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

"

论文关键词:基础教育 基线调研

论文摘要:基础教育基线调研,是了解一线教育真实情况、获取一线教育真实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基线调研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中的实施阶段和调研后的数据整理阶段三个方面,谈了一些在具体的基线调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该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基础教育基线调研有一些指导和帮助。

调查研究是教育中常用的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在具体的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调研人员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和问题、掌握哪些方法和技术 ,才能提高调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不容忽视且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有幸参加了“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SBEP)” 2006年12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的基线调研活动。结合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思考和体会,拟从调研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中的实施阶段和调研后期的整理阶段三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调研前的准备阶段

(一)调研目的要明确

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的方向和航标,它指导着调研的整个过程。发挥着司令部的中枢调控作用。因此明确的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顺利、高质量开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只有明确的调研目的,才能避免整个调研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

(二)调研工具要精确、可靠

调研工具,是整个基线调研的基础,它的准确、可靠直接制约着调研问题的深度和力度。要调研的问题也主要依据调研工具来反映、呈现和揭示。在最后确定调研工具之前,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所设计的调研工具进行试测,以检验和校正调研工具本身的设计质量和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由此,便可减少在正式实施过程中,调研工具与实际情况所发生的阻抗,更好地发挥调研工具的本体功能。

(三)调研人员的培训要到位

明确的调研目的,精确、可靠的调研工具,离开了调研人员的正确操作与使用,基线调研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国外的调研专家经常援引的一句名言:“RUBBISH IN,RUBBISH OUT!”(垃圾进,垃圾出!)。其含义就是如果调研人员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谬误百出,那么无论你的抽样技术多科学,数据处理多精确、分析水平多高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仍将一文不值。

调研人员是具体调研流程的“舵手”,他把握着调研的方向和整个流程,因此调研人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要让调研人员掌握基础教育基线调研的基本要求、基本技巧,熟悉基线调研的程序等调研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较有效的保证基线调研的顺利开展。

(四)调研程序的安排要合理

具体的调研程序,直接制约着整个调研活动开展的工作效率,因此,调研程序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但调研人员要注意的是调研工作的具体程序安排不是有自己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设计与规定,而要与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进行协商,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当的、合理的调研流程安排,这样制定的调研程序才是高效的。

(五)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

基础教育基线调研项目学校的选择,一般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调研人员在调研前的准备阶段最好要积极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因为在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可能会存在着路难走、语言不通等诸多看似渺小,实却是制约调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障碍。这时,寻求外部条件,尤其是当地教育领导部门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将会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调研中的实施阶段

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应恪守调研道德,遵守调研的程序与原则,同时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应注意调研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

调研人员要对调研对象进行恰当的指导语说明,当语言不通时,要请当地的翻译,但要注意所请翻译不能影响调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调研对象对调研问题回答的真实性。控制好整个调研流程,把握好对新情况、突发情况的处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如当老师在场时,学生便会存在恐惧的心理),提高对调研工具使用的精确性。

同时为提高每天的调研效率,调研人员应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调研具,并且在当天调研结束后,要对调研工具进行清点、标号、归类、整理,以提高对调研工具的使用率和增强调研程序的实效,以便为调研结束后的数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的实施阶段要加强对调研的管理,调研管理是调研执行准确性的保障。调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调研小组的负责人要注意对调研整个程序进行有效的督导,督导的能力关系到一个调研项目是否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实施。一个好的督导除了具有逻辑思维、口齿清楚、耐心细致、能克服困难、认真负责等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管理能力

在现场数据收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都会影响数据采集的进程和质量,为了获取满意的采集结果,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一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督导管理能力的强弱基本上决定了一个调研项目能否按时及成功完成,所以管理能力是督导首要的基本素质。

(二)沟通能力

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督导会和各种与调研项目有关的人员产生工作上的联系,督导必须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这种能力能够提高督导的工作效率,是减少调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人为扯皮的关键。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衡量一个督导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督导,专业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其在调研工作上的成就。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督导无法对一个调研项目做出正确、有效的规划、管理,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超前判断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督导便无法有力地领导调研人员,推动现场实施工作的进行;没有较好的专业能力,督导就不可能与各个与项目有关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对督导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三、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

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起着“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作用和效果。只有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才能有利于调研人员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形成最后的调研报告,进而才能把藏匿在调研工具之中的实际问题揭发出来、呈现出来,以达到基线调研的目的。

在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调研人员要注意对无效调研工具的剔除,对能确定的错误进行鉴别和勘误,但切忌随心所欲挑选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

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按照基线调研的要求进行鉴别和审定,以保证用于分析的资料的完整可靠与可用。数据资料的整理是指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综合,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数据资料整理工作一般有审核、分类、编码、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程序组成。

(二)数据资料的统计处理和分析

基础教育基线调研最终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所谓定量分析就是把调研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运用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探讨研究问题的数量关系,从而提出某些规律性的认识。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双变量描述与推论分析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少年茁壮
我的好朋友
吉祥三“虫”
我们班的“61”号
我们班的“武林外传”
写给地球的一封信
最“狠”的老师
我家老妈
什么是朋友
迷人的微笑
仙人球的泪
幸福的快乐“魔女”
疯狂老妈
奋斗一生的红色科学家
我的好爸爸
长三角经济国际化转型思考
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FDI区位优势比较
银监会铁腕查访 整治银行乱收费
降息未改国债市场表现
浅谈银行票据诈骗的形成因素及防范措施
关于民国时期旅行社品牌建设考辨
解读CPI和PPI
乱收费银行集体失语 整改乏力
中间业务迷信盛行 七不准难根治银行乱收费
金融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实证研究
中国国债的中短期利率期限结构初探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分析
国外金融证券评级体系比较
中国金融监管现状及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之借鉴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二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语文与信息交互教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参赛设计
深入揣摩语言 把握演变进程──《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重难点学习指导
《开国大典》习题精选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三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把我最喜欢的一幅漫画推荐给你──《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