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班级非正式群体表征及其管理策略

班级非正式群体表征及其管理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28

班级非正式群体表征及其管理策略

" 摘要:在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往往具有负面性,其消极作用相当于“游击队”,因而识别并引导他们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对其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 负面影响 班风建设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教育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人才,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班级的管理中,极力要求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思想,以班级为重,以集体为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然而我们看到,除了小组和一些代表班级的各类组织的正式群体之外,学生中总还有一些人自然地组合在一起,他们三五成群,形影相随,行动一致,彼此之间保持着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关系,为了“小社会”的利益,往往游离于集体之外,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作为青少年学生,他们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真诚的心灵,但“小社会”的介入使他们说假话,做错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掩饰了自身的“真”。因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责任和眼力,将这类学生识别出来并引导他们朝良性的轨道发展,使他们成为“求真”的“真人”。

一.非正式群体的表征

如前所述,学生中的这种“小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其特点是:人数较少;成员的性格、爱好基本一致;经常聚集在一起活动;一般都有“头领”或“核心人物”;制约性强,稳定性差,可塑性大。这种由学生自发组成、自由结合的小群体,被称为非正式群体。

班级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对于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大概是所有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都乐于接受,并且求之不得的。像这类具有正面效应的非正式群体也往往容易被纳入班集体的管理轨道,使之很自然地和正式群体相辅相成,与班级融为一体,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和形成。

而对于其负面、消极的影响,则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往往带有隐蔽性,在班级形成了“游击队”,和班级其他同学往往关系紧张,甚至有意识地造成同学间的磨擦,在会后或其它非正式场合发泄因被老师批评而不满的情绪,继而谩骂老师并编造一些“莫须有”的事情诋毁老师。因此它往往会导致班级学生之间的不团结,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扩散开去,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建设和形成。其破坏力往往超出班主任的预料。因此,对班主任而言,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性形成的,但不是任意的几个人凑成的,它通过密切的接触,彼此充分选择的成员组成的。心理模式的相似性是它产生的基础。任何的正式群体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这样那样的,或多或少的非正式小群体,学生班级群体也不例外,这决定于个体的需要和某些客观的促成条件。人的需要既纷繁复杂又千差万别,正式群体的活动不可能全部满足这些需要,于是情趣、需要相同或相似者,经过彼此选择逐步结合在一起,这是个体主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实际生活中又往往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如同乡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家庭情况相似关系……等等诸多因素,使一些条件相似者接触频繁,便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主观的需要与客观的条件相结合,非正式群体必然产生。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班级社会里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尽管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在其形成的最初往往以某一事件为契机,以某一种思想为触发点,在此基础上找到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渐渐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独立的小群体。

二.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因为学习、就业、交往、威信、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考虑,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在学生中间扩散,继而使得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班级对立起来,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个别场合谈天说地,乃至大放厥词,于是对班级漠不关心,对班干部看不顺眼,一副“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样子。

这种带有负面影响的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对个人、班级带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全心全意不关心班级群体,只关心自己的小群体,班活动适合自己需要时则积极参加,反之,则貌合神离,接受班的规范的约束是勉强的,容易出现不守纪律的行为/同时他们与班级群体在情感上处于对立状态,他们的结合点往往是在集体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或歧视。这种类型的小群体不是每个班级群体中必然有的,有也是人数极少的,但是它的消极破坏作用却很大。

就班主任而言,三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破坏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一批不服管理的学生,那就显得棘手。在一个非正式群体中,往往有些不成文的规范约束着群体成员,这种规范是自觉的,对每个成员有很大的约束力。如果违反了这种规范,就会受到强烈的群体压力甚至受到孤立或被群体所抛弃。所以,每个成员都会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约束到群体的行为中来。更何况,在群体中还有一个被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小头头”,他在群体中有着相当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成员对其言听计从。

基于这个特点,对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罚不责众”,犯错误的又不止我一个,无所谓;而对班主任而言,可能会顾忌到是否打击面太大而采取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结果就会滋长了他们的坏习惯而影响到整个班风的建设。

三.管理原则及策略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良好班风的培养和建设往往十分不利的。但是在对待这种非正式群体的错误行为时,教师一定要克服急躁心理,冷静,得当,及时:

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行为的错误性和严重性,教育谈话十分必要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事。教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既要和风细雨,又要雷霆万钧,在可以接受的场合和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忌简单粗暴。其次讲究处理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处理得当,会对他们直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而处理不当,则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团结”得更紧,跟集体的距离拉得更远。

具有负面影响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的存在,往往使得整个班级很难团结一致,就像一个刚做好的泥胚不小心掉到地上缺了一个角一样,要把这个角捡起来,重新融入到这团泥当中去,这就要班主任来做工作了。但学生不是泥巴,要使他们逐渐缩小与班级的距离,让他们重新与班级融为一体,班主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首先要细心观察。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通过细心观察,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他们思想上一些不好的苗头,及时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把这种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细心的观察,你会发现,其实他们也并非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闪光点。比如,在他们中间,有些学生的字写得很漂亮,有几个学生则是体育活动的佼佼者,多次在校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而有的学生则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凡此种种,只要一经发现,班主任务必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到班主任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关注着他们。

其次是关心。非正式群体尽管会对班级造成这样或那样的负面影响,得对班主任而言,不能因为其难管就不管,听之任之,让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每个人都有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非正式群体也是如此。因此,作为班主任,不能对他们另眼看待或置之不理,而应该把心放正,应该在学习上、生活上对他们多加关心,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发动班里的其他同学,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让他们认识到,虽然在平时他们与班级其他同学的矛盾较深,但同学们仍然重视他们的存在,仍然关心着他们。

最后是耐心。要消除非正式群体与班集体之间的隔阂,要使他们重新融入到这个班级,班主任不仅要做大量的工作,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班主任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人的转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经常会有一些反复,今天表现不错,明天可能又有事了,对此,班主任不能急躁,不能失去信心,应该相信,“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学生是人,具有人的感情,教师的付出他们是可以感知的。他们的回报就是他们的转变和发展。

对于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要促使他们从负面走向正面,一方面不能姑息他们的错误,但也不能一味地采用“下猛药”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有严父的批评,又要有慈母的关怀,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见效。

总之,教师要本着“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精神,坚信学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意识,并不断地积累方法和经验,非正式群体一定会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学生一定成为“真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悟生命
生命大树
田园的清晨
我敬佩我自己
乡村景色(3)
战争代给孩子的痛苦
可爱的小虎子
我的傻瓜爸爸
一个真实的故事
乡下美景
乡村生活(1)
因为有爱
生命的献礼
乡村趣事
乡村景色(4)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支票的托收手续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燕子飞回来了》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春天》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