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教学预设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预设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教学预设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

【论文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目标 学习起点 学习资源

【论文摘要】“教学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如何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本文着重从五个方面去思考: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密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出确切、具有可操作性和弹性的三维目标;找准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搞清学生的内在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要有效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更要创造性地开发家庭、媒体中新的学习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提出课堂教学的一般活动模式:“引发问题——探究新知——应用知识”;预设多种可能:突出“引导”,倡导“网络型”的过程设计,采用“递进生成型”的目标确定。

课程改革至今,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课堂实效性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精心预设”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预设时首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也就是只考虑学生“应该的状态”,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的状态”;另外,课堂中教师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限制学生对教案设计的超越,导致写教案时过分追求结构“尽善尽美”和教程的“周密丰满”,最后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也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预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在我从事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对于“如何进行精心的教学预设”有以下一些具体体会。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新的教材观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实质就是考察这堂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维一体的目标达成的程度如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可见,预定学习目标时,不再是只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适应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和方法,要结合学习内容,把一节课的三维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来,也就是设计出来的目标不仅确切、具有操作性,而且体现在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当然目标的预设还必须具有弹性,以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和出现非预期学习目标时能及时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要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实水平有所侧重。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师应从“适应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个大目标出发,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且全力以赴地付诸实施。只有这样,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取才成为可能。

二、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当前,课堂中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低估,学习活动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但教师由于不忍心放弃课前准备好的详细教案,让学生“懂装不懂”;二是高估,往往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却感到很困难,一些应变能力弱的教师就不知所措。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预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准确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很重要。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才能确保有效教学的开展。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其次,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最后,了解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和主要目标。"

三、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并明确要求“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1、有效地开发和使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通过改革,我们所用在设计理念、编排结构都充分展示其明显的优越性。但由于地域的限制,学生自身的差异等原因,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实际,灵活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1)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不同步,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难点、重点、疑点可能与教材编排不一致,为此教师预设时多花时间与精力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辨清疑点。

(2)筛选学习素材。教材中呈现的学习素材,如编排顺序、深度和广度、情境设置等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的积极采用;淡化学生已经历或熟悉的内容的教学。如“年月日”的内容,学生们已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 365天或366天”的知识,所以可减少在此环节所花的教学时间。

(3)重组学习素材。对于编排顺序不利于学生探究新知识或知识的深度不符合学生基础的学习素材,就要大胆地调整。替换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大差距的素材。如“方向与路线”的内容,课本中的素材与乡村学生生活有较远的距离,教师可以采用家乡的平面图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可以把相似或相异的学习内容进行集中,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总复习时可以将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2、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学习资源

教材中的素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应以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形成,有利于综合能力养成等为宗旨,及时吸取时代发展过程中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各方面信息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2)加强互联网及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大大扩展,使得教学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报刊等,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应用百分数的事例或数据;在教学“温度”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前一天各地的气温,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既丰富学习素材,又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精心设计学习活动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教师要本着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活动模式是:“引发问题——探究新知——应用知识”等活动过程。“引发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他们思维的冲突,从而发现数学问题;也可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蕴含新问题的产生。“探究新知”是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基础上,围绕问题而设计的,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活动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形成新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应用知识”应注重层次性,首先进行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然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利于新知识拓展延伸的练习,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

活动一、引出问题:让学生估计全年段和全校人数。教师指出:为什么估计本年段人数轻而易举,估计全校人数感到困难呢?自然引出了学习主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活动二、解决问题:

1、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直观感知生活中的大数。并引导学生找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数一个大正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建立 “千”和“万”的意义)

3、引导学生数黄豆、估计课本的页数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大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活动三、巩固应用: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引发问题——探究新知——应用知识”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合作中愉快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体验的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五、预设多种可能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并非无法预知。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是可以把握的。如“搭 配中的学问”,就可以做多种可能生成的预设:

预设一:如果学生搭配无序的、有遗漏的,怎么引导?

预设二:如果只出现以荤菜搭配素菜的方法,要不要告知他们以素菜搭配荤菜的方法?

预设三:如果学生用符号表示搭配方法时,大多用画实物的方式呈现时,要不要作出提示?

预设五:如果提炼不出乘法算式,如何处理?

……

教师只有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才能把握课堂中动态生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设多种可能,这样的预设才富有成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出现不曾预料的精彩。

参考文献:

2、叶阑 《新基础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3、黄伟:《小学数学偏离学生现实起点的现象和对策》。

4、陈琦等 建构主义与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珍惜资源的建议
珍惜资源从点滴做起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和陈明续写
我们都有一个家
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水的作文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们都有一个家
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祖国,我的母亲
我们都有一个家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腾飞吧,巨龙
珍惜水资源的建议书
土建高级工程师年度总结
总工办2011年的个人总结
2011年度工程部经理个人述职报告
主任工程师转正申请书
项目部土建工程师转正申请
建筑工程师年终个人总结
工程造价员转正申请报告
工民建专业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总工年度总结报告
工程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甲方工程师年度总结报告
建筑项目总工程师工作总结
技术总工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建筑工程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土建助理工程师工作总结报告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巩固篇
《荷叶圆圆》随堂练习:提高篇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一)
《荷叶圆圆》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荷叶圆圆》重点句品读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意思以及造句
《失物招领》同步作文:爱护环境(二)
《荷叶圆圆》老师语录
《失物招领》趣闻故事
《荷叶圆圆》重点字词梳理
《荷叶圆圆》考点练兵:春天的公园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路旁的橡树
《失物招领》考点练兵①
《荷叶圆圆》教学目标
《失物招领》美文欣赏: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