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 目前中师班级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类型?怎样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于这样一类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 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 ,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 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就大 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 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 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 与者。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班 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 景性的。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 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例如,根据中师 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 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 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 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 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对学生 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要使班级管理成为 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 刻的理论背景。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下 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 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 到学生中去。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 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 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 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它的实质是 :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 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 。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 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 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 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 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 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 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 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还 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这样在结 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班主任直接参与每 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其特点是:模式结构 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 动态,其控制性较好。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 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 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 既定的管理目标。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 析,这就另当别论了。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可以 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 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 去关注它。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 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 感作为“融合剂”。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 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 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 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 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 倾向性。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 体荣誉感。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 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 ,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帮助 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在中师还应包括宿舍文化。它是指 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 审美情趣等。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 。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 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中师毕业 生。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 风格特征;既具备中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在一个班级中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 演说家、艺术家、教育家、生物学家、诗人”等各具特色的人才。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进行有系统的、 有指导性的管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请爱护花草树木
踢足球的故事
春天里的发现
植树节
植树节
放焰火
快乐的一天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我帮爸爸讲卫生
植树节
植树
小丽植树
 植树节
不能用鞭炮吓人
今天真快乐
煤矿井下变电所监控系统的安装测试与改进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多维信息空间探析
论商法的信用原则(1)论文
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构
商法的基本原则探析(1)论文
论高科技时代民商法的创新(1)论文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的反思和探索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瓦斯浓度检测传感器设计
浅论商法的本质(1)论文
浅析我国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1)论文
德国商法的改革(1)论文
变频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商法的变革取向(1)论文
基于虚拟仪器的虚拟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实现
杭发X6130型活塞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窗前的气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化石》 教学设计一
《酸的和甜的》一课词语教学片断及赏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6
《称赞》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松鼠和松果》(第一课时教案)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风娃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活化石》 教学设计二
《北京》教学设计5
《我们成功了》教学片断及点评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 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