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

"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学,肢体语言

[论文摘要]肢体语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比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这种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我们平常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大多只注重说话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其实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信息的传达中,说一句话,词语只表达了百分之七的内容,声音占百分之三十八,余下的百分之五十五则来自说话者的姿态、表情和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所以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肢体语言大致有眼神和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肢体接触等,合理地运用它们,具有不凡的教学意义。眼神和面部表情是重要而又便捷的传递信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肢体语言。

富于变化的眼神和生动的面部表情,有许多奇妙的功效。比如面含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会解除课堂的压抑,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学习;面容舒展,用期待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的眼睛,会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重视和鼓励,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神色凝重,用严肃的眼神注视课堂上行为失序的学生,给他们适时的提醒或警告,可能会及时中止不良行为,消除影响课堂的不利因素,同时可以消除公开点名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避免中断教学进程,避免了对其它同学的影响,不致中断正常的教学秩序。总之,教师眉宇的暗暗舒蹙,头部的轻轻点摇,嘴唇的微微张翕,都能给学生传递许多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地把心中的真挚和诚恳、信任和鼓励、赞美和肯定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注意用它们调控课堂,将一些不利学习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引导课堂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课堂中可以运用那些具体的形体语言呢?我们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上课时的目光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在看着自己,在和自己说话。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溜号,肯定比老师眼睛看着天花板或后墙,自我陶醉要好得多。如果说上面那种眼神让学生如沐春风,另一种眼神就让学生如坐针毡。那就是当个别同学上课时调皮时,如果老师专门来制止,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最好是思路不乱,嘴上照讲,采用眼神这种形体语言来解决。以严厉的目光紧盯着对方不放,示意他再捣乱我要发火了,于无声处听惊雷。试想,哪个学生还敢顶风作案。不同的眼神传达出不同的语言。提问时,可向学生投以期望和信赖的目光,对答对的同学报以赞许的目光,对答错的同学一定不能流露出嘲笑和鄙视,而应是鼓励甚至是宽容。

如果说眼神是传达形体语言的最便捷方式,那么另一种方法的效果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适当的时候老师要走下讲台,这样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心理上的距离,老师是亲切的、是平易近人的,这样双方是更易配合默契。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正疲倦欲打瞌睡,老师的行进式教学无疑是在给学生无声的警示(别睡觉!老师来了) 。而且当有同学窃窃私语时,老师可不动声色地转过去,在他们身边站一站或轻敲一下桌子,此时无声胜有声。由此看来这种行进不仅可以发现和不动声色地处理一些问题,还能让老师放低声音,保护嗓子。

还有种很有效的肢体语言是面部表情。它可以传达更丰富的语言内容,作为教师!如果善于调节并用丰富的表情说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接受到丰富的语言信息又能让老师的工作变得更有效和有趣。我曾带过两个平行班的数学教学,我是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奇怪的是,我自己的班总考不过另一个班,而且我也觉得在自己班上有点压抑。另一个班的学生每次见到我老远就打招呼,而我们班学生见我就躲。直到后来才知道原因,因为我是班主任。上课时总是把自己角色弄错,看见任何一点不足之处,如教室不干净、黑板没擦、迟到等都会很不高兴或批评!。不满自然会表现在脸上,而且有时潜意识里觉得我是班主任,应该严肃点,故而不苟言笑,所以发挥受拘束。学生也觉得我总是一成不变地板着一张无表情的脸,有问题他们也不敢轻易问,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这种局面。最后一个是老师的仪表风范,如在讲台上优雅地踱着方步的姿态、带着自信的陶醉、潇洒地挥手,配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让学生觉得上课就是在拨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琴弦,师生在同奏一曲交响乐,非常的优美。 "

这里要强调的是,有的教师情绪化现象较严重,若课前遇到不顺心的事,譬如批改作业发现学生有许多错误,或者遇到生活中的其它烦恼等等,气呼呼地走进教室,这势必在面部显露出焦躁、烦恼、厌恶、嫌弃等表情,这种表情会让学生心理紧张、害怕乃至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教师应于上课之前,在教室外停留片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那些烦恼心情抛置于教室门外,以良好的心境、轻快的步履、满怀信心地走上讲台。手势动作是肢体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辅助口语意义的表达。有经验的教师善用多样化的手势,口中侃侃而谈,两手随着语义情不自禁地做出一些动作,辅助传递信息。这既强化了语义的表达,又给人留下了生动的形象,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其二,调控课堂。如当学生有精彩表现时,教师展开双手作鼓掌状,诱导学生共同赞许,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以热情的鼓励;当学生七嘴八舌地混杂着回答问题时,教师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个别回答,便可举起右手前臂,向学生示意,学生便会自觉地停止自由发言,转而有序地举手答问;当教师要求全体学生停止讨论,保持课堂安静时,可双手前伸,作下按动作,学生便会心领神会地安静下来。尤其当师生间相处较久、彼此熟悉,手势语的作用更明显:如有的伸出食指,竖立于口唇中部,学生便立刻明白要保持安静;有的紧握拳头在肩膀前用力晃两下,学生便明白是在加油鼓劲。诸如此类的默契配合,增强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且用形象刺激学生视觉,给学生生动的印象,比口头语言传递的信息更有效。

在运用手势语时要注意:不可过分夸张,亦不可过分拘谨,双臂宜稍离身体,显得大方得体;手势应富有变化,时而劈掌,时而握拳,时而交握,时而击掌。但不可太频,让人眼花缭乱。尤其要注意手势应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肯定、赞扬等正面意义,让学生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身体姿态也是一种肢体语言,美科学家琼斯认为它是身体语言最外显的表征,学生可以直观而快捷地由教师的身体姿态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解读教师的内心情绪。肢体语言的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声量的强弱和语调的高低,二是站立或走路的姿态。清晰宏亮的声音是一种自信坚定的表现,它会感染学生,有利于振奋学生精神,相对降低干扰课堂的不利因素;而语音含混,中气不足,有气无力,则会使学生精神懈怠,漫不经心,干扰课堂的因素也将相应增多。站立宜挺胸收腹,给学生精神振奋的印象,不宜偏肩歪头,松肩曲背,显得神情沮丧、萎靡不振;走路姿态应平缓稳健,果断自信,不应摇摇晃晃,犹豫不决,给人优柔寡断之嫌。良好的身体姿态是课堂上颇为有效的“身教”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肢体接触是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又一种肢体语言。如抚摸头部、轻拍肩膀、背部等部位,亦能消除隔阂,填补鸿沟,融洽师生关系; 有时甚至只要走近学生身边,腑下身子,就会给学生“御驾亲征”的感动,与抚头拍肩一样,都能缩短师生距离,搭起情感桥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有人总结了这样一个公式:流利的口语+“身”情并茂的肢体语言= 口语表达的新境界,这话不无道理。确实,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肢体语言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彩屏,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诠释自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生的支点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一滴小雨珠
谁不夸咱家乡好
我愿化作一场雨
松树颂
我与普通话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迎春花
含羞草
新春感想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春景
日记6则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杂谈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再教《故乡》
《故乡》教学点滴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故乡》教学设计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