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7-29
浅探行政腐败治理中的电子政务功能(1)论文
论文摘要:治理腐败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电子政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集中体现,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还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有效地抑制行政腐败现象,从而构建一个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阳光型”政府。
论文关键词:行政腐败;治理;电子政务;功能 1 引言 行政腐败是指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不论是从事政治事务的官员,还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富裕起来。行政腐败是制约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和影响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治理的好环,关系到政府能否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打造一个服务型政府。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行政腐败及其治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电子政务为公共部门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更便捷和隐秘的方式。
另一方面,政府如何利用好电子政务的优势,减少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腐败空间,成为一个治理腐败的一条有效途径。 2 信息时代行政腐败的新特点 2.1 网络腐败日益猖獗。
近年来,行政腐败分子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实施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的案件逐渐增多。计算机及网络上的腐败行为,在高科技的护卫下,频频得手。
利用网络腐败已成为一个新的犯罪增长点。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普及程度越高,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腐败的危害性也越大。
这类腐败案件已从政府、金融、证券等领域,向邮政、电信等领域蔓延。从近几年高科技腐败案件的查处情况来看,腐败分子大多是熟悉和掌握网络技术的中青年领导干部,且犯罪数额巨大。
2.2 腐败行为具有高隐蔽性。 计算机系统的智能性、技术性特点,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得腐败行为快捷、隐蔽。
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内部管理漏洞和安全防范技术缺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完成腐败行为的全过程。腐败分子可以直接利用电脑及网络而无需与人打交道达到行贿或受贿的目的,还可以不动声色地运用技术手段轻易地抹掉交易的痕迹。
2.3 赃款转移智能化。 电子货币的研制和开发,使腐败分子转移赃款和处理黑钱更加容易。
电子货币是计算机系统中代表一定资金的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的财产形式,改动这些电脑数据就会导致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资金所有权的转移。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其对象是特定的电子货币。
腐败分子将大量现金存入国际金融体系,易于被人觉察,而电子货币的数据资料存储在电磁介质上,人眼根本无法直接看见。腐败分子只需要敲几下键盘或点几下鼠标,就会把存款在全球联网的银行周游一遍。
而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记录也容易被修改和删除,腐败分子作案后可以轻松快捷地毁灭罪证,导致侦查取证非常艰难。 3 电子政务在预防和治理行政腐败中的优势 治理腐败一直是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电子政务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成为政府反腐手段的一大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反腐手段和途径,具有以下优势: 3.1 可扩大腐败治理的参与主体,提高腐败行为的发现率。
信访举报是公众参与治理腐败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腐败案件线索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检察院2006年的统计数表明:80%职务犯罪案件,都是通过发案单位的控告和人民群众的举报发现的。
在传统政务条件下,由于工作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来信、来访、电话、传真等信访举报方式时效性差、成本高,而且很可能造成泄密。与之相比,网络举报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培根名言读后感
- 得星星
- 买包子
- 做飞饼
- 由台风所想到……
- 游楠溪江记
- 江心西园
- 游厦门
- 逛超市和菜场
- 逛动物园
- 逛华地百货
- 做棒冰
- 沙家浜游记
- 火车虫
- 聪明的小猴子
- 关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析
- 关于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研究
- 简论职技高师“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
- 关于职高语文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试析信息技术在军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
-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研究
- 关于提高高职实践教学效果探析
- 试论校企合作的“产业链”模式
- 关于建立和利用高职院校教师业务档案的思考
- 关于适合高职生心理特征的教学过程中侧重点的探析
- 浅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 试论转变办学方式促进技工院校招生工作发展
- 试论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途径及方法
- 关于校企合作的订单式高职人才培养的探讨
- 试论利用教学比赛提高足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美好的形象来自于想象,崇高的境界来自于形象──《天上的街市》赏析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导读
- 《郭沫若诗两首》课标解读
- 《天上的街市》教学实录
- 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
- 《郭沫若诗两首》课文简析
- 《郭沫若诗两首》典题例析
- 创设文本情境,授之以渔场──对《天上的街市》一诗的情境设置
- 《静夜》案例分析
- 《郭沫若诗两首》学法指导
- 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
- 音乐在朗读教学中的尝试──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 郭沫若母亲的“诗教”