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4
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1)-传播学论文(1)
1、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城乡规划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城乡建设活动的统筹部署和综合调控,国家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确定了从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到监督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
主要包括:
(1)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是由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村镇规划等不同区域层次规划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规划体系。
(2)规划管理主体: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3)规划编制主体: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所在地镇的城市规划。
(4)规划审批主体: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直辖市、省会城市、50万人口以上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其它设市城市、县城镇及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5)规划许可制度:由《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项制度构成,合称“一书两证”。规划许可制度的设立,体现了城市规划同时规范政府行为和管理相对人的双重功能和职责,确立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活动实施综合调控和具体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的历史过程和实践成效表明,现行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总体上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要求。
2、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为实现我党在新时期确立的奋斗目标,促进城乡规划对城乡发展科学有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2)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城镇化广域推进、以区域为主的城镇化的需要。 城市向周围地区蔓延、扩展,一系列区域性的矛盾与冲突接踵而至,如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等。
芒福德(L.Mumford)曾担忧的“四大爆炸”,即人口爆炸、近效区爆炸、快速干道爆炸和游憩地爆炸等现象屡见不鲜。在城市外围但又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城际地区”,出现一些“区域性功能区”,如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区、港口中、机场以及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狡猾的小泥鳅
- 读《聪明的山羊》有感
- 爱护小树
- 想飞的猴子
- 快乐的暑假
- 六一儿童节
- 新疆,你还好吗
- 我的名字
- 我
- 夏天
- 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 快乐的比赛
- 缝扣子的快乐
- 实践出真知
- 看《红军魂》感想
- 矿区天然气计量监控管理系统改造设计及实现
- 浅析校外环境中在中学美术教育的开发利用
- 浅析基于行动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模式的初探
- 泛化的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研究
- 数字音频工作站技术浅析
- 试论提高高师教育学课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 本地网局号管理系统
- 试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 高职项目课程教学效果路径探析
- 使用Word2000 VBA开发工程文档文件
- 浅谈EF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 浅析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
- 实时混音的实现
- 用VB实现对库文件的分割备份
- WWW对大量数据查询的一种实现
- 《雷雨》教学设计一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 《雷雨》:利用动画 巧解难词
- 《雷雨》教学设计十四
- 《雷雨》:“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 《雷雨》教学设计十五
- 《雷雨》教学设计八
- 《雷雨》教学札记二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 《雷雨》教学札记一
- 《雷雨》教学设计七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七(A/B案)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三
- 《雷雨》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