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生存环境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 评价 展览 生存
论文摘要:当代艺术是在后文明下产生的,我们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给它留下足够的空间。问题出现在: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评价和判断的学术体系;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策划展览体系;我们当代艺术市场形成体系。
从中国艺术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史学上的特指,即不是当今世上的从事的艺术,而是与当代艺术学术主题有关并围绕这个主题被讨论的那些艺术作品,具体说,中国当代艺术即80年代开放以来的中国实验性艺术,它或以“新潮”的概括,或以“先锋”、“前卫”概括,而今又以“当代”概括,这里的当代艺术,当然其范围比较宽泛,包括架上绘画和走出架上的装置等多种样式。
不论怎么说,二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经过借鉴外来现代艺术样式和与自身文化语境发生关联,并逐步提炼出自己的一种语法,浓缩了中国当今艺术家的艰辛思考。 中国当代艺术尽管还刚刚开始,但其前景是可观的,这不仅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今天已渐渐在世界范围中产生影响,还在于整个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到现在,也转向东方寻找新的资源。所以, 中国当代艺术在这种机遇中建立新的艺术,包括艺术的新概念和艺术的判断标准.而如果我们没有建立本土的艺术市场和收藏机制,以后要建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展示这一段艺术的变迁与艺术成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要到海外买回这一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因为这些重要作品现已很少留存于本土。
中国当代艺术为什么遭此一难,究其原因,本人以下几方面,以示参考:
一 、评价体系
作品的评价是对作品艺术成果的论定,作品的评价是关系到作品的学术定位和市场定价的关键问题。同时,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关系到我国艺术发展路线和宏观的艺术方针政策。
要是学术地位评定和市场价位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连带关系,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批公认的一流的批评家; 一本社会公认的一流的艺术杂志; 一批社会公认的一流的馆、画廊、基金会。
由于没有当代批评家对艺术市场的参与,许多好的当代艺术品流失海外。国内买家不是买不起这些作品,而是他们接触的媒体上看不到批评家介绍中国的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及艺术家和作品。但外国人却会到中国,通过他们的渠道找到一些生活还贫困的艺术家买他们的作品。北京最近有一个美国收藏家罗伯特为了了解中国当代艺术,自费办了一个网站,每两个月请一个国内有影响的批评家主编一期中国当代艺术介绍,然后根据中国批评家的意见从中挑选收藏品。试想,国内收藏家会这样做吗?其实这个美国人也不是很富有,但他知道真正的艺术获利来自当代学术基础和批评家的参与,这种意识恐怕国内收藏界尚未真正建立。
[1]
二、展览体系
最为混乱的是我们的展览,尽管当代有一些批评家在策划主题展,但就目前的展览而言,都是非主题展,而且展览活动本身明显缺乏展览制度的秩序。
从画廊到美术馆,展览在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要求,而在没有画廊和博物馆作为其展览制度中的两端,展览都涌入美术馆,所以美术馆成为大杂烩的展示地。
没有当代性的作品原本只能归于商业画廊,进入美术馆的展览应该能进入学术讨论的展览,所以前卫画廊是艺术最活跃的场所,这种前卫画廊已经标明了艺术的学术与非学术的界限。那些商业画只能在商业画廊中销售,与学术画廊是毫不沾边的,更不要说是进入美术馆,而我们的美术馆却至今仍然充斥了大量的商业画展览。
没有学术画廊,没有当代美术的美术馆,当然使博物馆更无从建起,我们也无法从博物馆那种回顾性的展览中重新思考艺术史的问题,所以当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系统展览制度没有形成之前,当代艺术只能是无处安置而被放逐,这种放逐,等于放逐了中国当代艺术史。
三、体系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总体而言是由海外促成的,由于这种市场的渐渐产生,画家的创作态度也已经有了改变,即增加了艺术的市场观念。以前艺术仅仅是为某种形式宣传而作的主题画,或者是将艺术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手段而自我陶醉,至少上述两种现象在今天已经越来越少,除了前卫艺术在为了“观念”而走纯艺术道路外,艺术与市场已紧密结合,以至于当前的批评家也趁着这种势头进入商业性的展览操作中,中国的艺术正在市场效应下发生着变化。
我们说当代中国艺术为什么会如此衰败,是因为它既没有建立起新的判断系统,从而拥有自己的艺术信念;也没有使艺术市场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而导致了市场与学术的脱离。即中国的艺术市场在海外,而中国艺术的学术问题只能进入中国情境中才能被全面而清晰的把握。离开了这种全面而清晰的把握,就会产生海外的艺术市场盲目、片面而偶然性地与中国艺术发生关系。而当这种关系一旦产生,就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误导作用。
缺乏一种本国艺术制度和学术市场的建设,艺术展览和市场都会是被动的,因为海外一时无法进入中国真正的学术领域,所以,这种市场往往以偏差的面目出现,甚至于使每一个艺术市场神话的诞生都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学术性的一次阉割——在艺术家只注视市场效应而不沉潜于学术内部的今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寻找问题之所在,当代艺术的发展问题已经提上日程。虽然路途漫漫,步履维艰,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但当代艺术毕竟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2]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生活所见
- 秋
- 玩
- 冬
- 春节的喜怒哀乐
- 读《卖火柴的女孩》有感
- 艰苦的胜利
- 课间十分钟
- 饺子
- 新的洗衣机
- 修复QQ软件
- 一次催我上进的表扬
- 我爱小草
- 又喜又恼的春雨
- 我和你
- 探析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防范措施(1)-行政管理论文
- 谈对压缩行政消耗性开支的思考(1)-行政管理论文
- 试论中职德育教育的几点认识
- 中外财政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
- 建筑经济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
- 浅谈中国司法行政化倾向的历史缘由(1)-行政管理论文
- 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1)-行政管理论文
- 做好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之我见
- 电子政府离我们有多远(1)-行政管理论文
-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初探
-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研究
- 权力机关撤销行政行为初探(1)-行政管理论文
-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的新问题 新方法
- 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论纲(1)-行政管理论文
- 行政不作为违法的国家赔偿责任研究(1)-行政管理论文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4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
-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1
- 《少年闰土》教案3
-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1
- 《梅花魂》教学设计1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3
-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2
- 《梅花魂》教学设计2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