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1)

谈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谈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作用(1)

摘要: 非线性编辑系统背后所体现出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给电视节目编辑人员的节目创作理念、节目构思方式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及时实现由线性向非线性的转变,无疑将为电视节目推陈出新、赢得更多观众提供新的契机。

关键词: 非线性思维 电视蝙辑 节目创新

2006年初,脱胎于电影《无极》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一起重要“媒介事件”。并逐渐从网络延伸到传统媒体,引发了人们的各种讨论。有报道指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胡戈在“迷”上非线性编辑之后的练手之作。从某种角度来说,“馒头”的火爆,折射出了当今社会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审美取向,同时,也使得非线性编辑及其思维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引发了观众强烈的观赏兴趣和探究动力。正如麦克鲁汉所说,“媒介即讯息”。一项新媒介技术的诞生并投入使用,往往会引起媒介形态和媒介操作理念的革命。因此,我们不由得思考: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使用,会给电视编辑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电视编辑人员如何借鉴非线性思维,实现节目内容和形态的创新,从而在受众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眼球?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非线性思维的特质

人类的实践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各级电视台的广泛应用,电视编辑的操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与此相适应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因此,编辑人员的思维方式相应地实现由传统的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理论上讲,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综合认知运动过程。思维活动由思维主体、思维客体、思维工具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及其变化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思维活动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一个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一定历史阶段上人们理性认识的趋势和方向,从总体上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范例性。线性思维就是按照思维客体的线性发展过程来思考、推理其各组成要素中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线性思维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逻辑性强、便于叙述,缺点是过于简化、创造性弱。而把思维客体作为非线性系统进行思考的方式,称为非线性思维。就是从思维客体运动过程中某一片断或因素联系到其它事物或因素,并思考两者或多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的特点是多元性、开放性、立体性、交互性、整合性、发散性等。实际上,非线性思维是更符合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技实践的进步和后现代哲学的发展,科学思维、管理思维、艺术思维(包括电视编辑思维)等都开始自线性向非线性转变。

电视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居于中心位置,而电视编辑的决定性因素则是电视编辑思维。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电视作品的最终质量。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备不断被引入电视制作领域,为电视节目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性手段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其中,非线性编辑系统可说是电视节目制作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最新成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电视节目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非线性思维在电视节目编辑中的重要作用

电视编辑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指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编辑对来自各方面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加工等处理时大脑所进行的高级意识活动。电视编辑思维的主要对象(思维客体)是视频、音频和文本信息,其主要方法和技术手段(思维工具)是剪辑、组合和加工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引入,给电视编辑思维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非线性思维突破了传统蒙太奇理论中镜头剪辑原则的限制,要求电视编辑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技巧实现视频、音频、文本等信息的重新组合,并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非线性编辑系统一般由计算机主机、视音频处理卡、大容量高速素材硬盘及视音频编辑软件组成。非线性编辑系统所使用的记录介质是硬盘。与传统的线性编辑从磁带到磁带的操作方式不同,对于拷贝到硬盘上的素材,在编辑时不用考虑制作节目的顺序和长度,可对素材随意进行剪辑和编辑,并能够在硬盘中实时完成。其突出的优点在于:编辑时可以任意剪切素材的顺序和长度,而不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电视节目编辑创作可以尽情自由发挥;集编辑台、字幕机、特技台、调音台等多种设备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成本节约等等。有研究认为,。非线性编辑的整个工作流程趋向于体现一种微观的、分离的、独立的信息个体的确立,从而在技术上呈现出离散性特征。这种技术上的离散性加上当代社会审美心理的离散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电视编辑的思维理念,生发出了一种“无意义”的声画结构方式,这对主要基于镜头与镜头之间或镜头元素之间“意义关系”的蒙太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战。蒙太奇理论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一般来说,“蒙太奇”这一概念可包括三层含义:一种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即蒙太奇思维;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的技法。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主张在两个镜头的线性组合中产生矛盾碰撞来造成新的意义,强调前后镜头的意义联系与组合。可以说,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是建立在线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前后镜头、场面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在意义上必须一定联系。但是,非线性编辑呈现出的是一种非线性或离散性的特征,前后并不一定具有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或时空上的顺承关系。此时,传统的蒙太奇理论已不能完全概括和解释非线性编辑的这种离散性。所以。新的蒙太奇理论的产生已经成为电视编辑实践的一种迫切需要。

