉字文化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纠正学生对汉字的误解。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由“田”和“心”组成,好像说“心田”是进行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因为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由此可知,“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不知道“思”字的真正内涵,是无法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的。"

二、汉字文化意识缺失现象解决对策

1.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汉字教学评价体系的单一使得汉字教学距离汉字文化蕴涵越来越远,制订多方位的汉字教学评价体系迫在眉睫。变关注教学的眼前利益为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学生对汉字文化意蕴的理解纳入汉字教学的评价中,在对学生汉字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时,不仅测试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和速度,还适当地安排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测验,加强汉字人文性的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2.汉字教学中嵌入文化故事,提高学生对汉字文化作用的认识。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在汉字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所学汉字有关的文化故事,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广博。比如讲解“天”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使学生懂得“天”是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日月、星辰、风雨及雷电都归“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津津有昧地昕故事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事物,观察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

3.据理识字,领略汉字的文化蕴涵。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四种。象形、指事、会意都可以通过其生动形象的图画形体构造来指示词义。从分析汉字的构造之理出发,图画汉字,溯源对照,抓住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挖掘蕴含其中的文化意蕴,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掌握汉字。如汉字“山、水、人”等独体象形字,其汉字形体与自然界中的实物很相似。这时教师就可以图画汉字,溯源对照,在揭示汉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中,理解汉字一笔一画的由来。而对于会意字,可以从其结构人手,联系相关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示的读音,最后解析其组合起来所表示的新的读音和意义。

4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鼓励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汉字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的文化底蕴决定着他驾驭整个课堂的能力。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可以适当地融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提高教师这方面的素养。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教学时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如此这般,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而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教学中,汉字丰富文化内涵的呈现,有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创设生动活泼教学情境的手段之一,既能展现汉字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让学生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另外,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汉字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冉老师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留在心里的印象
养鸟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劝说
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救鸟行动
友谊之船
不要打鸟
我是喜欢的一首诗
同学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留在心里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9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对施工现场签证单管理和监督
预算编制中经常出现的图纸问题
混凝土搅拌机安全操作规程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施工图会审的定义
房屋工程后浇带与施工缝部位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家居设计步骤全面解析
西校区北教楼地下室
空间划分基本概念
强夯技术的特点
建筑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
短肢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结构
审查原施工图有无可改进的地方
轻型真空井点降水法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范文习作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巩固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1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画家和牧童》 知识点精析
《画家和牧童》 重点问题探究
《画家和牧童》 考点练兵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考点练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