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不能为纪实而纪实——也看《望长城》

不能为纪实而纪实——也看《望长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不能为纪实而纪实——也看《望长城》

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的播出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话说运河》、《话说长江})到《让历史告诉未来》再到今天的《望长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已跨进一个新的里程。正如北京广播学院副院长王纪言副教授在中国新纪录片研讨会上致辞中所说,“中国的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闪光的热点,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的确,《望长城》的创作者们从遵循真实性原则出发,在现场采拍,同期声运用,全面调动综合表现元素等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使该片朴素,真切的纪实风格如扑面而来的清风使人精神为之一爽。一时间,众说“纪实”,影视界纪录片创作同仁们的反应强烈。

纪实手法的回归风正在兴起。一方面,这是一件好事,国内沉寂很久的纪录片创作正在冲破旧的创作套路,跟上国际影视纪实文化发展的大潮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纪录片创作的本体观念亟待从创作意识上加以明确和提高。

事实上,影视作品中纪实手法的运用并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儿。纪实手法的历史几乎和电影同一天开始。世界电影先驱路易·卢米埃尔在1895年拍摄的世界第一批影片《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中已经不自觉地使用了纪实手法。他把他的摄影机带到家庭、花园、车站、海滨,去捕捉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场面和万花筒般的变化。任何进入他镜头中的现场都有其夺人心魄的魁力。因此,若从影视媒介的物质特性上加以考查,它从一开始的根基上就限定了影视艺术的特性-----纪实性;表现范围-----客观世界;表现方法-----写实主义。当然由于早期电影技术条件的限制,并未能使纪实性形成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实为一种遗憾。

今天,真实已成为世界纪录片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而纪实则是纪录片创作的基本准则。人们喜欢看真实的,不加修饰的东西;人们越来越多地要求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屏幕中所展现的一切。被动变为了主动,二十世纪的人在走向文明、进步。换一个视角,对创作者来讲,纪录片创作的要求在提高,难度在增大,创作者的思维意识需要跟上。的的确确,纪实性创作并非易事。创作者主观上的认识偏差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唯有在创作的总体观念上对纪实有明晰深入的认识,才能在创作的实践中远离误区。什么是纪实?纪实是一种创作准则呢,还是一种拍摄技巧?纪实的目的是在于传达情感、思想、观点呢,还是仅仅在于纪录展现本身?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意识上的困惑或多或少地从《望长城》等作品中反映出来。

纪录片的生命是真实-----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因此,纪实的本质,就在于迅速、真实、深刻地表现真实世界,展现生活中原质的美,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创作手法就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拍摄技巧,而应该是纪录片创作的美学原则。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长镜头拍摄、同期录音等就作为纪实本身。这种对纪实手法肤浅的认识导致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自我的迷失。“玩技巧”的结果是对事物意义的机械图解,为了纪实而纪实的长镜头的堆砌使用使纪录片创作走进了对现实生活做客观主义、自然主义反映的窄胡同。实际上,纪实性创作并不比使用其他艺术方法更容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家柴伐梯尼在谈到“遵循分析的纪实方法”时一再强调,艺术家应当通过对事件现场及人物内心活动相对应的环境气氛的分析,“发掘出深藏在里面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而从这类纪录性的事实里反映出故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来。因此,纪实性创作并未放弃对生活素材的采集、加工、提炼,相反它是一种在更高层次和要求上的创作,它提炼的方式方法与一般性的创作有所差异,需要在貌似真实自然的事件过程中沉淀更多更详的哲理思索和情感内蕴。由此看来,对纪实美学本质的认识是进行纪实创作的基点。

在影视研究中,纪实被称作为以掩盖技巧为特征的写实主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纪实创作又是一种创作策略和创作方法。“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高明的技巧”,观众要求今天的纪录片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反对灌输式的说教模式。以事实说话,以真情实感打动人、教育人,纪录片创作者已学会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努力隐藏在纪实风格的深处。但是由于创作者长久形成的自我表现欲的顽强突现,使创作主体-----一种强烈的自我不自觉地进入了纪实的流程中。无论拍摄对象是谁,只要现场纪录就是纪实,这种将纪实手法作为创作目的指导思想使纪录片创作永远无法摆脱主体崛起恶习的再一次变相渗透。纪实是一种创作策略,纪实是一种创作风格,纪实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若没有对纪实本质的深入清醒认识,则无法站在一个制高点上“指点江山”,创作出蕴含丰富,思想深刻的真正的纪实作品。这也是《望》片在“总体上缺乏理性认识,过多展现创作者的活动流程”的症结所在。为纪实而纪实,创作则流于形式,无法深入。

这里,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提倡纪实,是不是就不要造型和表现?事实上。纪实并不完全排斥造型和表现。在影视艺术创作中,长镜头也是一种有效的造型手段。纪实不能走极端。追求形式,过多地展现生活的自然流程,使在有限的时间里,片子的节奏缓慢,而观众能够接受的信息量却很小,将大大削弱作品的感染力。《藏北人家》可谓在纪实和造型上和谐统一的典范,纪实中有造型,有表现,对事实的选择,提炼自然而精辟,展现了生存中的人们生活中的美好一面。

鲁迅先生关于白描创作手法有精辟之言,主张白描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个准则用来借鉴到纪实作品的创作中,还是不无启发作用的。

[1]

论文出处(作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玩虫子
可爱的小猪
《狮子王》观后感
一个有趣的活动
我是体育委员
我的梦
三只小兔吃苹果
笑成了一朵花
考试
神奇的笔
给妈妈的留言条
给震区小姐姐的一封信
花也有生命
快乐的暑假
我的爸爸
进一步完善我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1)论文
市场终端汽车营销取胜的核心
简述新时期我国反腐败法律制度创新(1)论文
关于体育、音乐、美术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汽车营销中的联合营销策略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
浅说长尾理论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分析
论非言语行为意义的翻译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研究
人民法院实现信息化科技化管理是发展的趋势(1)论文
浅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
论楷书繁体简化来源再梳理
我国茶叶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如何提高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
《手指》 重难点分析
《顶碗少年》 写作指导
《顶碗少年》 训练素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 句子理解及练习
《各具特色的民居》 训练素材
《顶碗少年》教案讲义 体味篇
《手指》 老师语录
《顶碗少年》 整体阅读感知
《顶碗少年》 作家作品介绍
《各具特色的民居》 配合练习
《顶碗少年》 范文习作
《各具特色的民居》 范文习作
《顶碗少年》 重点字词释义
《各具特色的民居》 写作指导
《顶碗少年》 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