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7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第一次放映电影 第一部中国电影
1905年,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在老板任庆泰的主持下拍摄了《定军山》,并在前门的大观楼戏院上映,中国第一部电影就此诞生。该片拍摄的是京剧大师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几个做功强的片段,如“请缨”、“舞刀”及“交锋”等,一共花了3天时间,摄影机架在那里一动不动,任由演员在镜头前表演动作,光线也是利用的自然日光。因此,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实际上是一部戏曲短纪录片。虽然它有着种种不足,虽然它的诞生比西方要晚许久,但太阳毕竟还是从东方升起来了。
百年历史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该片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通俗地说就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但因为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30年代:与社会环境结合紧密
30年代电影的主流就是左翼电影,创作者们将视角从小家庭转向大社会,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反映农村农民悲苦的代表作是《狂流》、《春蚕》以及《渔光曲》等;反映都市底层人物苦难境遇的代表作是《马路天使》、《神女》、《姊妹花》;反映小知识分子面临社会动荡时矛盾心理的代表作是《桃李劫》、《十字街头》等。1937年,抗战题材的电影唱响主旋律,代表作有《大路》、《风云儿女》、《八百壮士》等。 40年代:经典之作接连诞生
40年代是早期中国电影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影片无论是现实意义,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小城之春》等一批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都诞生在40年代。
50年代—70年代
从1949年到196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非常重视电影,成立了北影、上影、长影等一些电影基地,以它们为骨干也成立了一些电影厂,每一年都制做出了很多好的影片,尤其是1959年到60年初这一段,当时出的《难忘的1959备忘录》、《早春二月》、《阿诗玛》、《五朵金花》都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当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是电影相对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1976年之前,因为这一段时间中国出现了比较多的政治运动,但是就在这一段当中,电影人顶住压力,拍出了《创业》、《海峡》、《闪闪的红星》,而且有一些得到了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肯定。从1978年到90年代,开展了思想解放运动,拍出了《芙蓉镇》这一批带有伤痕的电影,而且拍出了《开国大典》、《大决战》这些革命历史大片,形成了一次新的高潮。
90年代至世纪之交的今天 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功夫电影让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前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全部是买断发行,以片易片,几乎没有收入,但《英雄》、《十面埋伏》、《天地英雄》这三部功夫电影,当年在北美市场收回了大约11亿人民币的票房。北京电影学院李亦中教授也指出,近一百多年来,美国电影一直是单向输入中国,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高达300多部,几乎每天都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到达上海进行放映。而张艺谋的《英雄》则成为首部进入美国主流电影院线放映的中国电影。
就在中国电影如何真正走向世界,人们试图把功夫片作为救命稻草的时候,在上海电影节论坛上,成龙说,与李小龙时代相比,当下的中国电影已经具备了世界水准的技术和人才,资金问题也可以解决,在他看来,中国电影完全可以借功夫电影与好莱坞其他类型的电影竞争:“以前,由于中国文化处于弱势地位,国语不是世界流行语言,我们很难打入人家的电影市场,所以我们就拼命用身体去撞,但现在已经不同了。”同样看好中国功夫电影的还有以《双旗镇刀客》闻名的导演何平,何平认为,中国电影人应抓住机遇,借功夫电影谋求在世界影坛的地位。
贺岁片,最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十年
香港贺岁片一直备受华人的关注,影片拍摄手法也绝对喜庆,不但色彩上往往是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剧情以及演员阵容更是以热闹为主,当然,影片最后必然是一个绝对的大团圆结局。香港贺岁片从故事到形式都颇为夸张地透着喜庆意味,从而成为华人电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成龙功夫贺岁
最早为大陆引入贺岁片概念的人自然就是成龙。1995年底,《红蕃区》作为首部贺岁片被引进到大陆市场,依靠着成龙的知名度,这部影片创下了全国8000万的票房,这无疑对于当时正处于低迷状态的大陆电影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于是,成龙的成功不但引起了大陆电影人的注意,同时也让大陆的观众头一次对贺岁电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冯氏平民喜剧贺岁
经过成龙的启蒙,大陆导演终于意识到了贺岁档期的重要性,于是冯小刚电影便横空出世了。成为贺岁档中最大的赢家,这个成绩是极具号召力的,也由此把冯小刚个人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完全可以与张艺谋,陈凯歌齐名,票房有时候真的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瞩目于这些创造财富、改变现状的人,并投以忠心的赞扬和景仰。
因为,他们的出现,是一个“新电影”时代的要求和呼唤。
本文来自:论文中国(www.lw-cn.cn)原文链接:http://www.lw-cn.cn/Paper/11179.html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玩“坦克大战”
- 同桌
- 小足球赛
- 竹筒饭
- 斗地主狂
- 跳蚤市场真热闹
- 老师,您真像我爸爸……
- 火树银花不夜天
- 第一次升旗
- 不为彼岸只为海
- 我的体育老师
- 假如我会了七十二变
- 我和书的故事
- 竞选
- 老爸的“爱好”
- 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特点、问题及建议
- 论传媒时代文学的影视化生存
- 电影产业的钻石模型解析
- 电影审查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 试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
- 英美文学对电影文学性的影响
- 束焕访谈:笑点“细分”以后
- 加强电影企业廉政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 浅谈共产党员应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带头人
- 关于政治传播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意义
- 大器晚成的金明民
- 论中国电视电影艺术的个性化创作
- 谈电影片尾曲与电影记忆
-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画家和牧童》 范文习作
-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 《我为你骄傲》 知识点精析
-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 《我为你骄傲》 重难点分析
-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
-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画家和牧童》 相关材料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 《画家和牧童》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