其次,非线性编辑在编辑意识、编辑思维和编辑操作等层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编辑意识,指编辑主体所持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一是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也就是编辑对自我角色定位的认识;二是对编辑客体的认识;三是对编辑活动过程的认识;四是对编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认识。由于非线性思维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平面化和立体化的特点,就要求编辑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和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都要随之变化。具体地讲,编辑主体要树立受众中心意识、服务意识、互动意识、平民意识和贴近意识,而不能高高在上。

编辑思维,是编辑工作者在编辑活动中借助语言或其他符号手段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电视编辑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毫无疑问’,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引入,将会大大提高编辑工作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非线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多维性、灵活性,这些为电视编辑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发散性就是从一个目标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进行一系列与主要目标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里,既包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又包含创造性的想象。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将在原作中并不十分突出的一个“馒头”作为叙事的中心线索,由此出发对剧情加以重构,完成了二个新颖而独特的叙事过程。开放性就是在思维过程中不设定框架与边界,可以加入与主题有关的各种元素,从而开扩思路,完成创作。观众在解读作品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共同完成作品意义的解读。多维性是相对于封闭的直线式思维而言的,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避免只用一个思维指向、一个思维角度、一个评价标准、一个逻辑线索去进行思考,从而打破思维的片面、封闭与保守。灵活性,也就是变通性,是指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不固执成见和习惯思维,能够随机应变,及时提出各种不同的设想、方法和答案。这些非线性思维的特性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电视节目编辑中,无疑会大大的提高电视节日的质量。

在编辑操作层面。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了编辑机、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几乎所有后期制作设备的功能,所以它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环境,赋予了节目制作以更高的技术含量和灵活的创作空间,这样就需要电视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基本的影视制作理论,而且要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构成、系统环境、非线性编辑软件和相关的特技、字幕制作等软件。只有在充分掌握了相关编辑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充分挖掘技术提供的各种可能,进行高水平的艺术创造。

三、电视编辑如何实现节目创新

由于长期采用模拟设备进行电视节目编辑,人们普遍形成了正向思维、求同思维等思维习惯,往往忽视了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等非线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制作出来的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但是,随着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技术不断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不少人成为Dv一族,非专业人士制作的纪录片开始问鼎各种专业奖项;《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通过对电影《无极》的解构,成为个人开始加入电视编辑制作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电视制作艺术水平,已经成为广大电视人的必然选择。

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无疑。非线性思维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为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编辑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势,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注重镜头与画面意义的多端性,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组合画面、镜头、句子与段落等,从而形成较为独特而新颖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以吸引观众的眼球。

要实现电视节目的创新,仍需从编辑意识、编辑思维和编辑操作三个层面人手。其中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电视编辑而言,在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念、判断、推理等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加强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与灵活性,这些是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的必要前提。

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经验、理性、直觉与灵感四个阶段,其中与非线性思维直接相关的直觉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直觉与灵感不可或缺。直觉是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规律。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直觉的产生则以一定的知识与经验作为基础与前提。灵感是人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对经过显意识收集的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电视编辑的直觉与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编辑实践的顿悟与升华。

总之,电视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将各种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适应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善于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结识结构,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发自己的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相信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更富有创意的电视作品来。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羊的生活
做金工
小猫和小兔的故事
小猫和小兔
两只小猫去钓鱼
读《雷锋的故事》有感
班主任不在的时候
溜冰
农村的胡同(二)
课后
灯光球场
“小当家”做饭
青蛙申冤
学跳绳
烹饪
浅析哥特亚文化的发展
论阿多诺美学的人本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的宗教思想和他的悲剧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启示
从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看科举制的兴衰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西方文化理论视域与中国当代文化构型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
浅谈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借鉴
西方文化与英语学习之关系
汉英谚语反映不同的宗教思想与观念
不同宗教思想在英汉谚语中的折射
西方节日本土化中的国人文化心理分析
浅谈美国法律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评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西方文化内涵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桥》赏析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
追悼志摩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巷》中的意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